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内卷”概念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无法跳出内卷的困境。其内涵和外延由文化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在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聚集在相对单一的媒介平台,以简单方式参与信息传播和内容创造,在算法推荐和“头条”推送的双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内卷倾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数量接近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意味着我国每10人中就有7人在使用各种设备媒介接入互联网。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起床第一件事和夜间休息最后一件事都是刷新微信朋友圈;超过70%的人每日进入微信客户端30次以上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超过50%的人每日累计使用微信时间大于3小时;超过93%的青年学生优先应用的平台是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总体来说,青年群体深度参与的自媒体其聚合力和黏合性都较强,但是多数平台已经出现整合趋势,内容创造模式较为单一。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过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接入设备迭代和青年群体成长成熟。青年通过自我参与、充分表达、积极创造,使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和交融,使网络信息由量的繁多转向质的参差不齐。蓬勃发展的算法推荐综合运用个体网络痕迹数据,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这让青年视野变窄,以极度放大的“马太效应”构筑起信息茧房,从而让青年群体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由此形成兴趣同质化社交群组并表现出群体极化趋势。
网络带给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广阔空间,他们可以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任意翱翔”,让青年群体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面对琳琅满目、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部分青年缺乏分辨能力,往往会盲目认同并断章取义,认可一些不经挑选和对比的观点,用来填充和构筑个体思想认知体系,甚至转化为现实行为或群体行动。例如,近年出现的“网红经济”扭曲了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和成才观,部分青年以过度包装、过激言行或夸张表现博取眼球,期待以“网红”身份“一夜成名”,这与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价值之外,肤浅粗鄙的网络文化被部分青年奉为圭臬,加速侵蚀着正确的价值观。
(摘编自李宏宇《内卷与跃迁:自媒体视域下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审视与培育》
材料二:我们要客观审视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现状,准确抓住当代青年网络认知较为薄弱、网络规范理解存在偏差、网络政治意识较为缺乏等主要矛盾,全面提升新时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整体水平。
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强势群体对信息的封闭与垄断,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全球性的信息平等传递。公民意识不断觉醒,网络参与得到了激发,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但因其人格、思考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在各种舆论的相互交织下容易被诱导,在各种意见感召之下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其全民性与草根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直接性与匿名性等特点使法律规范在网络社会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青年的自律、理性和品德, 催生了歪曲、偏激、过度等情绪化表达。青年群体偏向低龄化,又缺少网络规范的制约, 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场域,如果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规训和正向强化作用,那么青年群体就很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 成为有害信息的携带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网络空间拓展了公众参与渠道、扩展了公众的自由权利、促进了政治参与、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各种思想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集散地,给国家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青年网络参与热情高,但处理、过滤信息的能力较弱,对政治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使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2020年3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积极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活动,对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影响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监管责任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运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享受互联网应用“红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比如,网上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语言暴力攻击,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观看和传播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现象屡有发生。因此立足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更新迭代并彼此强化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转化为青年自觉的网络文明素养实践。
(摘编自宋来《当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的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传播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
B.网络给予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可让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
C.青年因处理、过滤信息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导致信息安全等遭受威胁。
D.青年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导致青年网络道德责任缺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通过自我参与、表达和创造,使信息流得到最彻底释放。
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C.新闻热点、购物信息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D.网络空间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也会使国家安全面临风险。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卷”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看电影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
B.张老师给自己班学生课后辅导,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C.导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评优比例并未改变。
D.许多公司采取“996”加班制度,很多员工在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没有提升。
4.结合材料一,请简要概括青年群体在自媒体时代呈现出“内卷倾向”的表现。(4分)
5.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提升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 莲
侯发山
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
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 ”
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
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
水莲忍俊不禁。
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
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
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
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
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
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
“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
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
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
“人没事吧 ”爸爸着急地问。
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 ”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 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
“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交代了水莲与治河相识的原因,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奠定了本文温情的基调。
B.由文章中可以看出,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看重的是物质条件,而水莲的爸爸更看重人品,两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C.文章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章使用反衬的手法,先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正文结尾对水莲的描写,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在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8.小说的结尾加的一段补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 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一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
(选自《明史 徐光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朝廷重要典礼及科举考试等。
C.台官,是汉时对尚书台长官的统称,以及唐宋时对御史台长官的统称,亦泛指朝廷公卿。文中指天文台的官员。
D.朔,农历每月初一。最初古人是以新月初现为一月之始。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十六为“既望”,月末一天称为“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光启曾经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后来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B.在通州练兵时,徐光启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后来,又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
C.徐光启为官起起落落,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逢周、温独断专政,难以建议和陈述主张。
D.徐光启不仅熟悉农业,精通天文、测算等科学技术,而且还有经济方面的才能,并且立志用于当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②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14. 徐光启勤于建言,并多次得到皇帝嘉许,请列举出三个事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丰城村落小憩
陆游
霜信催寒力尚微,邮亭系马旋添衣。
平郊极目冬耕遍,小妇簪花晚饷归。
孤宦每随征雁远,故人已似晓星稀。
上书自劾①真须猛,菰正堪炊蟹正肥。
【注】①自劾,臣子给皇帝上书,揭发自己的过失,请求卸职还乡。
15.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承接诗题,写作者路过丰城,在村落小憩,时值初冬正是霜期。
B.次句写尽管寒气力量尚弱,作者还是在邮亭系上马匹迅速添衣御寒。
C.颔联写诗人极目远望,翻耕完毕的田野平坦如砥,暗写百姓的辛勤。
D.头上簪花的小媳妇送饭的画面,诱发了尾句作者对丰美晚饭的联想。
16.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一定要意志坚定,因为他们任务艰巨且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 ① ,在今天也后无来者。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国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接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 白海棠地洁娇艳,却指不佳秋风肆虐,“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我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不能想象,《红楼梦》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会是怎样一副苍白面孔!林妹妹不会是那个 ② 的林妹妹,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物尾 ③ 的纨绮子弟。
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 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从而寄托了他物我合一、物极必反、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花椒的麻味主要由酰胺类物质产生,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包括各类山椒素与花椒素等,主要存在于花椒果实表面的凸起中。我们咬到花椒的时候会觉得特别麻,其实____①_______,使含有花椒麻素的花椒油渗出。_____②______,那就是一看、二捏、三闻、四尝。首先看外表,主要是看花椒的色泽、椒粒的大小、开口的多少以及有无杂质,花椒表面的小疙瘩越多,说明花椒越香越麻。
其次捏,感受花椒是否干燥,干燥的花椒捏起来会发出“沙沙”的响声。然后是闻气味,抓起一小把花椒,握住片刻, ____③_______,而不是霉变的味道或其他杂味的,就说明是好的花椒。最后是尝,( ),这时你再仔细揣摩这花椒是否带有苦味、涩味等异常味道,只有麻味醇正者,方称得是上品。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随意取一粒花椒,用舌尖去感触,然后用牙齿轻轻咬开它。
B.取花椒中的任何一粒,牙齿轻轻咬开它,然后用舌尖去感触。
C.随意取一粒花椒,用牙齿轻轻咬开它,然后用舌尖去感触。
D.取花椒中的任何一粒,用舌尖去感触,牙齿轻轻咬开它。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8月8日在中国成都圆满落幕,中国队发扬了光荣传统,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潜力、魄力和魅力,共收获金牌103枚,银牌40枚,铜牌35枚,位列奖牌榜第一名。
中国代表队获得的每一枚奖牌,都凝结着坚韧,也绽放着青春。他们的荣耀启发我们:要牢记目标,担当责任;要不畏困难,坚持付出;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
上述材料给不断进取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答案
1.D解析:青年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导致青年网络道德责任缺位。原因表述过于绝对。
2.D解析: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通过自我参与、表达和创造,使信息流得到最彻底释放。 说法绝对。原文是“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选项中“只”字过于绝对。
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原因分析片面。材料二第2段“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而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和群体极化主要还是内因。
C.新闻热点、购物信息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理解错误。材料一第3段“……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是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
3.B 解析:张老师给自己班学生课后辅导,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张老师和李老师的做法并不是在争夺有限资源,双方没有利益冲突,最后的结果是对学生成绩有帮助,故不属于“内卷”范畴。
4.①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但媒体平台和内容供给相对单一;
②青年群体兴趣广泛,但信息“茧房”导致群体极化;
③青年群体个性自由、思想多元,但部分青年与主流价值背道而驰。
(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5.①激活青年群体的主体自觉,提高网络社会认知;
②发挥家校协同的育人合力,正确理解网络规范;
③强化国家治理的约束引导,担当网络道德责任。(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6.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 “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错,由文中的“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可以看出水莲的妈妈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故D项错误。
7.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析:“使用反衬的手法”错,文章是通过介绍治河的个人条件和家庭条件来体现治河的优秀的,并没有使用反衬的手法。故B项错误。
8.①补记部分补充交代时代背景,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能打动读者;②通过补记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能凸显以治河为代表的人物的优秀品质;③补记的内容更能凸显文章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主旨。(每点2分,任意回答两点即可。其它如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等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补记”的作用,“补记”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交代,有交代背景或结构等作用。本文的“补记”属于事实材料,主要有交代背景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时可先从增加文章真实性和增强艺术效果的角度入手,然后从背景对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作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即可。
9.①从语言看,文章用个性化、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等语言具有乡土气息;
②从人物看,文中的人物名字富有乡土气息,比如“治河”“水莲”这两个名字富有乡土特色;
③从环境看,“鱼塘”“莲鱼共养”“种养共存”“农家民宿”“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等带有当下新农村的典型特征;
④从主题看,文章通过一次洪灾再现汛情期间各地农民相互帮助、人们相互支持的情景,透露着质朴的人性美,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是一篇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那么在分析乡土气息时,就要找到文中能够体现农村特色的人、事、物。在人物方面,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很有农村特色,富有乡土气息;文中人物的对话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文中涉及的“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等内容展现了新农村的面貌,富有乡土气息;主题方面,小说展现了互帮互助的人性美,蕴含了质朴的乡土气息。综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即可。
10. C句意:台官监预测天象依照的是郭守敬的历法,元代时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预测失败。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当及时修正。
“本”是动词,其宾语为“郭守敬法”,应在“郭守敬法”后断开,排除AB。
“尔”意思是“如此”,做“守敬”的谓语和宾语,意思完整,其后断开;“无怪台官之失占”的主语省略,应该是“帝”,“无怪”的宾语为“台官之失占”,主谓宾齐全,可以独立成句,排除D。
11.A“乡试……考中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状元’”错误,考中者应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12.D“有经济方面的才能”错误。“光启雅负经济才”,“经济”,经世济国,指治国之才干。
13.①译文: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有获得批准。随后便因病回家。
( “未几”,不久;“去”,离职;“听”,批准。)
②译文: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不够灵验,想要降罪于台官。
(“擢”,提拔;“验”,灵验;“罪”,降罪。)
14. ①杨镐战败后,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国。神宗皇帝嘉许他;
②辽阳被攻下后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助守城。熹宗同意他的看法;
③他认为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分析:结合“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分析。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明朝万历二十五年考中乡试第一名,七年后又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跟随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了各门学问的方法。继而又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籍。
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壮志,将他越级提拔为少詹事,兼任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正值辽东战事紧急,皇上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
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有获得批准。随后便因病回家。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之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是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也弹劾他,他又以生病为由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被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又被罢官而闲居。
崇祯元年,徐光启被召还,再次提出练兵建议。不久,被任命为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帝担忧国家财政困难,下令朝廷大臣提出屯田和盐政的好措施。徐光启说,屯田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的关键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不够灵验,想要降罪于台官。徐光启说:“台官监预测天象依照的是郭守敬的历法,元代时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不能责怪台官预测失败。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当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负责监督此事。
崇祯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进献了《测天约说》一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发生日食,徐光启又献上测候四说,其中辨别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徐光启在担任礼部尚书的同时,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和郑以伟被同时任命。随即又加任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经世济国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他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建议或陈述主张。第二年十月去世。被赐封少保。
15.D
“诱发了尾句作者对丰美晚饭的联想”错误。小媳妇送饭的画面,描写农家恬静欢愉的场景,尾句并不蕴含作者对晚饭的联想。
16. (1)颔联体现出百姓的辛勤,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感;
(2)颈联表达了自己当下的孤独凄凉的感触;
(3)尾联表达了自己想辞官还乡,暗含了作者对朝廷抗金不积极的失望之情。
分析:颔联“平郊极目冬耕遍”,写作者放眼望去,耕地有劳作痕迹,既体现出百姓的辛勤,表达作者对农民的痛惜之感;
颈联“孤宦每随征雁远,故人已似晓星稀”,叙述自己常年流转于外地做官,身边的亲朋故友日渐稀少,表达了自己当下的孤独凄凉的感触;
尾联“上书自劾”,请求卸职还乡,实际是暗含了作者对朝廷抗金不积极的失望之情,所以他想辞官还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1)①前无古人 ②才思敏捷(秀外慧中、下笔成文) ③不学无术
分析:第一空,结合后文“后无来者”可以用“前无古人”。“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或者从没有过的。也指空前的。
第二空,语境是形容林黛玉的才华,可以用“才思敏捷”或“秀外慧中”或“下笔成文”。“才思敏捷”,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秀外慧中”,指外表秀丽,内心聪明。“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第三空,语境指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宝玉会成为一个没学问的富家子弟,可以用“不学无术”。“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多用于形容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9.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诗社的兴亡”之后;
二是搭配不当,“寓意”应改为“寓示”。
故修改为: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20. ①引用“芳心一点娇无力”等诗词,增加了文学性,富有感染力;②三个“却“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 ③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泪眼观花泪易主,泪干春尽花憔悴”“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引用诗词,增添文化底蕴,富有感染力。
“却挡不住秋风肆虐”“却经不起秋雨摧残”“却笑不住命运戕害”,三个“却“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节奏感强。
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前文“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富有形式美、音韵美、文化美。
21. C语境说的是人的一系列动作,主语都为人,所以“用牙齿轻轻咬开它”与前后文衔接更好,排除BD;再比较AC,“用牙齿轻轻咬开它,然后用舌尖去感触”符合逻辑,排除A。
22. 答案:①就是咬破了花椒表面的凸起 ②挑选花椒时主要有四个步骤 ③可以闻到花椒香气的
第①空,依据前文“主要存在于花椒果实表面的凸起中”可知,麻是来自花椒表面的凸起。所以可填:就是咬破了花椒表面的凸起。第②空,所填句子是个统领句,依据后文“那就是一看、二捏、三闻、四尝”,这里可填:挑选花椒时主要有四个步骤。第③空,结合前文的“然后是闻气味”、后文的“而不是霉变的味道或其他杂味的”可知,闻到的应是花椒的香味。所以可填:可以闻到花椒香气的。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