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简约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简约课堂】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09: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2022年课标】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甲骨文的地位、价值、造字特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文化价值;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思维导学】
【核心背记】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我国在 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 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 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 等发展到 ,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 ”,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 。如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
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 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 ,单字计 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 、 、官制、刑法、 、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6.甲骨文使用 、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7.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 字。
【知识延伸】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易错易混】
1.商周既有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也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
2.钟鸣鼎食:“钟”和“鼎”分别为商周时期青铜乐器和食器,后发展为礼器,是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3.青铜文明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所发展,不仅仅是指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4.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5.传说黄帝时期仓颉已经创造了文字,只是目前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重难点突破】
1.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的表现。
(1)工匠已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2)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2.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1)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商代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它的发现意义重大。
(2)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 500个,已识1 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首先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后世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又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分层作业】
(一)、夯实基础
1.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社团对青铜器的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哪一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
A.司母戊鼎 B.利簋及铭文 C.四羊方尊 D.三星堆青铜面具
2.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而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人工取火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3.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面具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C.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真相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4.青铜器文化是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核心。古代工匠秉持着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铸造了下图所示两件绝世的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效仿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西南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君主专制强化到顶峰 D.各地区文明都源自于中原文化
6.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黄帝时期,仓颉造字
7.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造字方式固定单一
(二)、巩固提升
8.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B.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
C.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 D.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面的时间尺中,发生在①所对应朝代的史实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司母戊鼎的铸造 C.都江堰的修建 D.郡县制度的确立
10.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
A.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11.以玉为美、以玉为贵、将玉比德、崇尚玉,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下面出土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 )
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
12.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图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体现出中华文明的( )
A.多样性 B.凝聚性 C.吸纳性 D.连续性
13.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
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河姆遗址出图的骨耜
图1 图2
(1)据材料一,写出图1的工具的制作方法。请写出图2使用的原始行业。
材料二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图3 图4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两幅图片所属的朝代和它们的价值。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以及上述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
(三)、冲刺中考
15.(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
1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丝 桑 蚕 帛
A.青铜农具普及 B.等级制度严格 C.商业贸易发达 D.丝织业已产生
17.(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利簋 四羊方尊 青铜面具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8.(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19.(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核心背记】
1、黄河流域,齐家文化
2、祭祀,食器,礼器,等级界限
3、工艺高超,泥范铸造法,大型器物,司母戊鼎
4、王懿荣,15万片,4400个以上
5、战争,农牧业,医药,体系,商朝
6、象形,象形,指事
7、形声
【分层作业】
1.A
2.C
3.B
4.B
5.A
6.B
7.C
8.B
9.B
10.C
11.C
12.D
13.A
14.(1)图1:采用打制的方法。图2:农业、
(2)朝代:商朝;价值:四羊方尊与司母戊鼎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业的发达,对研究商朝的相关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3)来源:考古发现;主题:手工业的发展。
15.A
16.D
17.B
18.B
19.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