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3.1 机械运动(第3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答案】B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滑块从顶端滑到底端行驶的路程为斜面长+滑块长,所用的时间是计时器的时间之差,利用v=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滑块通过的路程:s=40cm+5cm=45cm,所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
故答案为:B。
2.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秒内,小明跑得更快
C.8秒内,小明的速度是5米/秒 D.8秒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要比较他们的路程;由图象可知8s内小明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速度;由图象查出他们8秒内的路程,可知他们的路程关系。
【解答】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前2秒内,小华通过的路程比小明大,小华跑得更快,故B错误;
C、8秒内,小明通过的路程s=40米,小明的速度是v===5米/秒,故C正确;
D、8秒内,两人通过的路程都为40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速度保持不变且运动路线沿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在v-t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故答案为:B。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变形公式t=可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由v=可得,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3。
故选:B。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由图示的位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则乙的速度大;并且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解答】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并且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B。
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达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米/秒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0.6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解答】小张、小王、小李的速度分别为v小张=30km/h,v小王=5m/s=5×3.6km/h=18km/h,v小李=0.6km/min==36km/h,由速度公式v=可知,t=,由于从同一地点A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达点B,即他们的路程s相同,因为小李的速度最大,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7.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图中“12千米”是指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分钟,则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杭州南最快需要 分钟。
【答案】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36千米/时;12分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交通标志牌“60”是限速的标志,“杭州南12千米”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杭州南的距离为12千米;已知路程和行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已知限速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杭州南至少需要的时间。
【解答】图中“12千米”是指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驾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2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v===36千米/时;标志牌上“60”是指限速60千米/时;从标志牌到杭州南最快的时间t′===0.2时=12分钟。
故答案为: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36;12。
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答案】(1)匀速;6秒
(2)1.2米
(3)小于
(4)东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图象中找出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2)由图象找出A点和B点对应的路程,两点之间的路程差即为乙车通过的路程;(3)在图像中找一组数据,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4)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1)甲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通过0.6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1.8米-0.6米=1.2米;
(3)由图象可知,已知甲车8秒通过的路程为0.8米,则甲车的速度v甲===0.1米/秒;乙车9秒通过的路程为1.8米,所以乙车的速度v乙===0.2米/秒,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4)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于v甲<v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1)匀速;6;(2)1.2;(3)小于;(4)东。
9.向月球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求月球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3.84×108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无线电波从地面传到月球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求出月球与地面的距离。
【解答】无线电波从地面传到月球的时间为t=12×2.56s=1.28s,由v=可知,月球与地面的距离为s=vt=3×108m/s×1.28s=3.84×108m。
10.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问: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外的安全区?
【答案】能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根据v=可计算出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已知点火者奔跑的速度和安全距离,根据v=st可计算出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将导火线燃烧完需要的时间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
【解答】由v=得,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t1===120s,
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t2===100s,
因为 t2<t1,所以能跑到。
11.某高速公路全长135km,若A、B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高速公路的两端相向开出,途中不做停留,则经过多长时间两车会相遇?(甲车速度为80km/h,乙车速度为70km/h)
【答案】0.9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全长,两车相遇时,由题意得等量关系为:甲乙两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135km,根据等量关系即可解答。
【解答】由v=得,两车相遇时间t===0.9h。
1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杭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若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静止的,因为轿车相对于司机所戴帽子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
(2)100千米/时
(3)42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改变则物体运动,若位置不改变则物体静止;(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由A、B两地的时刻计算出轿车所用时间;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已知B地到杭州的距离和轿车的速度,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t=求出从B地到达杭州的时间。
【解答】(1)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轿车相对于司机所戴帽子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千米-70千米=50千米,
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时45分-10时15分=30分=0.5时;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千米/时;
(3)由v=得,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的时间t′===0.7时=42分。
13.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1)行人在交通路口过马路时,应注意观察绿灯的剩余时间,否则有可能被“困”在路中央。若绿灯倒计时还剩5秒,此时行人要沿斑马线穿过宽为20米的马路,则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候10秒钟,需消耗汽油约11毫升。若在路口等候30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油=0.8×103kg/m3)
【答案】(1)4m/s
(2)26.4g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行人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2)先求出等候30秒消耗汽油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油的质量。
【解答】(1)行人的速度至少为v===4米/秒;
(2)30秒消耗汽油的体积V=×30秒=33毫升,
消耗汽油的质量m=ρV=0.8克/厘米3×33厘米3=26.4克。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3.1 机械运动(第3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2.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秒内,小明跑得更快
C.8秒内,小明的速度是5米/秒 D.8秒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3.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达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米/秒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0.6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二、填空题
7.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图中“12千米”是指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分钟,则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杭州南最快需要 分钟。
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9.向月球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求月球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
10.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问: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外的安全区?
11.某高速公路全长135km,若A、B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高速公路的两端相向开出,途中不做停留,则经过多长时间两车会相遇?(甲车速度为80km/h,乙车速度为70km/h)
1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杭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若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多长时间?
13.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1)行人在交通路口过马路时,应注意观察绿灯的剩余时间,否则有可能被“困”在路中央。若绿灯倒计时还剩5秒,此时行人要沿斑马线穿过宽为20米的马路,则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候10秒钟,需消耗汽油约11毫升。若在路口等候30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油=0.8×103kg/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滑块从顶端滑到底端行驶的路程为斜面长+滑块长,所用的时间是计时器的时间之差,利用v=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滑块通过的路程:s=40cm+5cm=45cm,所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要比较他们的路程;由图象可知8s内小明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速度;由图象查出他们8秒内的路程,可知他们的路程关系。
【解答】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前2秒内,小华通过的路程比小明大,小华跑得更快,故B错误;
C、8秒内,小明通过的路程s=40米,小明的速度是v===5米/秒,故C正确;
D、8秒内,两人通过的路程都为40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速度保持不变且运动路线沿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在v-t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变形公式t=可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由v=可得,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3。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由图示的位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则乙的速度大;并且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解答】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并且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解答】小张、小王、小李的速度分别为v小张=30km/h,v小王=5m/s=5×3.6km/h=18km/h,v小李=0.6km/min==36km/h,由速度公式v=可知,t=,由于从同一地点A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达点B,即他们的路程s相同,因为小李的速度最大,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36千米/时;12分钟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交通标志牌“60”是限速的标志,“杭州南12千米”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杭州南的距离为12千米;已知路程和行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已知限速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杭州南至少需要的时间。
【解答】图中“12千米”是指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驾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2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v===36千米/时;标志牌上“60”是指限速60千米/时;从标志牌到杭州南最快的时间t′===0.2时=12分钟。
故答案为: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36;12。
8.【答案】(1)匀速;6秒
(2)1.2米
(3)小于
(4)东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图象中找出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2)由图象找出A点和B点对应的路程,两点之间的路程差即为乙车通过的路程;(3)在图像中找一组数据,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4)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1)甲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通过0.6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1.8米-0.6米=1.2米;
(3)由图象可知,已知甲车8秒通过的路程为0.8米,则甲车的速度v甲===0.1米/秒;乙车9秒通过的路程为1.8米,所以乙车的速度v乙===0.2米/秒,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4)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于v甲<v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1)匀速;6;(2)1.2;(3)小于;(4)东。
9.【答案】3.84×108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无线电波从地面传到月球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求出月球与地面的距离。
【解答】无线电波从地面传到月球的时间为t=12×2.56s=1.28s,由v=可知,月球与地面的距离为s=vt=3×108m/s×1.28s=3.84×108m。
10.【答案】能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根据v=可计算出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已知点火者奔跑的速度和安全距离,根据v=st可计算出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将导火线燃烧完需要的时间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
【解答】由v=得,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t1===120s,
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t2===100s,
因为 t2<t1,所以能跑到。
11.【答案】0.9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全长,两车相遇时,由题意得等量关系为:甲乙两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135km,根据等量关系即可解答。
【解答】由v=得,两车相遇时间t===0.9h。
12.【答案】(1)静止的,因为轿车相对于司机所戴帽子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
(2)100千米/时
(3)42分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改变则物体运动,若位置不改变则物体静止;(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由A、B两地的时刻计算出轿车所用时间;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已知B地到杭州的距离和轿车的速度,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t=求出从B地到达杭州的时间。
【解答】(1)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轿车相对于司机所戴帽子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千米-70千米=50千米,
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时45分-10时15分=30分=0.5时;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千米/时;
(3)由v=得,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的时间t′===0.7时=42分。
13.【答案】(1)4m/s
(2)26.4g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行人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2)先求出等候30秒消耗汽油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油的质量。
【解答】(1)行人的速度至少为v===4米/秒;
(2)30秒消耗汽油的体积V=×30秒=33毫升,
消耗汽油的质量m=ρV=0.8克/厘米3×33厘米3=26.4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