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A卷(含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A卷(含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31 09: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A卷(含有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H2SO4 D.S
2.酸、碱、盐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酸、碱、盐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NaOH易潮解,可与铝粉混用进行疏通管道
B.KAl(SO4)2 12H2O水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吸附水中杂质
C.Na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油污
D.HClO呈弱酸性,可用于环境消毒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Cl-、ClO- B.Fe2+、H+、NO
C.Al3+、HCO、Cl- D.NH、Cl-、NO
4.将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食盐晶体超细粒子分散到酒精中,激光笔照射能看到丁达尔效应,所形成的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盐酸 B.熔融KNO3 C.CO2 D.石墨
6.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电解质
A SiO2 HClO 烧碱 CuSO4·5H2O CO2
B Na2O2 HNO3 NaHSO4 碱石灰 Mg
C SO3 H2SiO3 纯碱 汽油 NaCl
D NO Al(OH)3 BaCO3 水泥 NH3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B.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未知分散系是胶体还是溶液
C.胶体按照分散剂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D.分散系中的稳定性:浊液>胶体>溶液
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干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碱性氧化物: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
9.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CaCO3 B.MgO C.Na2O2 D.KClO3
10.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铁胶体
C.泥浆 D.硫酸钾溶液
11.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Fe3+、SO42-、Cl- B.CO32-、PO43-、K+、Na+
C.Na+、SO42-、NO3-、Cl- D.HCO3-、Na+、HSO3-、K+
12.白磷在过量氢氧化钾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已知为正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溶液中存在4种离子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33.6 g KOH参加反应可得气体11.2 L(标况)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硫酸溶液中加入: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C.钠与水反应:
D.与稀硝酸反应:
14.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实验室制氯气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B.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浓)
C.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变澄清:
D.用热的溶液去除油污(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
15.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2+、、Fe3+、、H+和H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3+、的粒子数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还原性:Fe2+>
C.该反应中Fe2+被还原为Fe3+
D.H2O在反应中一定是生成物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硫酸钡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
C.电解质在通电时才能发生电离
D.硫酸不能导电,但硫酸溶液能导电,所以硫酸溶液是电解质
17.汽车都安装有安全气囊,发生剧烈的碰撞时,安全气囊中会发生反应:,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剂
B.发生还原反应
C.既是氧化反应的产物也是还原反应的产物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18.牙膏是常见的日用化学品,牙膏中常添加摩擦剂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可用作建筑材料
B.从物质所属类别来看,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C.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均易溶于水
D.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中均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足量KSCN溶液:Fe3++3SCN-=Fe(SCN)3↓
B.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Al3++3OH-+SO +Ba2+=Al(OH)3↓+BaSO4↓
C.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H2↑+Cl2↑+2OH-
20.氢化亚铜(CuH)是一种红棕色的难溶物,可在40℃~50℃时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制取。CuH在Cl2中能燃烧生成CuCl2和HCl;CuH跟盐酸反应生成CuCl难溶物和H2。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
B.CuH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 + 3Cl2 2CuCl2 + 2HCl
C.CuH与Cl2反应时,CuH做还原剂
D.CuH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 + H+ = Cu+ + H2↑
二、填空题
21.Fe3O4+4CO 3Fe+4CO2的反应中,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
22.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②液氨;③BaCO3固体,④熔融NaHSO4;⑤Fe(OH)3胶体:⑥铜;⑦CO2;⑧HClO;⑨蔗糖;⑩Na2O2。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以上纯净物中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 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⑩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溶液中离子浓度与溶液导电能力关系的装置如图所示。首先在水槽中加入200 mL某浓度的稀硫酸(石墨电极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当K闭合后,灯泡亮了。随后逐滴滴入a溶液。(假设逐滴滴入的a溶液的密度与稀硫酸的密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稀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从其组成来看,硫酸属于二元酸
B.稀硫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稀硫酸属于电解质
C.对稀硫酸来说,分散剂为水
D.当光束通过稀硫酸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3)若逐滴滴入的a溶液为Ba(OH)2 (过量)溶液:
①在水槽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灯泡的亮度变化为   。
(4)若逐滴滴入的a溶液为Na2CO3溶液,此时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   (填化学式),该气体的用途广泛,写出基于其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   。
四、综合题
24.配平下列方程式并填空。
(1)   Cu+   HNO3=   Cu(NO3)2+   NO↑+   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
(2)    +   H2O2+   =    Mn2++   O2 ↑+   H2O
五、推断题
25.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Mg2+、Cu2+、Ca2+、SO、OH-、CO和Cl-中的几种。回答下列问题: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3)取少许溶液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原溶液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写出白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
(4)由上述过程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若要确定该离子,应进行的实验为   (写出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5)取原溶液20 mL,逐滴加入0.2 mol L 1的C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消耗的Ca(OH)2溶液的体积为50 mL。用原溶液配制100 mL0.1 mol L 1的Na2CO3溶液,应取用的原溶液的体积为   m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在H2S中,S为-2价,是S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有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
B.在SO2中,S为+4价,介于S元素的最低化合价-2价和最高化合价+6价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在H2SO4中,S为+6价,是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C符合题意;
D.在S单质中,S为0价,介于S元素的最低化合价-2价和最高化合价+6价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会升高。
2.【答案】C
【解析】【解答】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利用气体的压强作用进行管道疏通,与氢氧化钠易潮解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净水,不是因为其酸性,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水解为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所以能用碳酸钠去油污,C符合题意;
D.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消毒,与其酸性强弱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B. KAl(SO4)2 12H2O溶于水,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D.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
3.【答案】D
【解析】【解答】A.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次氯酸根离子和氯离子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NH、Cl—、NO在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离子共存方法,1.看溶液中离子之间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和弱电解质而不能共存;2看离子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3.注意题目隐含条件,颜色、pH。
4.【答案】B
【解析】【解答】能形成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为胶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形成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为胶体;
5.【答案】B
【解析】【解答】A.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熔融硝酸钾能导电,是电解质,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6.【答案】C
【解析】【解答】A.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CuSO4·5H2O为纯净物,CO2为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2 为过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Mg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SO3属于酸性氧化物,H2SiO3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为盐,汽油为混合物,氯化钠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NO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氢氧化铝为碱,氨气为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
盐: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以及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7.【答案】D
【解析】【解答】A.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A项不符合题意;
B.当分散质直径为1nm~100nm时为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分散系是胶体还是溶液,B项不符合题意;
C.胶体按照分散剂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气溶胶(如空气)、液溶胶(牛奶)、固溶胶(有色玻璃),C项不符合题意;
D.分散质直径越大,分散系越不稳定,则分散系的稳定性为:溶液>胶体>浊液,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C.胶体按照分散剂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8.【答案】C
【解析】【解答】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都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C60、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四氯化碳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符合题意;
D.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都可以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属于碱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酸性氧化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D.可以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碱性氧化物。
9.【答案】B
【解析】【解答】A.CaCO3不是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B符合题意;
C.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C不符合题意;
D.KClO3不是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碱性氧化物: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铝特殊。
10.【答案】B
【解析】【解答】A.稀盐酸为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符合题意;
C.泥浆属于悬浊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钾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悬浊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1.【答案】D
【解析】【解答】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为酸或碱溶液,则
A.因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Fe3+,但在酸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A不选;
B.因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32-、PO43-,但在碱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B不选;
C.因酸或碱溶液中Na+、SO42-、NO3-、Cl-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HCO3-、HS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一定不能共存,故D选;
故答案为:D。
【分析】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为酸或碱溶液,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均不反应的离子,能大量共存,据此判断。
12.【答案】D
【解析】【解答】A.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不符合题意;
B.为正盐,溶液中存在K+、、H+、OH-,共4种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3,PH3是还原产物,中P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1,是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C不符合题意;
D.33.6 g KOH的物质的量为0.6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生成气体4.48L(标况),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应中,P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PH3是还原产物。
13.【答案】D
【解析】【解答】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硫和水,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不符合题意;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不符合客观事实,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B.离子之间配比不正确;
C.原子不守恒;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4.【答案】D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制氯气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离子方程式为,A不符合题意;
B.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浓),B不符合题意;
C.苯酚酸性比碳酸弱,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C不符合题意;
D.用热的溶液去除油污(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发生水解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B.该方程式原子不守恒;
C.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5.【答案】C
【解析】【解答】A.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 Fe2+>,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Fe2+被氧化为Fe3+,故C符合题意;
D.H2O在反应中是生成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应为8Fe2+++10H+=8Fe3+++3H2O。
16.【答案】B
【解析】【解答】A选项中硫酸钡熔融时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
C选项中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
D选项中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分析】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一般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水);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
17.【答案】C
【解析】【解答】A.反应中,中N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中N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既是氧化反应的产物也是还原反应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
D.是还原剂,是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还原剂,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氧化剂,得到氧化产物。
18.【答案】C
【解析】【解答】A.碳酸钙是坚硬的固体物质,难溶于水,因此可用作建筑材料,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含有硅和氧两种元素,故从物质所属类别来看,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均难溶于水,C符合题意;
D.从元素组成上看,碳酸钙中含有Ca、C、O三种元素,其中Ca属于金属元素,而C、O属于非金属元素;而二氧化硅中含有的Si、O两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故二者中均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C.二者均难溶于水;
D.从元素组成上看,碳酸钙中含有Ca、C、O三种元素,其中Ca属于金属元素。
19.【答案】D
【解析】【解答】A.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SCN-=Fe(SCN)3 ,A不符合题意;
B.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3Ba(OH)2=2Al(OH)3↓+3BaSO4↓,离子方程式为2Al3++6OH-+3SO +3Ba2+=2Al(OH)3↓+3BaSO4↓,B不符合题意;
C.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C不符合题意;
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Cl2↑+2OH-,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Fe(SCN)3为络合物,不是沉淀
B.以少量的氢氧化钡为基准,反应得到的是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C.硅酸钠溶于水,且为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
D.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H2和Cl2
20.【答案】D
【解析】【解答】A.氢化亚铜(CuH)是一种红棕色的难溶物,可在40℃~50℃时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制取,硫酸铜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CuH在Cl2中能燃烧生成CuCl2和HCl,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 + 3Cl2 2CuCl2 + 2HCl,故B不符合题意;
C.CuH与Cl2反应时,铜、氢化合价升高,因此在反应中CuH做还原剂,故C不符合题意;
D.CuH跟盐酸反应生成CuCl难溶物和H2,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 + H++Cl -= CuCl↓ + H2↑,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铜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另外一种物质需具有还原性
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方程式
C.根据方程式标出化合价即可判断
D.氯化亚铜是难溶物不应拆开
21.【答案】Fe3O4;CO;C;Fe
【解析】【解答】反应Fe3O4+4CO 3Fe+4CO2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Fe3O4是氧化剂,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一氧化碳是还原剂。
【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被氧化,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还原,是氧化剂,据此解答即可。
22.【答案】(1)①⑤;③④⑧⑩;④⑥
(2)NaOH+NaHSO4=Na2SO4+H2O
(3)2Na2O2+2H2O=4OH-+O2 ↑+4Na +
【解析】【解答】(1)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因此上述物质中表示混合物的有①⑤;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的有酸、碱、盐、水和氧化物,因此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的有③④⑧⑩;
能导电的纯净物有金属单质、石墨和熔融电解质,因此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有⑥⑥。
(2)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强酸(或可溶性强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的过程。符合该条件的上述物质为NaHSO4和NaOH,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O4+NaOH=Na2SO4+H2O。
(3)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能导电纯净物为金属单质、石墨和熔融电解质。
(2)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强酸(或可溶性强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的过程。
(3)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答案】(1)A;C
(2)H2SO4=2H++
(3)白色沉淀;H2SO4+Ba(OH)2=BaSO4↓+2H2O;灯泡先逐渐变暗至熄灭,后来又逐渐变亮
(4)CO2;人工降雨(或气体肥料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A.从组成上看H2SO4电离产生2个H+、1个,因此H2SO4是二元酸,A正确;
B.稀H2SO4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不正确;
C.对稀H2SO4来说,水是分散剂,H2SO4是分散质,C正确;
D.稀H2SO4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因此当光束通过稀硫酸时,不能看到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D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2)H2SO4在水中电离产生2个H+、1个,因此H2SO4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3)①向稀H2SO4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二者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在水槽中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2H+++Ba2++2OH-=BaSO4↓+2H2O,反应发生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灯泡逐渐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几乎为零,灯泡完全熄灭。后Ba(OH)2溶液过量,过量的Ba(OH)2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Ba2+、OH-,使溶液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灯泡逐渐变亮,故若逐滴滴入的a溶液为Ba(OH)2 (过量)溶液,灯泡由亮先逐渐变暗至熄灭,后来又逐渐变亮;
(4)若向稀H2SO4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H2SO4+Na2CO3=Na2SO4+CO2↑+H2O,会看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CO2气体。固态CO2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或气体肥料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1)A.从组成上看1个酸分子可电离产生2个H+判断;
B.稀H2SO4是混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
C.稀H2SO4中水是分散剂,H2SO4是分散质;
D.稀H2SO4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
(2)H2SO4在水中电离产生2个H+、1个;
(3)①硫酸钡是白色不溶性固体;
②依据反应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判断;
(4)依据强酸制弱酸判断,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用途。
24.【答案】(1)3;8;3;2;4;21:32
(2)2;5;6H+;2;5;8
【解析】【解答】(1)Cu与稀HNO3反应,Cu被氧化产生Cu(NO3)2,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H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O,化合价降低3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Cu、Cu(NO3)2的系数是3,NO的系数是2,由于HNO3反应后变为Cu(NO3)2、NO,产生的3个Cu(NO3)2中含有6个 ,N元素化合价不变,故HNO3的系数是6+2=8,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4,故该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HNO3,还原剂是Cu,8个HNO3参加反应,其中作氧化剂的是2个,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2×63):(3×64)= 21:32;(2)在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 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5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H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1×2=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 、Mn2+的系数是2,H2O2、O2的系数是5,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是H+,系数是6,则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8,方程式为2 +5H2O2+6H+=2Mn2++5O2↑+8H2O。
【分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等于电子得失数目,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结合物质的作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
25.【答案】(1)Cu2+
(2)Mg2+
(3)Ca2+、SO;BaCO3+2H+=Ba2++CO2↑+H2O
(4)Cl-;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先滴加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Cl-
(5)20
【解析】【解答】Cu2+是蓝色溶液。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故答案为:Cu2+。
(2)取少量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OH-,氢氧根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故答案为:Mg2+。
(3)取少许溶液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则含有碳酸根,不含有硫酸根,碳酸根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原溶液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a2+、SO;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其白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Ca2+、SO;BaCO3+2H+=Ba2++CO2↑+H2O。
(4)根据前面分析溶液中不含有Mg2+、Cu2+、C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一定含有Na+,溶液中一定含有OH-,一定不含有SO、CO,而Cl-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若要确定该离子,应进行的实验为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先滴加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Cl-;故答案为:Cl-;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先滴加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Cl-。
(5)取原溶液20 mL,逐滴加入0.2 mol L 1的C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消耗的Ca(OH)2溶液的体积为50 mL,则0.05L×0.2 mol L 1=0.02L×c(Na2CO3),则原溶液中Na2CO3物质的量浓度0.5mol L 1,用原溶液配制100 mL 0.1 mol L 1的Na2CO3溶液,则0.1L×0.1 mol L 1=V×0.5 mol L 1,则V=0.02L=20mL,应取用的原溶液的体积为20mL;故答案为:20。
【分析】(1)无色溶液不含铜离子;
(2)紫色石蕊变蓝可以判断溶液含有氢氧根,氢氧根和镁离子不能共存;
(3)沉淀完全溶解,因此含有碳酸根,不含钙离子,不含硫酸根;
(4)氯离子的鉴别应该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5)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