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作用。
3.理解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和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电视剧《封神榜》2009版
思考:电视剧讲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吗?
事件:武王伐纣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意义: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王城岗遗址城堡平面图
朝代建立的三要素:
时间、都城、建立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禅让制
世袭制
启
尧
舜
禹
伯益
×
“公天下”
民主
选举
“家天下”
血缘
关系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王位世袭代替禅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一、是历史的进步。
二、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对立阶级出现。王位世袭是以私有制的奴隶占有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王位世袭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的必然结果。
合作探究:
修建城池
建立军队
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
制定夏历
“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国家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
的产生
夏朝作为最早的国家的标志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距今5000多年的我国最早宫城遗迹
二里头出土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二里头,洛阳平原普通村庄的名字,但却隐藏着华夏民族的一段辉煌历史,这里产生了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1号宫殿地基图
廊院式建筑夏朝后期都城遗址
“中华第一王都”
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
玉礼器钺等
绿松石牌饰
华夏第一鼎
史料实证
二里头遗址的意义
既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又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夏朝的灭亡
桀[jié]
释义:凶暴
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
山东武梁祠汉刻拓片
材料一
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 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
注:畔:反叛,背叛。
材料二
……日夜与末喜 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龙逢进谏曰:“君无道,必亡矣。”桀曰:“日有亡乎 日亡而我亡。”不听,以为妖言而杀之。造琼室瑶台以临云雨,殚财尽币,意尚不厌。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七《孽嬖传》
注:末喜:又称妹喜,夏桀的宠妃。
劳民伤财不顾民生
荒淫无道
狂妄自大
不听忠言
失民心
二、商汤灭夏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商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末代国君: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盘庚迁殷)
商纣王
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
俺要吸取教训!
商王汤
材料: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结论:
商王汤任用贤才,勤政爱民,轻徭薄赋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得民心
稳民生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是迁到殷,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稳定。
盘庚迁殷
观看图片和《商朝形势图》,结合教材知识,思考盘庚为什么要迁都?这一行为对商朝有何影响?
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后保持了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商朝如何加强统治?
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商纣王帝辛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酷刑严苛
税赋繁重
征伐不断
尽失民心
合作探究:根据课本和所给材料,为什么商朝会灭亡?
三、武王伐纣
周的首领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人吕尚、周公等人,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开始准备讨伐商。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阅读课本归纳武王伐纣的背景和条件?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
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
他继承父亲遗志,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史料实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史称“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
军队临阵叛变,反而帮着敌人攻击己方。
交战双方 战争人数
周武王军队 4万多人
商纣王军队 10万多人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所著,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西周的建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西周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建国之战:
(4)都城:
(5)末代国君: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牧野之战
镐京
周幽王
西周
夏
商
周武王面对如此大的疆域,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巩固呢?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四、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确立与作用
材料: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制的确立
周天子
诸侯
权利
义务
管理封国
修建城池
建立军队
定期朝见
服从调兵
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君
臣
拱卫王室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1、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2、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利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弊端: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弊
归纳
分封制
目的
标准
对象
内容
分封等级
作用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先代贵族
—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镇守疆土;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的权利
诸侯的义务
周厉王·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
周幽王·
犬戎灭西周(公元前771年)
西周的衰亡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镐京
洛邑
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 ,西周末代国君。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烽火戏诸侯
幽王惑于褎姒,出入与之同乘,不恤国事┅ ┅ ——刘向《列女传》
夏禹
周幽王
商纣
夏桀
商汤
周武王
夏 商 西周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发展生产,爱护百姓。
兴盛原因:重视生产,关心百姓
灭亡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朝代 都城 建立 时间 灭亡 时间 开国 君主 亡国 君主 重要
事件
夏
商
西周
阳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禹
桀
世袭制
殷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汤
纣
镐京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分封制 国人暴动
本课小结
当堂训练
1.右下图文物“利簋(ɡuǐ)”是商军溃败之后,身为有司(官职名称)的利(人名)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铸造的一件青铜器,作为永世的纪念,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该文物印证了历史上的 ( )
A.涿鹿之战
B.夏朝建立
C.商汤灭夏
D.牧野之战
D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三门峡,陕西宝鸡、西安等地的西周墓葬遗址中都发现了随葬的车马坑,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也有轮、舆、车三种制车工匠的记载。它们可互证 ( )
A.商周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B.周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周王室在西周开始衰败
D.春秋战国出现诸侯争霸
B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A
4.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材料中所说的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制度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
B.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D.它标志着西周进入封建社会
D
能力提升
1.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夏朝的主要统治地区在 ( )
A.黄河下游地区
B.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
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
D.今河南洛阳一带
B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
C
3.右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夨(cè)簋。簋内底有铭文 120 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他鬯(chànɡ)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 ( )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等级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D
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