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除了长长的辫子,清军所有人物都是细长眼、尖嘴猴腮、八字胡的模样。
观察画中清兵的形象是如何的?英国为何如此描绘?
英人理查德·西姆金创作,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不列颠军队第67步兵团在大沽口炮台攻破清军防线.
导入新课
第二次
鸦
片
战
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制作:黎燕琳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目
录
一、得寸进尺——原因
二、溃不成军——过程
三、雪上加霜——影响
一、得寸进尺——原因
《南京条约》的签订后,枢密院顾问官璞鼎查在英国议院宣称:“倾所有英国兰克夏纺织厂的出产,都不足供给中国一个省的消费之用。”——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英国能实现发财的美梦吗?
“在1845-1855年的十年中,英国输华的棉纱由260万磅上升到290万磅,增加不过 10%,而棉布则由 310万匹下降到 200 万匹,减少30%以上”——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现实却是······
棉纱增长量不高,棉布不增还降
在通商口岸上海
“1846年的(中国)进口货值即较前一年下降了13%,1847年又继续减少了 5.4%,1848 年更大幅度地下降了20.1%。以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黄苇《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第43页)
通商口岸的销量下降
“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72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蓝皮书《提交上院的统计》第2页
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
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 达维斯 :《美国公文汇编》第一辑,卷20,第20、21页
英国的商品如此,美国的又如何?
外国资本家过分夸大了中国市场
“那些把大批钢琴运来销售的人,发现中国人也不喜欢这种东西,仍喜欢自己的锣鼓”——于素云《中国近代经济史》,第114页。
“人们过高地估计了天朝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12,第604页
中国人的需求与购买力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英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约十年之后,英、美等国列强已然不能满足于从中国攫取的侵略特权,急切地希望进一步从中国获得更多的权益,扩张其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我赚得太少了,不满意,修约!
何为“修约”?
英、法、美等国企图通过修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扩张这些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内容,进而从中国夺取更多的殖民权益。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北京设立使馆、鸦片贸易合法化。
“由于克里木战争法国和英国之间建立起来的利害一致,使两强有可能并且有精神准备对中华帝国采取共同行动。不管是外交上进行干涉也好,还是军事上进行干涉,要找些借口总是轻而易举的事!
战争的借口?
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
直接原因
英人是怎么看待亚罗号事件的?
“鲍林明知亚罗号的登记有效期间,已经过了十天,这船是没有理由挂英国旗的。但是他说好在中国方面并不知道,可以不必宣传。他的目的是要向中国挑衅。”
“在这整个战争中,鲍林的行动是轻妄的,不谨慎的,无耻的。”——麦加斯的《我们自己的时代的历史——自维多利亚女王继位至柏林会议》
二、溃不成军——过程
英法联军侵华和美俄共同行动
1856年——1858年
1856年发动对广州的进攻
清朝政府如何应对?
叶名琛平日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外敌当前时,却又强作镇静,不但不作应战准备,反下令水师不许放炮还击,认为英人急望通商,必无大事,“日暮自走”。
时间
广州沦陷
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签订《天津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署现场
1858年《天津条约》
美俄两国在“调人”的名义下,用伪善的面貌和狡诈的手腕,在中英、中法签约之前,诱骗清政府订立了中俄、中美《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
鸦片贸易合法化
鸦片贸易合化法的规定,最能暴露西方列强殖民主义侵略者贪婪无耻和毫无良知的强盗嘴脸,使鸦片烟毒从此弥漫中国大地,中国人民的身心受到残酷的毒噬。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可在北京租地赁屋,随时往来;
除已开放的五口外,增开牛庄(后定为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英、法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经商,英、法国兵船亦得进入各通商口岸;
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进一步确立片面最惠国待遇与利益均沾原则,今后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任何特权,英、法两国无不“同获其美”;
进一步确立了领事裁判权制度
“这个条约从头到尾都是侮辱。”——马克思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逼近北京
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跑男”皇帝
控制北京城
签订《北京条约》
侵略者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们争论了很久,到底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如果直接焚烧紫禁城的话,这样无疑会把留在北京城的官员都给吓跑,并且还会激起百姓们的怒气。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找谁谈判呢?所以我们便把目光转向了那座皇帝最爱的圆明园。”
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狼子野心
丧心病狂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熄不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和园中珍藏的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都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军烧毁安佑宫时,被锁在宫中的300多太监、宫女、工匠都被活活烧死。
恶行!
“所有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的精美华丽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官兵的脸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术和风格独一无二,世上没有东西可以和它们比拟,人类不能重新建造。”——吴相湘《晚清宫廷实纪》
谈谈你的感受?
趁火打劫的沙俄
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沙俄开始趁火打劫。木哩斐岳幅认为,中国当时面临的局势是沙俄强占中国黑龙江地区领土的绝佳时机,俄国驻北京东正教传教士团首领、修士大司祭巴拉第也称:“我对兼并黑龙江左岸已不再怀疑。”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蛮横、狡诈、欲壑难填
国土沦丧
《瑷珲条约》是近代史上对中国领土完整损害最为严重、侵略后果最难消除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共150多万
平方千米
三、雪上加霜——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由东南沿海一带
扩大到沿海各省
由沿海各省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政治上
经济上上
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回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