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B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在“ 和 ”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范德华力、共价键
C.共价键、离子键 D.共价键、共价键
2.下列物质含共价键且属于盐的是( )
A. B. C.KClO D.
3.如图表示第ⅠA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金属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阳离子的氧化性 D.原子半径
4.熔融时只破坏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干冰 B.石英 C.石墨 D.生石灰
5.已知硒(Se)的原子序数是34,Se的某种同位素中子数是40,其质量数是( )
A.74 B.40 C.34 D.6
6.下列化合物中仅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的是( )
A. B. C. D.
7.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内层电子数之比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
Z W
A.氢气在W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都是气体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简单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 ②Na2O和Na2O2③CO2和CS2④HCl和NaOH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第1列元素种类最多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第15列某元素能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碱性气体
D.第17列的第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10.对 中各数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8:质子数 B.16:质量数 C.2-:电子数 D.-2:化合价
11.化合物 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蒸汽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用于目前新冠病毒疫情下的生活消毒。其中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元素的非金属性:XC.该化合物中Z的化合价均呈-2 价
D.该化合物中 X、Y、Z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12.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事实 推测
A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 Ba(ⅡA族)与水反应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Ge也是半导体材料 IV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P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时反应 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反应
A.A B.B C.C D.D
13.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A.Y的氢化物一定属于电解质
B.YO2是一种有毒气体,属于酸性氧化物
C.Z的最简单氢化物比Y的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D.XW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e-稳定结构
14.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M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常通过电解Z的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Z的单质
B.简单离子半径:Q>Z>X>Y
C.氢化物的沸点:Y>X>W
D.X与Y可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
16.LDFCB是电池的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阴离子由同周期元素原子W、X、Y、Z构成,结构如图,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有5种
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X<Y
C.W、Z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的最稳定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B.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C.氯化氢溶于水时破坏了共价键
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18.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
Y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
Z 单质为淡黃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
Q 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元素组成的YQ4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五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19.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C的原子序数是A的2倍,D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与C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
B.氢元素与A能形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种
C.B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A的大
D.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
20.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M、N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和N转化为R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生成R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①→②放出能量并有非极性键生成
D.上述四种元素既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又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二、填空题
21.下列五种物质中:①Ar ②干冰
③SiO2④NaOH
⑤CaCl2
。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填序号)。
22.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 、 。
三、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2)为了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装置C中I、II、III依次放入 可达到实验目的(填序号)。
序号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当向装置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然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放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多余氯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
四、综合题
24.填空。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①以上6种微粒共有 种核素, 种元素。
②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③质量数相等的是 ,中子数相等的是 。
(3)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为 ;中子数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
(4)质量相同的和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比为 。
五、推断题
2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②的元素符号是 。
(2)写出元素⑥的过氧化物的电子式 。
(3)①~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酸是 (填化学式)。
(4)写出⑨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碘化氢是分子晶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时,需要克服范德华力,碘化氢气体受热分解为氢气和碘时,需要破坏是氢、碘间的共价键,
故答案为:B。
【分析】共价化合物状态发生改变,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生成新物质则破坏的是共价键。
2.【答案】C
【解析】【解答】A.是氧化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是碱,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KClO是盐,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C符合题意;
D.是酸,含有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或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3.【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其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B、D三项符合题意;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C项与图不符。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碱金属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结合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A.干冰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石英为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共价键,B符合题意;
C.石墨为单质,不是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属于离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离子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共价晶体在熔融时只破坏共价键。
5.【答案】A
【解析】【解答】原子序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4+40=74,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计算
6.【答案】D
【解析】【解答】A.含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则含有离子键,过氧根中含有非极性键,故A不符合题意;
B.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含铵根离子和氯离子,则含有离子键,铵根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含钙离子和溴离子,只含离子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B.含有极性共价键
C.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7.【答案】D
【解析】【解答】A.W单质为氯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A不符合题意;
B.Y为O元素;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为氧气和臭氧,在常温下都是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W>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故C不符合题意;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X>Y,Z>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所以W>X,所以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W>X>Y,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知,W最外层电子数为7,W为Cl,X为N,Y为O,Z为S,据此可作答。
8.【答案】B
【解析】【解答】①CaCl2和Na2S中都只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②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③CO2和CS2中都只有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④HCl中只有共价键,NaOH中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判断。
9.【答案】A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列元素为第三副族,第三副元素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故A符合题意;
B.第2列元素为第ⅡA族,都是金属元素,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第15列元素为ⅤA族元素,氮元素能与氢元素化合形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第 17 列为第ⅦA 族元素 , 第一种元素为 F,原子序数为 9,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注意镧系和锕系元素。
10.【答案】C
【解析】【解答】A.8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为质子数,A不符合题意;
B.16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B不符合题意;
C.2-位于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为离子的带电荷数,C符合题意;
D.-2位于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为化合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符号:,a代表原子的质子数、b代表原子的质量数、2-代表其为带两个负电荷的阴离子、-2代表其化合价为-2价。
11.【答案】B
【解析】【解答】A. 原子半径:C>O>H,即Y>Z>X,A项不符合题意;
B. 元素的非金属性:HC. 该化合物中 Z 的化合价为-1和-2价,C项不符合题意;
D. 氢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分析】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存在四个键,可能为C和Si,Z与Y形成双键,又存在-Z-Z-的形式,可知Z为:O,则Y为C,X为H。
12.【答案】B
【解析】【解答】A、Mg、Ca、Ba属于同主族,且金属性逐渐增强,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则推测出Ba与水反应更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半导体材料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两侧寻找,所以IVA族的元素如C等不一定是半导体材料,故B符合题意;
C、Cl、Br、I属于同主族,且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Cl>Br>I,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
D、非金属性:Cl>S>P,P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时反应,推出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
B.第IVA族中元素有金属元素;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需要的条件越第。
13.【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Y为N,其氢化物为NH3,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YO2为NO2,是一种有毒气体,其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因此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非金属性N>P,因此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因此Z(P)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N)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弱,C不符合题意;
D.XW2的化学式为CS2,碳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e-的稳定结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Z元素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因此Z为P;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Y为N、X为C、W为S;据此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选相关。
14.【答案】B
【解析】【解答】A、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不符合题意;
B、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电子层数一样多,都是3层,B符合题意;
C、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电子层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1,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5.【答案】D
【解析】【解答】A.经分析Z是Al元素,工业上常通过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铝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X、Y、Z、Q分别是指N、O、Al、Cl四种元素,N、O、Al的简单离子具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小,简单离子半径越大,Cl的简单离子具有3个电子层,则它们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Q>X>Y>Z,故B不符合题意;
C.Y、X、W分别是指O、N、P三种元素,它们的氢化物有很多,因此沸点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X是N元素,Y是O元素,X与Y可形成N2O、NO、NO2、N2O4、N2O5、N2O3等5种以上的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D。
【分析】五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则X、Y为第二周期,Z、W、Q为第三周期。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M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原子的质子数为15,因此W为P。则X为N、Y为O、Q为Cl、Z为Al。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16.【答案】C
【解析】【解答】A.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Y(O)的有Li、Be、B、C共4种,故A不符合题意;
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大,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故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X(CH4)>Y(H2O),故B不符合题意;
C.W、Z形成的化合物分子(BF3)是含有极性键,BF3是平面三角形,则为非极性分子,故C符合题意;
D.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Z(HF)的最稳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Y形成2个共价键,X形成4个共价键,则X为C,Y为O元素;四种元素均位于第二周期,Z形成1个共价键,则Z为F元素;W与2个O、2个F形成4个共价键,且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应该含有1个配位键,则W为B元素。
17.【答案】C
【解析】【解答】A.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例如氢氧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键既可以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可存在于相邻的离子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是共键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溶于水时形成盐酸,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破坏了共价键,故C符合题意;
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
B.化学键既可以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可存在于相邻的离子之间;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破坏了共价键;
D.注意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18.【答案】B
【解析】【解答】A.Be的金属性弱于Mg,常温时镁和冷水不反应,因此Be单质不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Y与Q元素组成的CCl4或SiCl4分子,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B符合题意;
C.Y、Z、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不符合题意;
D.第五周期且与Cl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是碘,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因此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Be;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位于第ⅣA族,Y是C或Si;Z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因此Z是S;Q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且Z和Q位于同一周期,因此Q是C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Be,Y是C或Si,Z是S,Q是Cl,对此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19.【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若A为N,C为Si,不处于同一主族,若A为O,C为S,则处于同一主族,A不符合题意;
B.若A为N,和氢可以形成NH3和N2H4等多种化合物,若A为O,则和氢可以形成H2O和H2O2,均不止一种,B符合题意;
C.B的简单离子为Na+,A的简单离子为N3-或O2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Na+半径小于A的简单离子半径,C不符合题意;
D.C为S或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或H2SiO3,H2SO4是强酸,H2SiO3是弱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B是Na;D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说明这种盐不水解,D只能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则D是Cl;A、B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A在第二周期且是非金属元素,可能是氮和氧;C的原子序数是A的2倍,C在B与D之间,则推出A为O,C为S或者,A为N,C为Si。
20.【答案】A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N,Z为O元素,N为甲烷,M为二氧化碳,R为乙醇。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ⅤA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N>O>C,即Y>Z>X,故A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原子利用率为100%,故B不符合题意;
C.①→②过程中形成碳碳双键放出能量,碳碳键为非极性键,故C不符合题意;
D.H、C、N、O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氨基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Z为O;M、N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和N转化为R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X与W形成的N为XW4,W的原子序数小于O,则W为H;X形成4个共价键,且与O形成XO2,X的原子序数小于O,则X为C元素;Y介于C、O之间,为N元素;由图示可知,N为甲烷,M为二氧化碳,R为乙醇,以此分析解答。
21.【答案】③;⑤;④;①
【解析】【解答】①Ar:原子本身即为稳定结构,所以分子内没有化学键存在; ②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分子内只存在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③SiO2: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 ; ④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晶体,在氢氧根离子内部还存在共价键; ⑤CaCl2: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晶体,只存在离子键。
故答案为③,⑤,④,①。
【分析】根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进行分析即可单原子分子中不含化学键。
22.【答案】N;S;F
【解析】【解答】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即A、C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的原子序数,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C为x+2,根据三种元素所处位置可知A、C为第二周期元素,B为第三周期元素,所以B的原子序数为x+9,所以x+x+2=x+9,解得x=7,则A的原子序数为7,B的原子序数为16,C的原子序数为9,所以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
【分析】根据图表信息,A、C两元素在第二周期,B元素在第三周期,而且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三个主族,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种数以及相邻周期电子数的差值进行计算。
23.【答案】(1)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吸收氯气中的HCl气体
(2)d
(3)Cl2 + 2Br- = Br2 +2Cl-;Br2 + 2KI = I2 + 2KBr
(4)Cl2 + 2OH- = Cl- + ClO- +H2O
【解析】【解答】装置A中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可用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杂质;装置C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而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则I为湿润的红色布条,II为干燥剂,III为干燥布条;氯气与装置D中的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溴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而碘溶于四氯化碳;氯气有毒,则装置F除去未反应的氯气。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等杂质,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故答案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吸收氯气中的HCl气体;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可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故答案为:d;
(3)D中是溴化钠,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Br- = Br2 +2Cl-;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 2KI = I2 + 2KBr;故答案为:Cl2 + 2Br- = Br2 +2Cl-;Br2 + 2KI = I2 + 2KBr;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离子方程式为:Cl2 + 2OH- = Cl- + ClO- +H2O,故答案为:Cl2 + 2OH- = Cl- + ClO- +H2O。
【分析】易错分析(1)采用固液加热型装置制备氯气,书写方程式时注意必须为浓盐酸,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含有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吸收,目的为吸收氯化氢,同时降低氯气在水中溶解度。
(2)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当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所以选择d。
(3)氯气先与溴化钠反应置换出单质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单质溴再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单质碘。
24.【答案】(1)
(2)6;4;、、;、;、
(3)23:24;2:3;11:16
(4)10:9
【解析】【解答】(1)质子数为8的为氧元素,中子数为10,质量数为8+10=18,化学符号可表示为:。
(2)①、、的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0、1、2,属于氢元素的不同核素;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元素的核素,则6种微粒中共有6种核素,4种元素。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则互为同位素的是、、。
③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质量数,则质量数相等的是;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则中子数相等的是,中子数均为8。
(3)m=nM,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为,与的中子数分别为、,中子数之比为,与的电子数分别为、,电子数之比为。
(4)和的摩尔质量之比为,质量相同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为,水与钠反应时的关系式为(或),质量相同的和与足量钠反应时,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易错分析:核素:具有一定质子和中子的元素原子;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是同一种元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25.【答案】(1)C
(2)
(3)Na;HClO4
(4)Cl2+2OH-=Cl-+ClO-+H2O
【解析】【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①~⑩分别为H、C、N、O、F、Na、Mg、S、Cl、Ar。
(1)②是碳元素,元素符号是C;
(2)元素⑥的过氧化物Na2O2的电子式为;
(3)同周期同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故①~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酸是HClO4;
(4)⑨的单质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判断;
(2)注意过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3)同周期同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