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重难点:
一、文言知识
通假字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纳)
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
一词多义
要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动词,求取)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动词,邀请,约请)
北收要害之郡(形容词,关.键的)
要言不烦(形容词,主要的,简要的)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动词,总括,概括)
臣闻鸱枭不鸣,要非祥禽(副词,终究)
贼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动词,伤害)
忍能对面为盗贼(名词,强盗)
乡愿,德之贼也(名词,败坏者)
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结构助词,的)
由是观之(代词,此)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
非恶其声而然也(连词,才)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连词,表转折,却)
知皆扩而充之矣(连词,表并列)
者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语气词,表判断)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代词,……的人)
谓其君不能者(代词,……的人)
以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介词,用)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介词,用)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与“所”连用,表原因)
古今异义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古义:同师及同志之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羞耻,对……感到憎恶)
(2)动词的活用
足以保四海(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句式积累
(1)倒装句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句,应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状语后置句,应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宾语前置句,“自谓”应为“谓自”,“自贼”应为“贼自”)
(2)判断句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也”表判断)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非……也”表判断)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非……也”表判断)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非……也”表判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表判断)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也”表判断)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也”表判断)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表判断)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也”表判断)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也”表判断)
(3)省略句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应为“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
足以保四海[应为“足以(之)保四海”]
不足以事父母[应为“不足以(之)事父母”]
(4)固定结构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所以……”,“……的原因”)
二、常识积累
文化常识
乡党:同乡
四体:四肢。
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境有 海环绕,按方位分别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后以“四海”泛指天下。
文学常识
《孟子》: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对诸侯的游说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民贵君轻等)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规定书目之一。
练习题:
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 求:追求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B.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C.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6.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
试卷第1页,共3页
2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思的能力。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该是状语后置句,因此“敏”作谓语,应当翻译成“奋勉 ”。
故选B。
2.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句意为: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B项,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而”,假设连词,如果。
C项,句意为: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言,不能说是忠君的。“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D项,句意为:了解文却不了解武,知道一却不知道二。“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故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明:彰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A.保:使……安定,动词使动用法。
B.事:侍奉,赡养,名词活用作动词。
C.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
D.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故选C。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的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声旁的字或者声旁),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项,“内”同“纳”,结交。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意思是: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
B项,“要”同“邀”,求取。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意思是: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求取声誉。
C项,“然”同“燃”,燃烧。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D项,不含通假字。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意思是: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故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
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
故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特别是名家名作以及课下注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识记时要牢记细节,易错点、易混点要列出表格对比整理记忆。
C项,“《孟子》列为‘五经’之一”错,“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孟子》应当是“四书”之一。“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故选C。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有了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然后知于忧患生。句意:这样以后知道在忧患中生存。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