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11: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及对人们生活影响
难点 国际经贸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具体内容。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新中国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
1、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
(1)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2)结果: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到1914年,德国殖民地的面积已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然而这个数字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1/4和法国的1/3。因此,重新瓜分世界,就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一项中心内容。这就同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英德矛盾遂成为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主要是在这一矛盾的基础上爆发的。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应对措施?
民主的方式:
法西斯方式: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背景:吸取自由放任教训
特点:开创国家干预经济
的新模式
政府宏观调控
+
市场调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计划
收入政策
福利政策
20世纪50-7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干预的“黄金时期”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凯恩斯主义指导、罗斯福新政的借鉴;
③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
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⑤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
1、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黄金时期
滞涨与调整时期
复苏与发展时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为了应对此问题,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福利政策+公共事业的开支)
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90年代入新经济时代。混合经济以市场竞争为主,以政府干预为辅,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了解:美国的新经济时代
时间: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
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增长模式。
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特征: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评价:
(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消极: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积极: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评价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调整
实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过程:
(1)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1922年,苏联成立;
(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建成,同时也标志苏联模式的确立。
(1)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背景: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政和军事手段)
2、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3、影响:(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知识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须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但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不过是些“彩色纸片”。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势十分危急。
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1、措施: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特点、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影响: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知识回顾:新经济政策(1921-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 容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允许私营企业发展,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
商业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中分配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知识拓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
1、特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强大国防);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利用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计划经济)。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知识回顾: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背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
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结局: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1)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教训:
①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②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③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
新中国成立
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6—197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
“一化”——奠定工业化基础
“三改”——建立单一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成功——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失误——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
城市:国企改革
深化: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经济特区-开放区-内地-加入WTO
成就: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元
1978年 3678.7 385 1621.4 1072.5 355.04
1988年 15180.4 1378 5814.0 3865.2 3821.79
1998年 85195.5 6860 34133.9 14816.4 26849.68
2008年 319244.6 24100 131724.0 33428.1 179921.47
2018年 919281.1 66006 301089.3 67558.7 305008.13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编制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250倍
↑171倍
↑185倍
↑63倍
↑859倍
(3)新兴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目标:实现经济独立、加速工业化进程;
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
成就: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能力提升】阅读教材P50内容,归纳新兴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手段、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政治独立
经济独立
工业化进程
发展国有经济
制定经济计划
自身经济结构问题
西方贸易保护主义
充满挑战
快速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新兴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区域 代表 发展表现
亚洲 新加坡、韩国等 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石油输出国 依靠开采石油和出口石油实现经济起飞。
非洲 ①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丁美洲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基本实现工业化。
大多数国家 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百度百科
资本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商品、技术、服务等)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生产的全球化
3、21世纪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五通”;
3.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
B、经济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C、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3、21世纪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1)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特点:
(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2、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1、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苏联的工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
C.新经济政策实施加速工业化进程 D.1929年大危机冲击西方工业生产
即学即练
B
B
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一论断重在强调(   )
A.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已不可阻挡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C.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是动荡之源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4、下图是1925年到1931年苏联与部分西方国家的煤铁产量增长对比图,该图反映了(  )
A.苏联工业基础超过同期西方主要国家
B.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政策导向作用明显
C.经济危机使美德法工业产值严重下滑
D.苏联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发生质的变化
即学即练
B
B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发展历程
世界贸易组织(WTO)
关贸总协定(GATT)

国际贸易与中国
国际贸易变化
①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背景
时段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通过材料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至1948年世界贸易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发生变化的事件。
变化:1870年至1929年世界贸易速度呈下降趋势;1929年至1938年世界贸易呈现出负增长;1938年至1948年世界贸易没有增长。
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①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背景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
贸易封锁、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方式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1)原因: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贸易秩序遭到破坏;②美国的积极倡导。
2)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3)性质: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4)作用: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5)不足: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美国及西方占主导地位。
②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过程
思考:为什么美国积极倡导关贸总协定?
③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51页分析“关贸总协定”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及关贸总协定的背景,思考关贸总协定有何消极影响
材料:在关贸总协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发达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已从40年前的40%下降至4%-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1950年至1973年,国际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10.3%,国际贸易量年均增长7.2%
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消极影响:关贸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成为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④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目的、发展、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
①建立:
②目的:
③发展:
④影响:
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
a.成员间关税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b.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世贸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
例如: 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内容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
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时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GATT(关贸总协定) WTO(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时间
区别 性质
管辖 范围
强制性
联系 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组织
临时适用的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仅管辖货物贸易
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置于其管辖范围之内
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则是以守则式的方式加以实施的,缔约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GATT作为协议仍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规则,而且已被更新。经过修改,GATT已成为新的WTO协议的一部分。
1947年
1995年
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世贸组织成员不分大小,对其所管辖的多边协议一律必须遵守,以一揽子方式接受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不能选择性地参加某一个或某几个协议,不能对其管辖的协定、协议提出保留。
2.国际贸易形式
1.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20世纪后期以来,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材料: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是指技术供求双方按照一定的商业条件买卖技术的商业行为。
1)专利使用权;
2)商标使用权;
3)专有技术使用权。
⑥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
狭义上指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
广义上指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
2.交易手段的变化:
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⑥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6、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862.1亿元,增长了38.3%。这能够表明(   )
①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模式 ②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领先世界 ④高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即学即练
D
5、右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
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
知,新时期的中国(   )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
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市场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B
数字经济概念源于互联网商用及发展,主要用于指称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与电子交易。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是: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是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机构
电子金融和网络金融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影响力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
(2)两大支柱:
2、现代国际金融发展:
(1)主导趋势:
(2)非银金融:
(3)两面影响:
(4)电子金融与
网络金融:
3、中国影响力逐步提升:
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回顾:背景、特点、影响、瓦解原因及影响)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世界银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
①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产品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凭借信用卡就能跨境消费。②然而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
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其日益普及,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上产生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009年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
非银行金融机构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并将所筹资金运用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
(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以
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固定)
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建立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标志
时间
特点
作用
性质 1945
1945
短期贷款,受援国大多是发达国家
长期贷款、贷款对象由西欧转向发展中国家
国际金融组织
用于国际收支体制,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灾后重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组织
1、某国爆发金融危机,该国货币贬值一半以上,该国政府不得不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紧急贷款来稳定货币?
2、某国发生重大地震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该国政府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向哪个组织申请贷款援助?
IMF
WB
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的资金。
并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来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哪个国家认缴的资金最多?
美国。这样,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易错辨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
②其主要职能都是提供金融援助。
③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不同点
①援助的任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帮助受援国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世界银行则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帮助受援国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贷款时限不同:一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来缓解成员国因为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银行的贷款一般是中长期的而且大多利息很低甚至无息。
③受援对象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受援国大多是发达国家,而世界银行的受援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
【课堂拓展】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意义: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使得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电子金融和网络金融
ATM
移动支付
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
①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②表现:
A.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B.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C.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③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新中国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际金融机构
电子金融和网络金融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影响力
国际贸易发展历程
世界贸易组织(WTO)
关贸总协定(GATT)
国际贸易与中国
国际贸易变化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中讲道:“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2.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大萧条则是严重慢性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此次经济危机集中在1929年
B.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C.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美国政府无法克服此次经济危机
3.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的参与和配合。“某国际组织”是指(  )
A.关贸总协定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1860年,法国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 1946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的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自由贸易政策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完善;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英国的提倡、推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表现。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表现:企业国有化;制定指导性的经济计划;利用税收、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开支等财政政策调节生产。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1860年,法国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并结合材料时间反映的时代背景分析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1946年开始,英国……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等信息可知,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推行;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英国……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信息逐项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完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英国的提倡、推动。
(2)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表现:企业国有化;制定指导性的经济计划;利用税收、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开支等财政政策调节生产。
温故知新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 1816年—1929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1971年
建 立 背景
特点
影响
瓦 解 原因
影响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
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1929年经济大危机影响
世界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了各自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以美元为中心;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两挂钩一固定)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也便利美国推行世界霸权;
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危机,西欧、日本经济崛起
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