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通过野外观察,了解区域主要植被类型,能够对主要植被进行识别。(地理实践力)
2.掌握各种植被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预习导学
01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分类:主要分为乔木层、 和草本层。
非洲刚果盆地
灌木层
(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①分布: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典型植物: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等类型。
(1)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 东岸。
亚欧大陆
(2)常绿硬叶林:在 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3)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主要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
(1)落叶阔叶林:由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 变化。
地中海气候
季相
(2)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于 大陆和 大陆北部,南半球没有分布。
(3)温带草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大,其草原常呈 分布。
4.寒带植被: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1)分类: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
(2)分布:极地苔原分布于 地区,高山苔原分布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 地区。
亚欧
北美
带状
极地
高山
[思考] 森林分布的共同气候特点是什么 导致森林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热量。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决定某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该地区的水分和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2) 提供给地球的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减少,形成不同的 ,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
太阳辐射
温度带
(3)由于 不同,不同区域的水分条件存在差异。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
(4)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导致的水热组合状况差异也会影响植被分布。
距海远近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植被通过植物的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2)植被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根系具有
的作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植物的残落体变成土壤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光合作用
保持水土
(3)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森林植被具有 、净化空气、 、保持水土和抵御风沙等作用。草原具有 和
的作用。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导学探究
02
探究一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
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
湿滑。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思考]
(1)(地理实践力)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 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
(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世界什么地区
提示: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自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
植被类型 对应气候 景观特征 在我国
的分布
森林 热带 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 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 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
森林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 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无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我国的
北方地区
亚寒带针 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 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
草原 热带 草原 热带草原 气候 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无
温带 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我国的
内蒙古高
原地区
荒漠 热带 荒漠 热带沙漠 气候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 无
温带 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洛阳某中学同学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21年12月6日进行了校园绿化树种调查。下面三张图片是同学们拍到的校园内主要绿化树种。同学们把三种树种的特征记录如下:a桂花树——绿色叶片,叶面光滑,革质,长椭圆形;b梧桐——树干高大,叶片淡黄,呈掌状,叶片宽阔,有大量落叶;c松树——深绿色树叶,叶片细长,呈针状。据此回答(1)—(2)题:
(1)该校园树种对应正确的是( )
A.a—热带雨林 B.b—常绿阔叶林
C.c—常绿阔叶林 D.c—针叶林
√
思路点拨: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a为桂花树,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b为梧桐,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c为松树,是亚寒带针叶林树种,
D正确。
(2)不能反映洛阳气候特征的树种是( )
A.a、b B.a、c C.b、c D.a、b、c
√
思路点拨:第(2)题,洛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应的植被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能反映洛阳气候特征的是b树种(梧桐),a、c树种不能反映洛阳气候特征,B正确。
探究二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属于大型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非洲,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有稀疏的星状柔毛,长9—16厘米,宽4—6厘米,叶柄长10—201厘米。在湿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下图为猴面包树景观。
[思考]
(1)(区域认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具有什么样的
特点
提示:干季干旱,蒸发旺盛;湿季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差
异大。
(2)(综合思维)请分析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但其属于落叶乔木的原因。
提示:干季时落叶可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
1.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植被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植被在自然界中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质量:在森林中或者公园里花草多的地方,空气清新,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植物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和阻滞尘埃。
(2)温度: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树种的遮阴能力越强,降低辐射热的效果越显著。此外,当树木成片成林地栽植时,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还能因为林内、外的温差而形成对流的微风,使人们感觉舒适。
(3)水分:许多植物能吸收城市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并在体内富集起来,使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并得到净化。而在浓度低的条件下,有些植物可在体内将有毒物质分解,并转化成无毒物质。
(4)光照:林中光线较暗,森林及草坪中具有大量绿色波段的光,这种绿色光要比街道广场铺装路面的光线柔和很
多,对眼睛保健具有良好作用。就夏天来说,绿色光能使人在精神上觉得爽快和宁静。
(5)声音:种植乔灌木对降低噪声有很大的作用,我国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有雪松、樟树、珊瑚树、女贞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
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在农业生产中,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等。
2021年11月8日,暴雪后的哈尔滨又迎来了冻雨、大风等极端天气,虽然形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挂、雾凇等景观,但大量被冰挂压折的树枝和倒伏的树木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倒伏的树木几乎都为杨树和柳树(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推测杨树、柳树应属于( )
A.一年生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
B.多年生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
C.一年生亚寒带针叶林树种
D.多年生亚寒带针叶林树种
√
思路点拨:第(1)题,杨树、柳树属于多年生高大乔木,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属于多年生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B正确。
(2)推测杨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可能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
思路点拨:第(2)题,树根深,不易发生倒伏;树根浅,则易倒伏。在暴雪、冻雨、大风等极端天气过后,杨树倒伏,说明杨树树冠广展,承受了大量冰挂;树根浅,容易倒伏,D正确。
图表判读
03
植被景观图的判读
1.判读内容
(1)景观类型: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自然环境要素或表现哪种地理现象,据此进行空间定位。
(2)景观环境:细心观察主体景观的生成环境,厘清主景和配景的关系,深入了解景观的背景。
(3)景观结构:细心观察图中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
系,分析景观结构特点。
(4)景观特征:着重考虑景观的独特性。
(5)景观成因:根据直观获取的信息(植被、地貌、地质、建筑物等景观构成要素)推断景观的成因等。
2.植被景观图的判读
(1)注意图片反映的环境特征。根据植被识别自然环境或确定地理位置,如荒漠通常反映内陆(干旱)地区的环境特征。
(2)判读植被景观的生态结构及功能。综合把握各类植被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特殊功
能等。
(3)判读植被和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如植被对水文、土壤的影响等。
下图为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林木根系发达——常年干旱
B.乙地林木叶呈针状——常年干旱
C.丙地林木四季常青——常年寒冷
D.丁地林木银杏落叶——常年寒冷
√
解题思路: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胡杨扎根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A正确。乙地景观属于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B错误。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植被四季常青,原因是纬度低,全年水热充足,C错误。丁地冬冷夏热,并非常年寒冷,D错误。
(2)关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藤本、附生植物越来越多
B.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C.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长季节越来越长
√
解题思路:第(2)题,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C正确。物种越来越少,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越来越少,生长季节越来越短,A、B、D错误。
课堂小结
04
随堂练习
05
一、选择题
下面分别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植被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②温带荒漠
C.③热带雨林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1
2
3
4
5
6
7
√
解析:1.C 第1题,根据图中景观可知,①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表示温带草原,③表示热带雨林,④表示亚寒带针叶林,C正确。
1
2
3
4
5
6
7
2.导致①、②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差异 B.降水多少
C.土壤类型 D.河流作用
√
1
2
3
4
5
6
7
解析:2.B 第2题,①、②两地海陆位置不同,降水也不同,从而导致植被类型出现差异,B正确。
读世界某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图例1和图例2所示的植被类型都是( )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解析:3.B 第3题,从图中植被的分布来看,图例1应为温带草原,图例2应为热带稀树草原,故选B。
4.关于该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例1代表的植被分布最广的是非洲大陆
B.我国内蒙古地区植被类型与图例2一致
C.图例1代表的植被中有的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D.图例2代表的植被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
1
2
3
4
5
6
7
解析:4.D 第4题,温带草原分布最广的是亚欧大陆;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草原;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中部,植被高度较低,可能有一些矮小的灌木,但没有乔木;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有的热带稀树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1
2
3
4
5
6
7
5.下列关于热带稀树草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
B.热带稀树草原区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葱绿,干季
枯黄
C.热带稀树草原区没有乔木的分布
D.热带稀树草原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灌木比温带草原更加矮小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解析:B 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热带稀树草原区有乔木或灌木的分布,灌木比温带草原区的灌木高大。
二、非选择题
6.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说出图甲、图乙植被名称及所属的气候类型。
答案:(1)图甲为热带稀树草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乙为温带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中的长颈鹿、草原和散生的乔木或灌木,可判断出图甲的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所属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乙为低矮的草原,为温带草原,所属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1
2
3
4
5
6
7
(2)图示植被类型中,我国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有哪些 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在我国广泛分布。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西部和新疆。
1
2
3
4
5
6
7
解析:第(2)题,图示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有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广泛分布着温带荒漠。
(3)图丙和图丁所示植被主要有哪些共同特征
1
2
3
4
5
6
7
答案:(3)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1
2
3
4
5
6
7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丙中的仙人掌和图丁中的骆驼可判断出,两图中植被为荒漠。荒漠地区降水稀少,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三、优选题
7.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树种广泛分布于( )
A.东南丘陵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
C.藏北高原
D.华北平原
1
2
3
4
5
6
7
√
解析:(1)A 第(1)题,根据图中甲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可知,甲树种一年内均有森林凋落物,说明甲树种属于常绿林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A正确,B、D错误;藏北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常绿林树种生长,C错误。
1
2
3
4
5
6
7
(2)乙树种的特点的是( )
A.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B.常绿,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
C.全年生长、开花,深绿,有茎花、板状根
D.针状树叶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解析:(2)A 第(2)题,乙树种的森林凋落物数量在9—10月最多,且在1—3月无森林凋落物,说明乙树种属于落叶阔叶林树种。乙树种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A正确,B、C错误;针状树叶的树种多为常绿植物,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