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前热身
1.物理变化
(1)概念: 其他物质的变化。
(2)通常表现: 的改变或 的改变。
2.化学变化
(1)概念: 其他物质的变化。
(2)伴随现象:化学变化中常表现为 改变、放出 、生成沉淀及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放热 、 )等。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化学性质:
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可燃性、稳定性、毒性等。
4.物理性质:
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随堂演练
知识点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 )
A.颜色变化 B.状态变化
C.发光发热 D.有其他物质生成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香水挥发
C.燃放烟花 D.干冰升华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 B.水遇冷结冰
C.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5.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不可能是化学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不可能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6.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
7.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铜制成导线 B.用酒精作燃料
C.铁制成铁锅 D.木材制作桌椅
填空题
8.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汽油能燃烧属于 ;
汽油易挥发属于 ;汽油挥发属于 ;
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属于 ;
水结成冰属于 。
9.(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 。
①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给自行车打气
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
C.用食醋去除水垢
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
2.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4.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
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
5.物质在下列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电灯通电后会发光
B.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
6.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镁条迅速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
D.放出热量
7.某公司被查出生产的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被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塑化剂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黏稠液体
B.熔点-50 ℃
C.有慢性毒性
D.不易溶于水
二、填空题
8.①木炭是黑色多孔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北方冬天用木炭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9.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填序号)。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参考答案
课前热身
1 (1)没有生成 (2)形状 状态
2(1)生成 (2)颜色 气体 吸热 发光
3在化学变化中
4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随堂演练
选择题
1D 2C 3A 4C 5B 6B 7B
填空题
8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9(1)物理 化学 (2) ①④ ② ③
课后作业
选择题
1C 2A 3D 4D 5A 6C 7C
填空题
8① ④ ② ⑥ ③⑤
9(1)蜡烛熔化,掉落(或火柴燃烧) (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