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10: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世界近代史 考点网络
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2)经济上: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打击了封建神权,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解读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EDUCATION
2
0
2
4
EDUCATION
05
06
07
08
目 录
Contents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提示
单元活动示例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01
02
03
04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解读
壹 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认识早期殖民掠夺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通过史料探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的的关系;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初步形成历史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从时空观念上把握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的发展历程,了解历史的时序。(时空观念)
01
02
03
单元课标
课标解读
贰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知识整合
本单元从思想、经济、文化方面阐述了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城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陌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单元时空线索
贰 单元教材分析
阶段特征:思想经济近代化
(1)思想文化: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运动。
(2)经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对外交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
单元阶段特征
一条主线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巩固。
两大问题 殖民侵略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压迫与无产阶级革命(国际工人运动)。
三大时期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格局趋势 逐步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趋势 人治走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
经济趋势 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手工劳动走向机器生产。
关键词索引
单元结构梳理
贰 单元教材分析
走向近代思维导图
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近代
社会经济变化
文艺复兴运动
租地农场出现
手工工场出现
土地来源: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转租、购买佃户的地产。
生产方式: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垦殖运动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核心:人文主义
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的新文化运动
人物
意大利
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迪亚士的航行:实际上已经开辟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达.伽马的航行:开辟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到达印度的航路
哥伦布的航行: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
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早期殖民掠夺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法、英殖民争霸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了解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认识西欧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化以及社会结构的改变。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通过教师介绍和已学内容,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但丁、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内涵,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充分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树立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基本史实,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通过史料结合,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并学习欧洲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单元结构梳理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了解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法国等殖民掠夺史实。知道三角贸易概况,理解殖民掠夺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认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学会辩证 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贰 单元教材分析
走向近代
文艺复兴
(发现“人”)
14--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发现“世界”)
15--16世纪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单元结构梳理
贰 单元教材分析
走向近代
经济变化
农业-租地农场
手工业-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阶层变化
引起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市民阶层
新兴资产阶级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基础
反对神学
市场需求扩大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世界被发现
人被发现
早期殖民掠夺
资本原始积累
贰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结构梳理
叁 单元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兴趣。但是观察事物不够仔细精确,归纳理解能力较弱,可能对“新的生产、新的经营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人文主义精神和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的区别”等理解不到位。
(2)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对别国的历史和文化可能感觉陌生又新奇,但知识的基础较薄弱。
(3)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4)九年级学生有两年多的计算机学习经历,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技能。
单元学情分析
肆 单元学习目标
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重点展现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目标定位依据
肆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
2.通过阅读教材,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地点、根本原因、实质、代表任务及成就、影响。
4.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概况。
5.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6.尝试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目标定位依据
伍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史料,了解11世纪以来西欧生产技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加速了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推动了租地农场的建立,加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从而建立重要史事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情境2、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市民阶层壮大与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情境3、通过情景设计如“一个3世纪欧洲庄园主的自述”“14世纪手工工场工人的一天”等,帮助学生理解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再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使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境4、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条件,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黄金的渴求、旧有航路受阻、《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五个方面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伍 单元情景任务设计
情境5、通过地图找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旅行及其开辟的新航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情境6、借助史料,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对亚、非、美洲以及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情境7、通过地图找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旅行及其开辟的新航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情境8、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例,借助史料阅读,客观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双重影响,能够解释相关历史问题。
情境9、学习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课时01
课时02
课时03
第1课时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2课时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3课时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时04
第5课时
单元复习与单元活动
五课时(新课+单元复习+单元活动)
陆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5
第4课时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1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发产生并发展,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进而推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课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历史概念以及经济学概念较复杂且多,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学习本课,可以让同学们了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期发展过程,初步认识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概念。本课计划一课时。
变化:农业方面由庄园到租地农场,手工业方面由分散的手工工场到集中的手工工场
联系:农业产品的丰富和农业劳动力的分离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劳动力;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的出现为文艺复兴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动力;文艺复兴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支持
西欧社会经济的变革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人员组成
剥削方式
产品归属
规模
性质
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9世纪开始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劳役
自给自足
分散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制度衰落
14世纪中叶以后
租地农场主、雇工
雇佣关系
推向市场
集中
资本主义性质
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对比
雇佣关系出现,货币取代土地成为农村生产方式的核心纽带
课时01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2
本节课文艺复兴就是人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苏醒”过来,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宣扬新的思想主张,就是披着复兴的外衣,托古改制。虽然在哲学、科学方面成就有限,但它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各种世俗哲学、政治学兴起,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渊源。本课计划一课时。
陆 单元课时安排
项目 文艺复兴 新文化运动
时间
背景
主要思想
影响
认识 14-17世纪
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915年
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民主与科学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课时02
陆 单元课时安排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3
本课主要分三部分内容: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探寻新航路”在世界古代史向近代史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历程意义重大。本课计划一课时。
迪亚士、达·伽马
哥伦布、麦哲伦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课时03
开辟新航路
陆 单元课时安排
郑和和哥伦布比较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规模
目的
区域
性质
影响
结果
共同影响 船队庞大,船多人多
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
沟通西太平洋、印度洋
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
沟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局部交流;友好交往
全球交流;殖民扩张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被迫停止
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都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
课时03
陆 单元课时安排
比较 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不同点 开通时期
开通背景
经济根源
范围
交流方式
影响
相同点 封建社会时期(汉朝)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5世纪)
东西方传统贸易商道受阻
张骞出使西域,东西方交流频繁
陆上:连接亚洲与欧洲
海上: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连接欧洲、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和北美洲,连通大西洋与太平洋和印度洋
自然经济
和平友好往来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变得贫穷与落后
商品经济
都是重要的世界贸易交通要道;
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殖民掠夺
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比较
课时03
陆 单元课时安排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04
本课主要围绕殖民扩张与掠夺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体现了资本的贪婪性和扩张性。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荷、法、英殖民争霸。三部分内容展现了资本主义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期间所进行的野蛮的殖民扩张行径,体现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本课计划一课时。
相同点
联系
(1)都与西班牙、葡萄牙有关。
(2)都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3)都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都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新大陆,使得欧洲、美洲、非洲开始联系起来;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和欧洲殖民扩张,逐渐形成了欧、美、非三大洲的“三角贸易”。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与“三角贸易”示意图的比较比较
课时04
陆 单元课时安排
柒 单元教学提示
1.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2.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3.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4.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单元教学提示
(一)活动主题
编制历史手抄报——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匠。
(二)活动目标
①了解和认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②感受这些杰出人物在探索中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体会其时代精神。③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运用资料展示和说明历史事物的方法。④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01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编制历史手抄报——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匠。
02
OPTION
(三)活动过程
①自愿结合成小组,制定手抄报设计方案,如确定手抄报的主题、刊头等;并明确分工,如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②根据自己所定主题,分头收集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图文资料。③按照分工,编写文章,确定插图,合作完成手抄报的编辑。④将编制好的历史手抄报在班上进行交流,交流后在班上进行展示。⑤依照编制历史手抄报的评价量规进行自我和小组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依据量规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四)活动说明
活动资源:历史教科书、网络资源、历史博物馆资料等。编制历史手抄报的评价量规应在活动之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发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历史手抄报的评价可从主题明确、具有历史感、材料充实、版面安排合理、文字流畅、设计有创造性等方面考虑。
捌 单元活动示例
单元活动示例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