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求变”、“求新”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历史拐点的抉择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梁启超
邓小平
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变革,阐释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任务三:
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认识它们的共通之处。
任务一:
谈谈改革家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
任务四:
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和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不能成功的原因。
任务二:
学
习
任
务
课程标准:
通过历代变法的内容,了解中华民族政治制度不断与时俱进、求变求新的变革精神。
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壹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战国
魏晋南北朝
宋
明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结果?
直接目的?
改革的民族?
将这四场改革分为两类并指出分类标准。
程度?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战国
魏晋南北朝
宋
明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商鞅变法
局部改革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社会转型
成功
失败
程度
结果
决定改革性质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车裂以徇秦国。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诩》
【综合探究·一】商鞅变法成功了吗?
商鞅个人虽然身死,但它成功了。其变法措施延续下去,极大地增强了秦国国力,最终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其变法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是历史的进步。
【综合探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呢?
孝文帝改革后,朝廷南迁,当地鲜卑子弟受到歧视,与迁洛并汉化的鲜卑人差距悬殊,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魏和后继者北齐还一度出现“鲜卑化”回潮,汉族士人做官也不得不学习鲜卑语。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短期来看,孝文帝改革给北魏带来了一定冲击,造成了北魏的分裂,甚至东魏北齐一度出现了反复)。但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从长期来看,这些都无法改变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最终继承了孝文帝改革方向的西魏北周统一北方,因此对孝文帝改革还是以正面评价为主。
实现少数民族封建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生活方式汉族化。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综合探究·一】结合前两个问题,思考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孰轻孰重?
判断变法或改革是否成功,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是否顺应潮流而所产生积极作用。
【特别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
?
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视斧钺鼎镬无如也。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苏辙《栾城三集》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安石……抱有急工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挑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以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大计。
—--钱穆《国史大纲》
①王安石个人性格急躁执拗;
②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③用人不当,执行中危害百姓利益;
④过于急进,忽视客观规律;
⑤宋神宗动摇(后期)
【综合探究·二】通过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综合探究·二】通过材料,为何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
(居正)复请停修武英殿工,及裁外戚迁官恩数,帝多曲从之。
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
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居正三子皆登上第。
——《明史·张居正传》
张居正权势过大,引起皇帝反感,导致失去了皇帝的支持;
改革措施损害了既得利益者,招致怨恨;
张居正个人专断,且自己私行有亏。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综合探究·二】结合前两个问题,思考有哪些因素影响改革的成败?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改革者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合理、行之有效
改革者的素质(个人性格、远见卓识、政治魄力、坚定信念等)
改革措施是否得到了广泛支持(力量对比)
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
……
宋明时期,土地私有制发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均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
私田增多
↓
井田制瓦解
↓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百家争鸣
经济:铁农具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思想文化:士阶层活跃壮大;学术下移,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运动。
【运用】请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说明商鞅变法是适应社会潮流的一场改革?
近代的改革和探索
贰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内容
政治 减冗衙,裁吏役,修刑律
经济 立商部,兴实业,振农业
文教 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
军事 改军制,扩新军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的背景和结果分析二者有哪些共同点?
面临民族危机;
向西方学习;
自上而下的改革;
侧重于制度改革;
失败,但客观上都推动历史的进步
政治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经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文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综合探究·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都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总是受制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任何不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革,都不能真正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都是在旧体制上的修修补补,因而也无法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诞生
背景
改革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经济:法币改革
经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外交:改立新约
生活方式:新生活运动
民国建立后的系列改革
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叁
社会主义建设
1950
1953
1956
1978
2012
2017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三大改造
三面红旗
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指导下进一步改革。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
1953年 1956年
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一根二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一)过渡时期—深刻变革
1949--1952
政权巩固
经济恢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土地改革
八字方针
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两头好 中间差
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二)探索时期—曲折发展
1958年
1956
1960年
1966年
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三面红旗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
单一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
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伟大的巨变
进入世界前列
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党、国家、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综合探究·三】 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党的领导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综合探究·四】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中宣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要点:
要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达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课堂小结
古代
近代
当代
求新求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社会主义建设
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建立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民国时期的改革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课堂小结
求新、求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从古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有感于社稷危急、民族存亡、时代呼唤,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变法、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即使“功成身死”“人亡政息”也绝不后悔。
在一代代改革先驱的指引之下,中国历史不断向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发展之路。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让我们学习先辈改革家的精神,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思路分析】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是“求富”,即解决创办军事工业中出现的资金、资源不足等困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清末新政中奖励实业,也有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故A项正确。
实业救国是清末民国张謇等部分爱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主张,故B项不选;
C项涵盖范围太小;
清政府的目的是“富国”而非“富民”,故D项错误。
(2022年山东高考·6)19世纪60~90 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A
链接高考
1.战国时期,边远地区的泰、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 B.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C.小农经济具有先进性 D.宗法分封的落后性
2.(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c
B
新兴地主阶级虽然经济实力有所发展,但没有掌握政治权力,因此需要通过变法的方式掌握政权
(2021·全国乙卷高考·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西学深入民心 D.政局变化迅速
聚焦高考
D
阅读教材P28“学习拓展”,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习拓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家应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1、“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2、“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坛!”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4、“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行。”“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 ——邓小平
创新、勇敢、坚持、责任、思想解放、艰苦奋斗、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