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B卷】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高一上·辽阳期中)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对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戈特和格伦德尔认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采用的技术不同
D.罗伯特森通过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结构,得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2.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膜都可以用“流动镶嵌模型”进行描述,也都具有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并在不同时期和特定的生理状态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随着细胞所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细胞膜会发生相变,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越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主要位于磷脂分子中
B.维持流动的液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耐寒性越强
D.耐寒植物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较高,且细胞膜的流动性也较高
3.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4.(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会铺成如图a所示单层磷脂分子层,在水溶液环境中会自发形成如图b、c所示的脂质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磷脂所铺成的图a面积约是其细胞膜面积的2倍
B.图b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结构保持一致
C.图c所示的脂质体可以运送脂溶性药物
D.两种脂质体在蒸馏水中均会吸水胀破
5.(2023高一上·普宁期末)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中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
C.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密切相关,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
D.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6.(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甲、乙、丙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相邻细胞都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信号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信号分子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D.图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2022高一上·皖豫月考)在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植物的质膜中不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一个微结构域,脂筏是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较紧密、流动性较低的结构,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筏与质膜的信号传导、物质进出细胞等过程均有密切关系
B.不同细胞中,脂筏面积/质膜表面积的比值可能不同
C.脂筏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可能与脂筏富含胆固醇有关
D.“脂筏模型”比“流动镶嵌模型”更能代表所有生物膜的特性
8.硅肺是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其发病原因是当人的肺部吸入大量硅尘后,硅尘会破坏溶酶体膜,导致其内部的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pH7.2左右),破坏细胞的其他结构,最终导致肺部功能受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广泛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
B.溶酶体仅能分解“外来”的“非己”物质或结构,如侵入细胞的病毒、细菌
C.当酸性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时,酶的活性会下降
D.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溶酶体自身合成的
9.紫苏因其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而表现为紫色。若将紫苏叶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色,其原因是( )
A.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位于叶绿体中
B.加热使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C.加热破坏了叶肉细胞的生物膜
D.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10.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蓖麻细胞分泌蓖麻毒素的过程是需要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将蓖麻毒素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的蓖麻毒素,再被分泌至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
B.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的参与
C.成熟的蓖麻毒素可独立穿出液泡膜进而分泌至细胞外
D.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破坏自身核糖体
11.(2023高一上·普宁期末)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某人发现:温度会影响细胞质流动的速度,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后,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又会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不宜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
B.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向相同
D.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该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度无关
12.(2023高一上·温州期末)骨架或支架在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C.碳链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器膜无此支架
13.(2023高一上·荆州期末)每年冬天都是流感高发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如图为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体内某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合成抗体的结构是囊泡
B.囊泡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与蛋白质A、B有关
D.抗体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14.(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可依据图像中特定的结构判断细胞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观察不到核膜,则一定为原核细胞
B.若观察到染色体,则一定为真核细胞
C.若观察不到核糖体,则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若观察不到细胞壁,则一定为动物细胞
15.(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同学制作的三维结构模型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
B.模型制作包括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材料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等步骤
C.模型中的①~⑤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①、④为双层磷脂分子包被的细胞器
D.①~⑤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
16.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物质运输较少,因此核孔数目较少
B.所有物质进出细胞核均需穿过2层膜
C.双层核膜之间是连续的,内、外核膜可以部分融合成核孔
D.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
17.(2022高一上·皖豫月考)细胞核的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因核孔由50多种蛋白质构成,故又称核孔复合体(NPC)。NPC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等的出核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PC的双向运输功能是细胞核作为遗传和代谢中心的保障
B.通常情况下,代谢旺盛的细胞内NPC的数量较多
C.NPC介导的运输具有选择性,不能介导DNA的出核运输
D.NPC损伤可能会影响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18.(2022高一上·辽宁月考)伞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其结构可分为帽、柄、假根3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科学家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伞藻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可以证明假根控制细胞的代谢及伞帽形状
B.实验一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C.实验二可排除柄对伞帽形状的影响,证明细胞核控制代谢
D.选择伞藻为材料的优点有细胞较大、伞帽形态差异明显等
19.(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控制着整个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③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DNA的合成有关
C.④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可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D.⑤的多少可以反映细胞代谢的强弱
20.(2022高一上·青岛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中内质网和中心体数量较多
B.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携带和运输氧气
D.细胞核具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21.(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的实验记录,据此能得到的结论有( )
A.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B.随着融合时间的增加,形成的嵌合体也越来越多
C.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
D.图中数据能说明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但不能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22.(2023高一上·湖南期中)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是一种动态结构,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在脂筏上特定的,直径50~100nm的微区域存在一种胸膜向内凹陷形成的囊状结构,为胸膜小窝(caveplac),已存在小窝蛋白分子为特征。胞膜小窝参与胞吞作用,胆固醇运输、细胞膜组装、信号转导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图甲为脂筏模式图,图乙为胞膜小窝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脂筏的存在不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B.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亲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C.若小窝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D.小窝蛋白可能阻止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增殖
23.(2022高一上·武功期中)内质网的结构是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三维管道系统,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蛋白质可以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经核糖体的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小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及包装
B.KDEL受体蛋白与内质网驻留蛋白结合后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COPⅠ小泡则不需要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
24.(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人体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入侵机体的细菌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可通过形成囊泡与细胞膜在结构上相联系
B.结构②能与吞噬泡相互识别融合,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结构②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D.经过阶段③,细菌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后的产物都被排出细胞
25.(2021高一上·梅河口月考)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所示)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都含有内质网和线粒体
B.出现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的形态不受核酸的控制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则长出的是伞形帽状体
D.该实验能说明帽状体的形态受细胞核控制
三、非选择题(共6题,共45分)
26.(2022高一上·乾安期末)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 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②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 ,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b)中1表示 ,2表示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请举出一个该信息交流方式的实例 。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 ,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 。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 有关。
27.(2021高一上·北京期中)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 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 ;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 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 (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 。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28.(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结构是[ ]
(2)某些膜蛋白接收外界信息或刺激,激活细胞内相应生理生化反应,在细胞与外界的 和 中发挥重要作用。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特点。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 和 不同。
(5)细胞膜的外侧是 (选填“M”或“N”),判断依据是 。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 型被称为 。
(6)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是哺乳动物(人)成熟红细胞,原因是 。
29.(2021高一上·金华期末)下图A是黑藻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表示结构。请回答:
(1)图A中能合成ATP的结构是 (填名称)。
(2)图B中含RNA不含DNA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原核细胞中 (存在/不存在)该细胞器。
(3)与动物细胞相比,图B中特有的结构是 (填标号)。
(4)黑藻叶片通常不作为实验室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理由是 ;黑藻叶片常作为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的材料,理由是 (写出两点)。
(5)④的内外膜之间是 ,④中嵴的形成有利于 。
30.(2023高一上·温州期末)图1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图2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 ,图1中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在 (填序号),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填序号)。
(2)生物膜面积广阔其意义是为 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生物膜研究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例如可通过模拟细胞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结合图2三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高尔基体放射性颗粒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 (填名称)合成,再由内质网中通过 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接受后放射性颗粒含量升高;经过高尔基体修饰后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所以高尔基体放射性颗粒含量 。
31.(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1为抗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组成抗体的氨基酸有21种,其结构通式为 。若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450个氨基酸,一条L链的有21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中含有 个肽键。
(2)同一个体中抗体的结构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V区中的 不同。在生产上常用从血清中盐析并分离出所需抗体,获得的抗体仍有活性,这说明在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 。
(3)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 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 功能的分子基础。
(4)F蛋白进入细胞核的途径 。D蛋白和细胞骨架共同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骨架其化学本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解析】【解答】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据此推理提出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这一结果表明: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成两层,B正确;
C、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方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 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他推测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
(4)1970年,科学家将人鼠细胞融合,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A正确;
B、由题干“ 随着细胞所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细胞膜会发生相变,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 ”可以推出维持流动的液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B正确;
C和D、由题干“ 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越低 ”可知,说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流动性越低,耐寒性越强,C正确; 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3.【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磷脂分子的特点: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亲水的头部在外部,疏水的尾部在内部。由图可知,a处是亲水性的,b处是亲脂性的。
A、a处是亲水性的,无法嵌入脂溶性药物,A错误;
B和D、b处是疏水性的,可以嵌入脂溶性药物 ,需要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B和D错误;
C、a处是亲水性的,可以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磷脂双分子层,其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 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脂双分子层中,亲水的头部在外部,疏水的尾部在内部。
4.【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口腔上皮细胞内有多种有膜的结构,一层单位膜中有2层磷脂分子,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磷脂所铺成的图a面积大于其细胞膜面积的2倍,A错误;
B、图b中只有双层磷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成分不同,B错误;
C、图c所示的脂质体内部为磷脂尾部,可以运送脂溶性药物,C正确;
D、c种类型的脂质体不会吸水胀破,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动物细胞膜中有少量的胆固醇,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中相邻两个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但并非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例如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的物质是通过磷脂分子的缝隙通过,C错误;
D、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 相邻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也可以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 图中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节细胞代谢。B错误。
C. 信号分子(如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 图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一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脂筏区域具有多种特异蛋白,例如脂筏跨膜蛋白、糖基化锚定蛋白和酰基化蛋白,而大题中显示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一个微结构域,所以脂筏与质膜的信号传导、物质进出细胞等过程均有密切关系,A正确;
B、不同细胞功能可能不同,所以不同细胞中,脂筏面积/质膜表面积的比值可能不同,B正确;
C、由图可知,脂筏区除了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外,还含有胆固醇和鞘磷脂,磷脂分子可以运动,大部分蛋白质也可以运动,所以脂筏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可能与脂筏富含胆固醇有关,C正确;
D、脂筏只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一个微结构域,且植物的质膜中不含胆固醇,所以“脂筏模型”不能代表所有生物膜的特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8.【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原核生物不含有溶酶体,A错误;
B、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也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B错误;
C、由题干可知,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的pH呈现弱碱性,因此性水解酶的活性会降低,C正确;
D、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9.【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位于液泡中,A错误;
B和C、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色说明花青素进入了水里,这个可以说明生物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错误;C正确;
D、不论是否加热细胞壁没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性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
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0.【答案】C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题干可知,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A正确;
B、由题干可知, 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的参与,B正确;
C、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C错误;
D、由题干可知蓖麻毒素会使核糖体失去活性,所以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破坏自身核糖体,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11.【答案】D
【知识点】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A、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易观察细胞质流动现象,一般不选用根尖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A正确;
B、随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加快,故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B正确;
C、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上下倒置、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C正确;
D、新陈代谢越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越快,故细胞质流动速度与该细胞新陈代谢强度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一般选择有叶绿体得的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以叶绿体作为标志物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现象更明显。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上下倒置、左右相反。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向相同 。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成分;细胞骨架
【解析】【解答】A、核基质是细胞核内以蛋白质为主的网络结构。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也是多种酶的结合位点,与核内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装配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网格状结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C正确;
D、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其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3、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①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②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③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3.【答案】C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解答】A、细胞中合成抗体的结构是核糖体,A错误;
B、囊泡是具膜结构,故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错误;
C、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与蛋白质A、B的特异性结合有关,C正确;
D、抗体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泌蛋白形成、分泌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14.【答案】B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解析】【解答】A、有些真核细胞也没有核膜,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则一定为真核细胞,B正确;
C、一般来说,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但成熟的筛管细胞无核糖体,即若观察不到核糖体,则也可能是植物细胞,C错误;
D、支原体不是动物细胞,也无细胞壁,若观察不到细胞壁,则不一定为动物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次,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只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再次,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而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可能有叶绿体(比如叶肉细胞有,根细胞就没有);动物细胞内一般没有大液泡,而植物细胞内大多有大液泡;动物细胞内都有中心体,而植物细胞内大多数没有(低等植物细胞有)。
15.【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解析】【解答】A、图示的三维结构模型有细胞壁,液泡,绿叶体,因此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A正确;
B、 建构模型一般包含五个步骤,分别为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模型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B正确;
C、①为线粒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液泡,④为绿叶体,⑤为高尔基体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线粒体、绿叶体具有双层膜,C错误;
D、线粒体、内质网、液泡、绿叶体、高尔基体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6.【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核孔,A错误;
B、大分子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这种情况不需要穿膜,B错误;
C、双层核膜之间不是连续的,内、外层核膜常在某些部位融合形成环形开口,即核孔,C错误;
D、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7.【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中心,代谢中心是细胞质,A错误;
B、NPC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通常情况下,代谢旺盛的细胞内NPC的数量较多,B正确;
C、NPC介导的运输具有选择性,亲核蛋白可以进入,RNA和核糖体亚基可以出,但不能介导DNA的出核运输 ,C正确;
D、NPC损伤导致会影响RNA的运输,R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故NPC损伤可能会影响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18.【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实验一中切除伞帽,保留柄和假根,能再生新的帽,可能是由柄或假根或两者共同决定的,不能证明假根控制细胞的代谢及伞帽形状,A错误;
B、实验一为相互对照,由于假根中含有少量的细胞质,所以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B错误;
C、实验二可排除柄对伞帽形状的影响,证明细胞核控制伞帽形状(性状),C错误;
D、本实验选择伞藻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伞藻细胞体积大、容易操作,且伞帽形态差异明显等,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9.【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A错误;
B、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某些RNA的合成有关,B错误;
C、④是染色质,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错误;
D、⑤是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代谢时核孔数目较多,故⑤的多少可以反映细胞代谢的强弱,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分析题图:图中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内质网,②为核膜,③为核仁,④为染色质,⑤为核孔。
20.【答案】A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中心体与胰岛素的合成没有关系,A错误;
B、心肌细胞不断的收缩与舒张,消耗很多的能量,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目的是为了细胞内充分容纳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C正确;
D、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
5、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
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8、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21.【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不能够说明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横坐标是温度,说明其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故图中数据不能说明嵌合体随融合时间延长不断增多,B不符合题意;
C、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越来越多,说明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C符合题意;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但不能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也是可以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1、曲线分析: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
2、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
22.【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脂筏漂浮在脂双层上,能移动,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中间,也就是分布在磷脂分子的疏水尾之间,因此该区段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胞膜小窝参与信号转导,小窝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胞膜小窝与肿瘤发生有关,小窝蛋白可能阻止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23.【答案】A,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具膜小泡,包裹着经内质网初步加工的蛋白质,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拣,A错误;
B、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推断内质网驻留蛋白与KDEL受体蛋白结合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B正确;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COPⅠ小泡也需要,C错误;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等)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D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内质网由脂质和多种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运出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I具膜小泡,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拣。若驻留蛋白进入到高尔基体,内质网驻留蛋白与高尔基体膜上的KDEL受体蛋白结合形成COPI具膜小泡转运至内质网并释放到内质网腔,使内质网驻留蛋白被选择性回收。
24.【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解答】A、①表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可以通过形成囊泡与细胞膜在结构上相联系,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统一性,A正确;
B、结构②为溶酶体,吞噬泡与②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正确;
C、②是溶酶体,属于有膜细胞器,C错误;
D、经过阶段③,细菌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后,一些物质可被重新利用,如蛋白质水解后的氨基酸分子可被利用,D错误。
故答案为:CD。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高尔基体,②溶酶体,图示过程为高尔基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溶酶体膜,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将细菌吞噬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膜融合,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会将细菌的大分子物质水解,水解后的一些物质可被重新利用,不能水解的物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25.【答案】A,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为真核细胞,都含有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A正确;
B、细胞核和细胞中都含有核酸,生物体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出现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核酸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由于嫁接后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A(A为甲种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因此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为伞形帽,C正确;
D、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说明帽状体的形态主要与甲伞藻的假根有关,不能得出就受细胞核控制,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6.【答案】(1)血液;受体
(2)细胞膜接触;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胞间连丝
(4)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由产生部位随血液(体液)传送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b)中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通过该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如胞间连丝,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就是胞间连丝。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正常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细胞间信息的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这体现了生物界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①化学物质传递(如激素、递质);②通道传递(如胞间连丝);③接触传递(如精卵结合、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接触)。
27.【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
(2)自行恢复
(3)限制;②
(4)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一定的流动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可能是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回来或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
(3)去除了胆固醇,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分子运动有抑制(限制)作用,如果是荧光自行恢复,则与胆固醇无关,因此也说明了荧光的恢复是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即假说②正确。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者经过激光照射后,某些分子的流动性降低,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由于分子的运动使荧光恢复,说明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8.【答案】(1)D;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
(2)信息交流;细胞识别
(3)一定的流动性
(4)种类;数量
(5)M;有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信息传递有关;流动镶嵌模型
(6)无任何带膜细胞器和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1)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位于细胞膜外的糖蛋白能接收外界信息或刺激,激活细胞内相应生理生化反应,在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细胞识别 中发挥重要作用。
(3)吞噬细胞通过胞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E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M表示细胞外侧,N表示细胞内侧。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6)哺乳动物(人)成熟红细胞无任何带膜细胞器和细胞核,可用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2)蛋白质:承担膜的基本功能。 (3)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
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的进出。(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9.【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⑦;存在
(3)①⑤
(4)黑藻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有颜色,存在颜色干扰;黑藻叶片薄、叶绿体大
(5)液态的基质;增大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1)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A中能合成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含有RNA不含有DNA的细胞器时核糖体,对应图B中的⑦,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3)与动物细胞相比,图B中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①叶绿体、⑤液泡。
(4)黑藻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有颜色,会对还原糖鉴定的颜色反应造成干扰。黑藻叶片薄,叶绿体大,所以可以利用其作为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
(5)④内、外膜之间及内部是液态的基质,富含多种酶。嵴的形成有助于增大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分析】(1)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2)观察叶绿体,最好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叶片薄的植物细胞。如选择苔藓或黑藻叶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单层细胞的部位。
30.【答案】(1)生物膜系统;③④;⑥
(2)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核糖体;囊泡;先升高后下降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解答】(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构成;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⑥是线粒体,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在③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在④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⑥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生物膜面积广阔,这样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点,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模拟细胞膜的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核糖体是形成多肽的场所,分泌蛋白经内质网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所以高尔基体放射性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分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①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②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③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1.【答案】(1);1320
(2)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
(3)空间结构;信息交流
(4)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蛋白质纤维(蛋白质)
【知识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细胞核的功能;细胞骨架
【解析】【解答】(1)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的特点:有均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 ,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由此可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由图1可知抗体由2条H链和2条L链构成,则该抗体是由450×2+212×2= 1324个氨基酸组成的,共形成4条链,所以肽键数等于1324-4=1320个肽键。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方式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故同一个体中抗体的结构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V区中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盐析过程只改变蛋白质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但未改变其结构,故其生物学活性并未改变。
(3)C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若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则C蛋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是细胞膜完成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
(4)F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蛋白质)组成的,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有关。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B卷】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高一上·辽阳期中)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对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戈特和格伦德尔认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采用的技术不同
D.罗伯特森通过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结构,得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解析】【解答】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据此推理提出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这一结果表明: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成两层,B正确;
C、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方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 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他推测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
(4)1970年,科学家将人鼠细胞融合,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膜都可以用“流动镶嵌模型”进行描述,也都具有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并在不同时期和特定的生理状态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随着细胞所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细胞膜会发生相变,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越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主要位于磷脂分子中
B.维持流动的液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耐寒性越强
D.耐寒植物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较高,且细胞膜的流动性也较高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A正确;
B、由题干“ 随着细胞所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细胞膜会发生相变,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态 ”可以推出维持流动的液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B正确;
C和D、由题干“ 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越低 ”可知,说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流动性越低,耐寒性越强,C正确; 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3.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磷脂分子的特点: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亲水的头部在外部,疏水的尾部在内部。由图可知,a处是亲水性的,b处是亲脂性的。
A、a处是亲水性的,无法嵌入脂溶性药物,A错误;
B和D、b处是疏水性的,可以嵌入脂溶性药物 ,需要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B和D错误;
C、a处是亲水性的,可以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磷脂双分子层,其构成了细胞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 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脂双分子层中,亲水的头部在外部,疏水的尾部在内部。
4.(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会铺成如图a所示单层磷脂分子层,在水溶液环境中会自发形成如图b、c所示的脂质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磷脂所铺成的图a面积约是其细胞膜面积的2倍
B.图b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结构保持一致
C.图c所示的脂质体可以运送脂溶性药物
D.两种脂质体在蒸馏水中均会吸水胀破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口腔上皮细胞内有多种有膜的结构,一层单位膜中有2层磷脂分子,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磷脂所铺成的图a面积大于其细胞膜面积的2倍,A错误;
B、图b中只有双层磷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成分不同,B错误;
C、图c所示的脂质体内部为磷脂尾部,可以运送脂溶性药物,C正确;
D、c种类型的脂质体不会吸水胀破,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2023高一上·普宁期末)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中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
C.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密切相关,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
D.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动物细胞膜中有少量的胆固醇,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中相邻两个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但并非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例如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的物质是通过磷脂分子的缝隙通过,C错误;
D、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甲、乙、丙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相邻细胞都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信号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信号分子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D.图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 相邻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也可以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 图中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节细胞代谢。B错误。
C. 信号分子(如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 图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一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7.(2022高一上·皖豫月考)在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植物的质膜中不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一个微结构域,脂筏是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较紧密、流动性较低的结构,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筏与质膜的信号传导、物质进出细胞等过程均有密切关系
B.不同细胞中,脂筏面积/质膜表面积的比值可能不同
C.脂筏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可能与脂筏富含胆固醇有关
D.“脂筏模型”比“流动镶嵌模型”更能代表所有生物膜的特性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脂筏区域具有多种特异蛋白,例如脂筏跨膜蛋白、糖基化锚定蛋白和酰基化蛋白,而大题中显示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一个微结构域,所以脂筏与质膜的信号传导、物质进出细胞等过程均有密切关系,A正确;
B、不同细胞功能可能不同,所以不同细胞中,脂筏面积/质膜表面积的比值可能不同,B正确;
C、由图可知,脂筏区除了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外,还含有胆固醇和鞘磷脂,磷脂分子可以运动,大部分蛋白质也可以运动,所以脂筏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可能与脂筏富含胆固醇有关,C正确;
D、脂筏只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一个微结构域,且植物的质膜中不含胆固醇,所以“脂筏模型”不能代表所有生物膜的特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8.硅肺是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其发病原因是当人的肺部吸入大量硅尘后,硅尘会破坏溶酶体膜,导致其内部的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pH7.2左右),破坏细胞的其他结构,最终导致肺部功能受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广泛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
B.溶酶体仅能分解“外来”的“非己”物质或结构,如侵入细胞的病毒、细菌
C.当酸性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时,酶的活性会下降
D.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溶酶体自身合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原核生物不含有溶酶体,A错误;
B、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也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B错误;
C、由题干可知,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的pH呈现弱碱性,因此性水解酶的活性会降低,C正确;
D、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9.紫苏因其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而表现为紫色。若将紫苏叶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色,其原因是( )
A.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位于叶绿体中
B.加热使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C.加热破坏了叶肉细胞的生物膜
D.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位于液泡中,A错误;
B和C、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色说明花青素进入了水里,这个可以说明生物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错误;C正确;
D、不论是否加热细胞壁没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性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
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0.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蓖麻细胞分泌蓖麻毒素的过程是需要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将蓖麻毒素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的蓖麻毒素,再被分泌至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
B.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的参与
C.成熟的蓖麻毒素可独立穿出液泡膜进而分泌至细胞外
D.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破坏自身核糖体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题干可知,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A正确;
B、由题干可知, 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的参与,B正确;
C、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C错误;
D、由题干可知蓖麻毒素会使核糖体失去活性,所以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破坏自身核糖体,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11.(2023高一上·普宁期末)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某人发现:温度会影响细胞质流动的速度,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后,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又会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不宜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
B.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向相同
D.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该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度无关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A、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易观察细胞质流动现象,一般不选用根尖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A正确;
B、随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加快,故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B正确;
C、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上下倒置、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C正确;
D、新陈代谢越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越快,故细胞质流动速度与该细胞新陈代谢强度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一般选择有叶绿体得的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以叶绿体作为标志物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现象更明显。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上下倒置、左右相反。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流向相同 。
12.(2023高一上·温州期末)骨架或支架在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C.碳链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器膜无此支架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成分;细胞骨架
【解析】【解答】A、核基质是细胞核内以蛋白质为主的网络结构。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也是多种酶的结合位点,与核内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装配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网格状结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C正确;
D、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其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3、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①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②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③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3.(2023高一上·荆州期末)每年冬天都是流感高发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如图为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体内某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合成抗体的结构是囊泡
B.囊泡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与蛋白质A、B有关
D.抗体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解答】A、细胞中合成抗体的结构是核糖体,A错误;
B、囊泡是具膜结构,故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错误;
C、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与蛋白质A、B的特异性结合有关,C正确;
D、抗体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泌蛋白形成、分泌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14.(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可依据图像中特定的结构判断细胞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观察不到核膜,则一定为原核细胞
B.若观察到染色体,则一定为真核细胞
C.若观察不到核糖体,则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若观察不到细胞壁,则一定为动物细胞
【答案】B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解析】【解答】A、有些真核细胞也没有核膜,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则一定为真核细胞,B正确;
C、一般来说,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但成熟的筛管细胞无核糖体,即若观察不到核糖体,则也可能是植物细胞,C错误;
D、支原体不是动物细胞,也无细胞壁,若观察不到细胞壁,则不一定为动物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次,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只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再次,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而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可能有叶绿体(比如叶肉细胞有,根细胞就没有);动物细胞内一般没有大液泡,而植物细胞内大多有大液泡;动物细胞内都有中心体,而植物细胞内大多数没有(低等植物细胞有)。
15.(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同学制作的三维结构模型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
B.模型制作包括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材料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等步骤
C.模型中的①~⑤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①、④为双层磷脂分子包被的细胞器
D.①~⑤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解析】【解答】A、图示的三维结构模型有细胞壁,液泡,绿叶体,因此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A正确;
B、 建构模型一般包含五个步骤,分别为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模型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B正确;
C、①为线粒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液泡,④为绿叶体,⑤为高尔基体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线粒体、绿叶体具有双层膜,C错误;
D、线粒体、内质网、液泡、绿叶体、高尔基体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6.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物质运输较少,因此核孔数目较少
B.所有物质进出细胞核均需穿过2层膜
C.双层核膜之间是连续的,内、外核膜可以部分融合成核孔
D.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核孔,A错误;
B、大分子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这种情况不需要穿膜,B错误;
C、双层核膜之间不是连续的,内、外层核膜常在某些部位融合形成环形开口,即核孔,C错误;
D、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7.(2022高一上·皖豫月考)细胞核的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因核孔由50多种蛋白质构成,故又称核孔复合体(NPC)。NPC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等的出核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PC的双向运输功能是细胞核作为遗传和代谢中心的保障
B.通常情况下,代谢旺盛的细胞内NPC的数量较多
C.NPC介导的运输具有选择性,不能介导DNA的出核运输
D.NPC损伤可能会影响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中心,代谢中心是细胞质,A错误;
B、NPC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通常情况下,代谢旺盛的细胞内NPC的数量较多,B正确;
C、NPC介导的运输具有选择性,亲核蛋白可以进入,RNA和核糖体亚基可以出,但不能介导DNA的出核运输 ,C正确;
D、NPC损伤导致会影响RNA的运输,R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故NPC损伤可能会影响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18.(2022高一上·辽宁月考)伞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其结构可分为帽、柄、假根3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科学家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伞藻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可以证明假根控制细胞的代谢及伞帽形状
B.实验一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C.实验二可排除柄对伞帽形状的影响,证明细胞核控制代谢
D.选择伞藻为材料的优点有细胞较大、伞帽形态差异明显等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实验一中切除伞帽,保留柄和假根,能再生新的帽,可能是由柄或假根或两者共同决定的,不能证明假根控制细胞的代谢及伞帽形状,A错误;
B、实验一为相互对照,由于假根中含有少量的细胞质,所以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B错误;
C、实验二可排除柄对伞帽形状的影响,证明细胞核控制伞帽形状(性状),C错误;
D、本实验选择伞藻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伞藻细胞体积大、容易操作,且伞帽形态差异明显等,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9.(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控制着整个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③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DNA的合成有关
C.④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可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D.⑤的多少可以反映细胞代谢的强弱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A错误;
B、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某些RNA的合成有关,B错误;
C、④是染色质,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错误;
D、⑤是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代谢时核孔数目较多,故⑤的多少可以反映细胞代谢的强弱,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分析题图:图中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内质网,②为核膜,③为核仁,④为染色质,⑤为核孔。
20.(2022高一上·青岛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中内质网和中心体数量较多
B.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携带和运输氧气
D.细胞核具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中心体与胰岛素的合成没有关系,A错误;
B、心肌细胞不断的收缩与舒张,消耗很多的能量,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目的是为了细胞内充分容纳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C正确;
D、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
5、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
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8、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21.(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的实验记录,据此能得到的结论有( )
A.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B.随着融合时间的增加,形成的嵌合体也越来越多
C.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
D.图中数据能说明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但不能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不能够说明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横坐标是温度,说明其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故图中数据不能说明嵌合体随融合时间延长不断增多,B不符合题意;
C、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越来越多,说明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C符合题意;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但不能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也是可以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1、曲线分析: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
2、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
22.(2023高一上·湖南期中)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是一种动态结构,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在脂筏上特定的,直径50~100nm的微区域存在一种胸膜向内凹陷形成的囊状结构,为胸膜小窝(caveplac),已存在小窝蛋白分子为特征。胞膜小窝参与胞吞作用,胆固醇运输、细胞膜组装、信号转导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图甲为脂筏模式图,图乙为胞膜小窝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脂筏的存在不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B.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亲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C.若小窝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D.小窝蛋白可能阻止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增殖
【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脂筏漂浮在脂双层上,能移动,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中间,也就是分布在磷脂分子的疏水尾之间,因此该区段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胞膜小窝参与信号转导,小窝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胞膜小窝与肿瘤发生有关,小窝蛋白可能阻止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23.(2022高一上·武功期中)内质网的结构是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三维管道系统,在内质网中加工的蛋白质可以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经核糖体的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小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及包装
B.KDEL受体蛋白与内质网驻留蛋白结合后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COPⅠ小泡则不需要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
【答案】A,C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图中的运出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Ⅱ具膜小泡,包裹着经内质网初步加工的蛋白质,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拣,A错误;
B、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KDEL序列是位于蛋白质C端的四肽序列,凡是含此序列的蛋白质都会被滞留在内质网中,推断内质网驻留蛋白与KDEL受体蛋白结合可能参与其他分泌蛋白的折叠、组装、加工,B正确;
C、图示中驻留蛋白、COPⅡ小泡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COPⅠ小泡也需要,C错误;
D、图中所涉及到的膜性结构(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等)的相互转化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D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内质网由脂质和多种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分为运出蛋白和驻留蛋白。运出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COPI具膜小泡,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拣。若驻留蛋白进入到高尔基体,内质网驻留蛋白与高尔基体膜上的KDEL受体蛋白结合形成COPI具膜小泡转运至内质网并释放到内质网腔,使内质网驻留蛋白被选择性回收。
24.(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人体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入侵机体的细菌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①可通过形成囊泡与细胞膜在结构上相联系
B.结构②能与吞噬泡相互识别融合,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结构②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D.经过阶段③,细菌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后的产物都被排出细胞
【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解答】A、①表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可以通过形成囊泡与细胞膜在结构上相联系,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统一性,A正确;
B、结构②为溶酶体,吞噬泡与②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正确;
C、②是溶酶体,属于有膜细胞器,C错误;
D、经过阶段③,细菌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后,一些物质可被重新利用,如蛋白质水解后的氨基酸分子可被利用,D错误。
故答案为:CD。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高尔基体,②溶酶体,图示过程为高尔基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溶酶体膜,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将细菌吞噬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膜融合,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会将细菌的大分子物质水解,水解后的一些物质可被重新利用,不能水解的物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25.(2021高一上·梅河口月考)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所示)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都含有内质网和线粒体
B.出现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的形态不受核酸的控制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则长出的是伞形帽状体
D.该实验能说明帽状体的形态受细胞核控制
【答案】A,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为真核细胞,都含有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A正确;
B、细胞核和细胞中都含有核酸,生物体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出现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核酸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由于嫁接后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A(A为甲种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因此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为伞形帽,C正确;
D、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说明帽状体的形态主要与甲伞藻的假根有关,不能得出就受细胞核控制,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非选择题(共6题,共45分)
26.(2022高一上·乾安期末)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 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②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 ,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b)中1表示 ,2表示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请举出一个该信息交流方式的实例 。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 ,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 。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 有关。
【答案】(1)血液;受体
(2)细胞膜接触;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胞间连丝
(4)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由产生部位随血液(体液)传送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b)中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通过该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如胞间连丝,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就是胞间连丝。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正常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细胞间信息的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这体现了生物界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①化学物质传递(如激素、递质);②通道传递(如胞间连丝);③接触传递(如精卵结合、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接触)。
27.(2021高一上·北京期中)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 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 ;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 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 (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 。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
(2)自行恢复
(3)限制;②
(4)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一定的流动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可能是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回来或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
(3)去除了胆固醇,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分子运动有抑制(限制)作用,如果是荧光自行恢复,则与胆固醇无关,因此也说明了荧光的恢复是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即假说②正确。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者经过激光照射后,某些分子的流动性降低,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由于分子的运动使荧光恢复,说明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8.(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结构是[ ]
(2)某些膜蛋白接收外界信息或刺激,激活细胞内相应生理生化反应,在细胞与外界的 和 中发挥重要作用。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特点。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 和 不同。
(5)细胞膜的外侧是 (选填“M”或“N”),判断依据是 。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 型被称为 。
(6)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是哺乳动物(人)成熟红细胞,原因是 。
【答案】(1)D;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
(2)信息交流;细胞识别
(3)一定的流动性
(4)种类;数量
(5)M;有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信息传递有关;流动镶嵌模型
(6)无任何带膜细胞器和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解答】(1)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位于细胞膜外的糖蛋白能接收外界信息或刺激,激活细胞内相应生理生化反应,在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细胞识别 中发挥重要作用。
(3)吞噬细胞通过胞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E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M表示细胞外侧,N表示细胞内侧。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6)哺乳动物(人)成熟红细胞无任何带膜细胞器和细胞核,可用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2)蛋白质:承担膜的基本功能。 (3)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
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的进出。(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9.(2021高一上·金华期末)下图A是黑藻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表示结构。请回答:
(1)图A中能合成ATP的结构是 (填名称)。
(2)图B中含RNA不含DNA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原核细胞中 (存在/不存在)该细胞器。
(3)与动物细胞相比,图B中特有的结构是 (填标号)。
(4)黑藻叶片通常不作为实验室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理由是 ;黑藻叶片常作为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的材料,理由是 (写出两点)。
(5)④的内外膜之间是 ,④中嵴的形成有利于 。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⑦;存在
(3)①⑤
(4)黑藻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有颜色,存在颜色干扰;黑藻叶片薄、叶绿体大
(5)液态的基质;增大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流动实验
【解析】【解答】(1)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A中能合成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含有RNA不含有DNA的细胞器时核糖体,对应图B中的⑦,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3)与动物细胞相比,图B中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①叶绿体、⑤液泡。
(4)黑藻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有颜色,会对还原糖鉴定的颜色反应造成干扰。黑藻叶片薄,叶绿体大,所以可以利用其作为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
(5)④内、外膜之间及内部是液态的基质,富含多种酶。嵴的形成有助于增大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分析】(1)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2)观察叶绿体,最好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叶片薄的植物细胞。如选择苔藓或黑藻叶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单层细胞的部位。
30.(2023高一上·温州期末)图1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图2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 ,图1中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在 (填序号),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填序号)。
(2)生物膜面积广阔其意义是为 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生物膜研究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例如可通过模拟细胞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结合图2三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高尔基体放射性颗粒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 (填名称)合成,再由内质网中通过 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接受后放射性颗粒含量升高;经过高尔基体修饰后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所以高尔基体放射性颗粒含量 。
【答案】(1)生物膜系统;③④;⑥
(2)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核糖体;囊泡;先升高后下降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解答】(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构成;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⑥是线粒体,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在③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在④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⑥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生物膜面积广阔,这样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点,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模拟细胞膜的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核糖体是形成多肽的场所,分泌蛋白经内质网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所以高尔基体放射性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分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①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②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③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1.(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1为抗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组成抗体的氨基酸有21种,其结构通式为 。若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450个氨基酸,一条L链的有21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中含有 个肽键。
(2)同一个体中抗体的结构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V区中的 不同。在生产上常用从血清中盐析并分离出所需抗体,获得的抗体仍有活性,这说明在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 。
(3)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 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 功能的分子基础。
(4)F蛋白进入细胞核的途径 。D蛋白和细胞骨架共同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骨架其化学本质是 。
【答案】(1);1320
(2)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
(3)空间结构;信息交流
(4)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蛋白质纤维(蛋白质)
【知识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细胞核的功能;细胞骨架
【解析】【解答】(1)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的特点:有均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 ,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由此可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由图1可知抗体由2条H链和2条L链构成,则该抗体是由450×2+212×2= 1324个氨基酸组成的,共形成4条链,所以肽键数等于1324-4=1320个肽键。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的方式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故同一个体中抗体的结构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V区中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盐析过程只改变蛋白质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但未改变其结构,故其生物学活性并未改变。
(3)C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若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则C蛋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是细胞膜完成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
(4)F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蛋白质)组成的,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有关。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