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30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30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5 15: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0、孙叔熬杀两头蛇
闸北区蕃瓜弄小学 周丽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
2、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3、能讲述这个故事;能感受到孙叔熬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介绍孙叔熬:(供参考)
孙叔熬 ,名熬,字孙叔,出生于楚故都纪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附近的海子湖边。孙叔熬自幼勤勉,品学兼优,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春秋霸主楚庄王在宓(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奠定了雄楚称霸的伟业。以任令尹(宰相)期间体恤民情,悉心国事。他鼓励民众上山采矿,使楚国的青铜冶炼和铸铁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他重视水利建设,在河南固始一带兴修了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渠工程期思陂,在楚都纪南城东北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库,即现今的海子湖;他严明法度,制定实施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法令。在他悉心治理下,楚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盛期。21教育网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0、孙叔熬杀两头蛇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试着读懂句子的意思。
2、交流:
(1)(出示全文)指名读,师生点评。
(2)你借助注释理解了哪些句子,还有哪些不懂的?小组派代表交流。
三、研读课文
1、“之”和“其”字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请在文中圈出,想想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1)出示句子及译文 :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的”;
“杀而埋之” “向者吾见之”——“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也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
(2)指名读全文。
2、古文语言精练,充满想象,我们要读好它注意适当的停顿才能把它的意思表达正确。请大家先听老师来读一读,听一听,哪里应该停顿。
(1)师范读。
(2)生跟着师逐句读。
(3)自己轻声读。
(4)交流: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读。
3、出示全文的译文:
孙叔熬小时候,有一天出去游玩,看见一条奇怪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头蛇,他就把它杀死后埋掉了。回到家后,他小声地哭起来。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熬回答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不久就会死掉的,刚才我看见了两头蛇,恐怕就会离开母亲而死了。”他母亲问:“这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熬说:“我恐怕别的人还会见到它,所以把它杀了,并且已经把它埋掉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古文译文对对碰(师读译文,生对照着读古文;同桌两人对读。)
4、当孙叔熬看见一条奇怪的两头蛇时会怎么想?
想象写话:孙叔熬看见一条奇怪的两头蛇,他想:
(1)写话练习
(2)交流
5、你觉得孙叔熬是个怎样的人?
(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勇敢,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四、小结复习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古文,再来体会一下孙叔熬的善良与勇敢。
齐读全文。
2、你能试着复述一下这篇古文吗?
(1)轻声准备。
(2)看图交流。
五、拓展作业
1、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呢?
2、出示作业:
(1)背诵古文并能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孙叔熬的母亲听了他的话会对他说什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请你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2、推荐阅读:疑神疑鬼
要求:对照注释尝试自己阅读古文,并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语言说给大家听。
疑神疑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①,曰涓蜀梁②。其为人也,愚而善畏③。
明月而宵行④,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⑤,仰视其发⑥,以为立魅⑦也。
背而走⑧,比至其家⑨,失气而死。
注释:
①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
附板书:
*30、孙叔熬杀两头蛇
善良、勇敢
为他人着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