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第一单元:尝试创作
1.能够借助所学诗歌的写作技巧尝试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怀。
2.通过创作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教学过程
(一)融入联想和想象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写作
天上的街市(节选)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远远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
美丽的街市
天上的明星
相似性
相似性
相关性
联想:是由一件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物。联想是“客观实际,由此到彼的过程,特点是实的”
教学过程
(一)融入联想和想象
天上的街市(节选)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天上的街市
美丽的街市
相关性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形象。想象是“人脑主观创造的,特点是虚的”。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写作
教学过程
一把伞
孤独
隔绝
庇护
(一)融入联想和想象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写作
保护与安全:伞的第一功能是提供保护,这可以联想、想象为一种安全,一种遮蔽,一种防止外界伤害的保障。
孤独与隔离:伞也常常被用来隔离使用,可以象征一种孤独,或者一种与他人的隔离感。
希望与拯救:在一些传说和故事中,伞有时候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这可以象征一种希望,或者一种能够拯救的元素。
教学过程
(一)融入联想和想象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写作
伞
窗外,烟雨迷蒙
柳树绿了,花儿谢了
每一场雨,都是一个变幻的梦
唯有你,伞
只要有风雨,就都会有你的容颜
终于,风停了,雨住了
风雨擦洗过天空
一尘不染
你,也终于收工了
汗珠调皮地掉了一串
伞
小时候
妈妈是我的一把伞
每当有下雨的时候
妈妈都会为我打起
有了妈妈的伞
我什么都不怕
永远秉着童心
快乐的在玩耍
渐渐地
我已长大
而妈妈却白了头发
这时候
我是妈妈的一把伞
守护在妈妈的身边
直到天荒地老散去
我也执着的守护在
我最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中“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直接抒情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第一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这一抽象的概念幻化卫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形象,进而来表达浓浓的乡愁。
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提示:
1.想一想,如果你给好朋友送生日贺卡,一般都会写些什么?
2.感情要真挚,可以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或者是适当借助某个意象来表现你们的友谊。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生日快乐
九月,我从远方赶来
撒下十四朵花瓣,
点燃十四根蜡烛
顺流而去十四只小船
满载星辰与霞光,向你走去!
生日快乐
今天是你的生日,
在遥远的地方祝福你。
问候, 是最动听的语言,
牵挂, 是最真挚的心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内心和你一样的欢悦。
友情的背景, 永远是春天。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三)简洁凝练的语言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全诗语言高度凝练、简洁。诗歌结尾“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营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人无穷的遐想。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三)简洁凝练的语言
乡愁(节选)
余光中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四)把握结构美和韵律美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四)把握结构美和韵律美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 ,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 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押的是(an)的韵,韵脚是“天、烟、前、圆、鲜、莲、燕、暖”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过程
活动二:向教材学习诗歌创作
(一)融入联想和想象
(三)简洁凝练的语言
(四)把握结构美和韵律美
(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三:尝试诗歌创作
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提示:
1.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四:同题诗歌创作(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嘹亮的喉咙歌唱:
这被春雨浇灌着的绿油油的麦苗,
这被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江海,
这破浪前行的巨轮,
和那远方微微露出海平面的朝霞……
——我惊奇地继续睁大双眼
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我目不暇接。
为什么我总想振翅高飞
因为我愿与这时代一起远航。
教学过程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溪流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封薄薄的信件
我在这头
知己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之后啊,
乡愁是一张乏黄的照片
我在外头
回忆在里头
活动四:同题诗歌创作(示例)
教学过程
活动五:仿写诗歌创作(示例)
我看
我看一缕微醺的晨光,
伴着泥土的馨香翩翩而至,
我看它们洒满花的脸颊,
浮动着清晨的生机。
我看缕缕白色的轻烟,
静静飘散在辽阔的天幕中,
我看霞光渐渐绯红,
无意晕染了半片天空。
哦,逝去的多少时光和欢乐,
我枉然在缝隙里弥补!
哦!白日里多少梦幻泡影,
永在沉寂的心扉里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