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主体与背景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
课标 能使用传统或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能提出各种构想,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在活动结束时,能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 能主动学习,具有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别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水彩笔、A4纸、剪刀等。
课前 三分钟 树立高远志向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2015年6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教 学 流 程 主 体 设 计 二次备课及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大家看看它是谁?(出示喜羊羊图片) 2、师:喜羊羊在假期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拍的照片。(学生欣赏图片) 3、师:看完了这些照片,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考考大家的观察力。刚刚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主体相同(都是喜羊羊),背景不同。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叫《主体与背景》。 二、发展阶段 (一)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师:在一幅作品中,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为主体,而背景就成了陪衬。处理好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在画画中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玩几个找对子的游戏,看看通过这些游戏,我们能明白哪些知识。 1、师:首先请大家看看这幅画,这张画只有背景,没有主体。老师这里有三只大小不一样的喜羊羊,请同学们选出最适合这幅背景的一只。(师出示三只大小不同的喜羊羊,请学生上来选择。) 师小结:主体太小让人不了解画面要表达的意思,主体太大画面太满,太堵,主体的大小适当,能让人更好地理解画面,而且画面看起来更加美观。 2、师:在主体和背景的处理上,颜色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老师这里有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小女孩,现在我要为它配个背景,(师出示一红一绿两个背景)谁来说说看哪个背景好?为什么?(生回答) 师小结:主体与背景颜色相近的话主体不突出,只要合理的利用色彩的深浅和冷暖来表现主体与背景,我们的画面就会更具美感。 3、师:请大家再来做一个选择,老师这里有一个在钓鱼的小男孩,还有两张背景画,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为这个小男孩选一张适合的背景。(师出示两张背景,请学生上来选择拼贴) 师小结: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背景对主体起到衬托的作用,每个主体都应该有适合它的背景。 (二)师示范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些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师拿出一张只有主体没有背景的画,请学生说说看可以给这张画添画什么背景?师根据回答进行添画。 (三)欣赏课本图片,交流讨论 师:不同背景的画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就像我们课本里的图片(师多媒体出示课本图片,请学生看自己的课本),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请同学们说说看课本里的图片主体与背景搭配得是否合适?为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 师:刚刚同学们都拿到了一张画,而且同桌两人的画是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给这些相同主体的画配上不同的背景。同桌之间先互相讨论要给这些相同主体的画配上什么不同的背景?请几个同学上来说说看。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合不合理。(生回答,师小结) 三、师出示作业要求: 1、用线描的形式为相同主体的画配上不同的背景,比一比,看一看(不上色)。 2、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把已经完成的画涂上合适的颜色,注意主体突出,涂色均匀。(师引导学生可先涂背景,后涂主体,或者先涂主体,后涂背景。) 生作画,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 四、作业展示、评价 五、拓展阶段 师:课后大家可以尝试给相同的背景配上不同的主体。 板书:如何处理好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1、主体大小合适; 2、色彩搭配得当; 3、主体与背景相符。
教 学 流 程 第 二 课 时 二次备课及反思
一、教师演示操作 1.教师展示动态不一,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主体若干,背景图两幅,操作用选择的主体在背景上组成一幅画。 2.教师错误示范,引导学生在纠错的基础上巩固主体背景之间关系的掌握。 二、作业练习 教师提供若干组主体,学生利用添加背景的方式让它变成一幅画。 强调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三、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五、教师小结。 人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主体,我们只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才能更好的和自然和谐相处,主体与背景和谐,才会有美好的画面。
板 书 设 计 主体 与 背景 大小 位置 色彩搭配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