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之《观沧海》
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
导入课题
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璀璨的篇章,你知道古代诗歌有哪些体裁吗?
古体诗: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有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如《观沧海》
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近体诗格律极严,必须押韵和对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沧海
1.诵读诗歌,读懂诗歌的内容,感知诗歌内涵。
2.品词析句,理清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观沧海》《蒿里行》《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等。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听读诗歌
注意节奏
标好字音
体会感情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sǒng zhì
dàn dàn
xiāo sè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品读诗句
到达,
登上。
山名,碣石山。
表目的的连词,来。
交代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诗意:(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这壮观的大海。
赏析:“碣石”点明地点,“观沧海”点明事件。这两句写出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显示诗人的壮阔胸怀。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品读诗句
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诗意: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
赏析:这两句写海水和山岛,前一句写动态的海水,后一句写静态的山岛,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山岛的威严气势,展现了曹操内心渴望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品读诗句
诗意:(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得茂盛。
赏析:这两句实写山岛树木百草生机勃发,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的景象,给人以蓬勃劲发的感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读诗句
秋风吹树叶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诗意: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巨大的波浪汹涌而起。
赏析:这两句实写沧海的动态之景,显示了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品读诗句
像
它,指沧海
诗意:太阳和月亮好像在海涛中运行,灿烂的银河星辰好像在海涛中闪烁光芒。
赏析:这几句虚实结合,互文见义,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写出了沧海博大的胸怀。
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读诗句
幸运得很
达到了极点
诗意:我庆幸得很哪,可以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志。
句解:这两句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该是诗歌和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来
表达、抒发
观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细读感悟
2、作者登上碣石山分别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看到
海水、山岛、树木
百草、洪波
听到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
想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吞吐日月,包孕群星
作者虽然写自己登临碣石山观沧
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在描写大海时,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3、作者在写海的同时又写了山岛上的草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仅仅是在写作者的想象吗?
太阳、月亮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表面上是借助奇特的想象,创设了一个极为开阔的意境,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实则蕴含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博大胸襟。
课堂小结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借景:
秋的勃勃生机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
抒情:统一天下的雄伟抱负
借
景
抒
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新唐书 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被贬官并不是因为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因为生活小节失于检点。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对他深表同情,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背景链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初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读标题
听说
降职
今湖南黔阳。
标题表明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品读诗句
柳絮
布谷鸟,又称“杜鹃”
这里指王昌龄。
诗意:杨花落尽,杜鹃鸟声声哀啼,得知你被贬龙标,一路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这五条溪流。
湖南境内五条溪流的合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品读诗句
给
这里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诗意: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奔赴到那夜郎以西的地方。
杨花
1、第一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杨花”指柳絮,在古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叫声凄惨,有“不如归去”之意,含离别之恨。这两个景物,渲染了暮春时节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奠定全诗的伤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挂念之情。
细读感悟
子规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由“龙标”经过“五溪”,表明友人被贬之地极为偏远,路途极为遥远。一个“过”字写尽友人旅途之艰辛,饱含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忧虑。
愁心
3、你如何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
(3)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细读感悟
(1)对朋友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2)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4、你能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吗?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思,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课堂小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通过描写暮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心。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诗。
2、展开想象,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改写成一篇现代送别故事,并用上杨花、子规及明月等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