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评优课优质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评优课优质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10: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通过对铁器、牛耕等出土文物图片及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2.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知道春秋时期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战 国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
战国
石器
骨耜耒耜
1、劳动工具改进
廉价、粗糙、不精细、硬度不够,不耐用
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青铜器
铁不仅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而且很锋利,特别适合制造工具
铁器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发展
石器,骨器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虽然硬,但比较脆,容易断;铁器质地坚硬,很锋利,适合制造农具。
春秋战国冶铁图
铁制农具
使用耒耜耕地
牛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农业发展的原因: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春秋时期冶铁业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3.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发展
使用耒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解放人力
刀耕火种
耒耜耕作
铁器牛耕
①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
②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③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结合材料一,思考春秋后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对当时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集体耕作
集体耕作
个体耕作
材料一: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材料二:春秋时期,由于农具的进步,各诸侯国都开始了垦荒的高潮。垦荒的结果使黄河流域凡是当时具备条件的土地全部开垦。
——《简明春秋史》
井田制
井田制瓦解
铁器牛耕促使生产力发展出现划时代的变革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改造自然的能力+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各类制度等)。其中,生产力起到了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马克思
分封制
分封制瓦解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二).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煮盐业
铸铁业
青铜业:规模扩大,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漆器:楚国漆器水平很高。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春秋时期的商业
铜钱是春秋时期使用最为普及、流通最为广泛的钱币,根据其不同的形制,大致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四大类。
1.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城市交易市场
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使用。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诸侯私田出现,实力增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矛盾
分封制瓦解
设县、郡控制地方不再分封
周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诸侯
庶民
天子

卿大夫
庶民

天子
卿大夫
诸侯
二、王室衰微
根据自主学习,说说春秋时期的“动荡”表现在那些方面
楚王问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诸侯并起——争霸不断
竞相变革——战争频繁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书本P30,说明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二、王室衰微
(一)王室衰微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
地位,是天下共主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实际上依靠强大的诸侯
结论
面积缩小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2.表现 :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
②、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③、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④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二、王室衰微
1.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铁器牛耕使用的结果。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人口和土地
诸侯向周王缴纳贡物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王命,诸侯各自为政
设立郡、县,自行委派官员
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3.结果: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二、王室衰微
西周
周王室领地
东周
周王室领地
周天子直接管辖地区缩小,实力下降;诸侯势力崛起
二、王室衰微
(一)王室衰微
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王室衰微)
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诸侯争霸)
(二)历史特征:
3.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割据
二、王室衰微
(三)诸侯争霸
1、原因:①王室衰微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为了自身利益(土地、人口),相互争斗
④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2、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4、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二、王室衰微
3·口号:尊王攘夷
周天子:你们能不能别打了……
诸侯们:再废话连你一起打
“尊王”:拥护周王室;
“攘夷”: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拓展学习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你知道这些成语故事吗?
老马识途
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竭泽而渔
兵不厌诈
厉兵秣马
秦晋之好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止戈为武
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二、王室衰微
(三)诸侯争霸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管仲
内容: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影响:
齐桓公首霸
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临近大海,物产丰富
2.管仲改革
(根本原因)
3.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
“攘夷”: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诸侯争霸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诸侯争霸
晋文公称霸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子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遂罢之。”——《左传》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诸侯争霸





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吴王夫差
你从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
树立理想
明确目标
发奋图强
坚定意志
永不言败



霸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吴称臣,后回到越国,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过程中,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有的诸侯国被灭掉,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诸侯争霸
如何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性质(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大国兼并小国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诸侯争霸
(1)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出现了民族交融。
(2)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都有相当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流通。
春秋时期处于动荡状态,西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影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1、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下图中哪个诸侯国的君主 (  )
课堂小练习
D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