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太空一日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chì) 轮廓(kuò) 模拟(nǐ) 闷闷不乐(mèn)
B.遨游(áo) 稠密(chóu) 瞬间(xùn) 毛骨悚然(sǒng)
C.概率(lù) 烧灼(zhuó) 屏息(bǐng) 五脏六腑(fǔ)
D.严谨(jǐn) 弧形(hú) 无虞(yú) 惊心动魄(bò)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______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
②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______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③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______,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A.定格 屏息凝神 保障 B.固定 屏息凝神 保护
C.固定 目不转睛 保障 D.定格 目不转睛 保护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②先是右边舷窗有裂纹,当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过头一看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③回来后我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
④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⑤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②③④⑤① D.①②④⑤③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5.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后,李立同学写下了一段观后感。这段文字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时,一件件展品带给我许多思考。千百年来,我们始终对那星罗棋布的太空怀有探索的激情。能否使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所谓“云海飞舟越九天尽显民族豪迈,大鹏展翅冲宵汉皆缘科技创新”。我愿在求知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将来能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字: 词: 句: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城市的公厕供给量未能满足市民需求的情况下,部分地区过分追求定量化的公厕卫生考核标准,这种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
B.在创作手法上,李清照做到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因而其词境界鲜明,耐人寻味。
C.据报道,现今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实在惊心动魄。
D.相对于三聚氰胺和毒大米,地沟油的危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必须采取措施严厉查处。
7.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举行以“走近中国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了下面图片中某个人物或成果创造者、设计师来作报告,在互动交流环节,你获得了一次向对方提问的机会,请你做出恰当的表述。(图片任选其一,要求语言得体,提问有针对性)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钧”: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觉”: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画。
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的内容。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 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下来的。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9.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
10.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05年10月12日黎明出征,17日黎明返回——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黎明到黎明的神舟5日之行,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瞬间。
经典瞬间二
灰白色的低云层层叠叠,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回响在空旷的发射场上。12日9时整,轰鸣声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喷着金黄的尾焰,稳稳地离开了发射台。几秒钟后,火箭破云而入,随即消失在云层里。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火箭的一路飞行画面实时传送到飞控中心的屏幕上。“助推器分离成功!”“一、二级分离成功!”随着火箭的每一个完美动作,掌声骤起,人们大声叫好。583秒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两度金秋,两度飞天。继杨利伟之后,两位中国人再次叩启了苍穹。
…………
经典瞬间五
没有什么词语比“飘”和“游”更能准确地描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运动状态了。13日14时25分,费俊龙从座椅上起身,拉着扶手、助力绳,头先脚后地进入轨道舱,随后回到返回舱,聂海胜则从轨道舱到返回舱进行了两次类似的动作。以鱼儿在水中轻轻游动般的姿势,航天员顺利完成了3次穿舱试验。
飞船系统顾问郑松辉说:“试验表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而从12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轨道舱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
…………
经典瞬间九
17日凌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这是一段令人焦急的时光,飞船在航行了325万公里之后,正沿着既定的返回轨迹,飞向祖国的怀抱。
4时08分,喀什测控站发现目标,飞船飞入祖国上空。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牵引下,飞船缓缓向预定着陆点飘落。飞船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发动机精确点火。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每秒迅速下降到1米每秒,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原上。4时33分,飞船返回舱着陆,航天员报告身体感觉良好。
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里掌声四起。费俊龙的父亲费长宝由衷地赞叹:“祖国真伟大!”5时38分,身着航天服的费俊龙自主出舱,聂海胜随后走出,挥动鲜花向搜救人员致意,欢呼声惊醒了草原的黎明。
这一刻,距离“神舟六号”发射115个小时又32分钟,距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顺利返回两年又22个小时,距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13年又26天。
(新华社记者 曹智 白瑞雪 黄明 李宣良)
12.根据文章内容,为文中的三个“经典瞬间”各起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经典瞬间二: ;
经典瞬间五: ;
经典瞬间九: 。
13.通过“经典瞬间二”,你了解到多少有关“‘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知识
14.阅读“经典瞬间九”,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神舟六号”飞船到达着陆场上空后从打开降落伞到落地的全过程。提示:短语之间用“→”连接。
15.结合上下文,模仿下面的示例,说出文中画线的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示例“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形象地表现了降落伞的形状和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看到飞船时的喜悦之情。
16.假如你在着陆现场,请代表你的同学拟一条赞颂我国航天事业或航天英雄的标语。要求:内容深刻,语言精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①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②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来了,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③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④“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⑤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时,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⑥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⑦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⑧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俄罗斯和美国等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⑨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17.“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8.冰心《成功的花》诗中这样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将杨利伟飞天成功比作“成功的花”,那么诗中“当初她的芽儿”与文本中的什么内容最接近?(用原文语句回答)
19.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联系文本内容,说说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出征前,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向全军将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本报记者问:通过军报,最想对三军战友说些什么?
杨利伟答: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军人,通过这么多年军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想,在执行这次任务中,我一定能够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我也想通过军报感谢全军战友对我的鼓励、关心和厚爱,也请战友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定会为我们的军旗增彩。
(选自《解放军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③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谁啊?”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⑧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⑨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⑩“野马能当向导吗?”
“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鸟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供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期)
20.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1.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2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1)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2)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2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24.“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做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A 2.A 3.B 4.D
(字:)宵 (词:)星罗棋布 (句:)能否使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6.C
7、示例一:任总您好!面对华为被多个国家封杀的现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示例二:曹原哥哥,你好!你这么年轻就获得了轰动世界的科学成果,我们想向你学习,你能给我们一些指导吗?
示例三:某某叔叔(或爷爷),您好!嫦娥四号(或港珠澳大桥)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8、(1)①J jun ②见 5
(2)耐人寻味
9.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__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10.通过“快”“短”“期待”等词语,传递出“我”人在太空,心系祖国的情感。
11.写“我”在太空飞船上看到的和没有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观以及飞船舷窗外飘过的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12.直刺九天 穿舱试验 神舟回家(意思对且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13.飞船位于火箭的顶部。火箭共有三级,还有一个助推器,在飞行中能逐步自动分离。火箭上装有摄像头,能实时向控制中心传送飞行画面。
14.(在主降落伞牵引下)飘向着陆点→反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着陆→宇航员出舱
15.“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原上”,生动地表现了飞船降落时的轻盈,间接表现了反推发动机的效果,表达了人们的赞叹之情。
16.略
17、环境描写,点明天气的寒冷,烘托出热烈的欢送场面,表明送行群众的热情。
18、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19、杨利伟是一个具有高超飞行技术、忠于自己的职责、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坚定信心、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人。(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20.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故事。
21.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
22.(1)“美”字不仅表现出在清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
(2)“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因干渴至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
23.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现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
24.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做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