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从《清明上河图》解读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课标要求:认识宋辽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北宋东京城
(宋太祖)“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唐东市、西市)击鼓开市,击钲散市。
东市
西市
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观察下面两幅图,提出信息,说明与唐朝相比,宋朝在城市方面的新变化。
外卖
茶坊
美容店
酒楼
修车店
饮料店
基层市场蓬勃发展
材料一: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宋朝在宋辽榷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
——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边境贸易兴盛
官方设置榷场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真宗时,……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元]脱脱等
《宋史·食货下三·会子、盐上》
货币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
运钱车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材料:“它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城市,具有很大规模的贸易。我和我的仆人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就在此上岸。”
——(意)雅各·德安科纳:《光明之城》
海上丝绸之路鼎盛
税务所
外贸税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宋代为“资国用”而“求利江海”,积极发展海上交通,经营海外贸易。(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专管外贸的市舶司。(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竟占国家总收入的 20%。
——摘编自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商品经济繁荣
市打破时空限制
基层市场蓬勃发展
边境贸易兴盛
海上丝绸之路鼎盛
外贸税成为主要税源
货币需求大、纸币
表现
二、解豪奢
政治局势
农业
手工业
交通
国家政策
影响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项贸易交换活动,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商业的发展还受两个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一个是市场,一个是交通运输。
——漆侠《宋代经济史》
辽天庆元年、北宋正和元年(1111年)
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
国家相对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邦’
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
宋太宗 赵光义
宋仁宗 赵祯
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
行业 类别 发展概况
农业 耕作制度
经济作物
边疆开发
手工业 制瓷业
冶矿业
印刷业
麦稻复种制 一年三熟
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出现
棉花始种于宋,元朝大力推广
辽夏金元统治下的开发
发展迅速,推动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
宋朝: 五大名窑
元朝: 青花瓷、釉里红
煤开采量大,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煤
农田
农业发展
搬运粮食
农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原料
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大量的商品
手工业发达
交通便利
黄 河
《北宋水运图》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
永嘉之乱
江南开发
唐中叶后
安史之乱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
靖康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
材料二: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有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街的状态,至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
——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苏湖熟,天下足
思考: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材料一: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材料二:(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1)顺应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利于兼顾地 区平衡,改变官员队伍中南强北弱的现象
(2)对南方考生来讲不是很公平,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易引起南北矛盾
文化重心南移
商品经济繁荣
商业打破时空限制
商业服务于大众
边境贸易兴盛
海上丝绸之路鼎盛
商税成为主要税源
货币需求大、纸币
农业
发展
手工业发达
经济重心南移
交通
便利
放松
控制
原因
表现
唯物史观
材料一:唐代的士大夫,唐朝人有“率皆权豪子弟”“悉用势家亲戚” 一类说法。这些固然未免言过其实,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官僚家庭......《宋史》有传的,1953名士大夫当中,出身于非官僚家庭者多达1077名。 ——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唐代有部曲,是世世代代为门阀世族耕种的农民,没有独立户籍;唐代的奴婢也不具备独立的去律人格,不独立编户,是附依于主家的贱户;入宋之后,随着门阀世族的瓦解,部曲与驱口都成为自由民。宋代的佃户与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只是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基于双方的自愿结合,以契约为证。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唐末......按户籍征收租庸调行不通,唐政府只好采用两税法,依据土地资产征税.....这种现状一直延续到北宋。......封建国家按土地同样可以征到农业税,人变,土地不会变,有土地就有财源。兼并的土地愈多,缴纳的赋税也相应增加。
——王辉:《北宋“不抑兼并”、“田 制不立”政第新论》
社会观念平民化
劳动者人身自由化
国家政策宽松化
合作探究:商品经济的繁荣给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三、探豪奢
商品经济繁荣
商业打破时空限制
商业服务于大众
边境贸易兴盛
海上丝绸之路鼎盛
商税成为主要税源
货币需求大、纸币
农业
发展
手工业发达
经济重心南移
交通
便利
放松
控制
社会观念平民化
劳动者人身自由化
国家政策宽松化
原因
表现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