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6.1《老子》四章—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18: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 《老子》四章—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重难点:
一、文言知识
通假字
日余食赘行(“行”同“形”)
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同“蓄”,土筐)
一词多义

其安易持(形容词,容 易)
移风易俗(动词,改变)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动词,轻视)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动词,交换)

复众人之所过(动词,弥补,补救)
不敢出一言以复(动词,回答)
复行数十步(副词,又)
山重水复疑无路(动词,重复)

自伐者无功(动词,夸耀)
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进攻,征伐)
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绩,战功)
古今异义
强行者有志(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民之从事[古义:做事。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不贵难得之货(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其安易持(形容词作名词,安然未生变的时候)
其脆易泮(形容词作名词,脆弱的时候)
其微易散(形容词作名词,细微的时候)
句式积累
(1)倒装句
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应为“知自者明”)
自胜者强(宾语前置句,应为“胜自者强”)
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未有为之”)
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未乱治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应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状语后置句,应为“九层之台,于累土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状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
(2)省略句
埏埴以为器[应为“埏埴以(之)为器”]
凿户牖以为室[ 应为“凿户牖以(之)为室”]
二、常识积累
文化常识
户牖:门窗。
文学常识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道”。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养生健体、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老子》:又 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含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练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 明:明察 B.物或恶之 恶:凶恶
C.其未兆易谋 谋:解决 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 C.生于毫末 D.起于累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
③吴王使之将 ④不贵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自伐者无功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D.强行者有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治之于未乱 民之从事
B.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故有道者不处 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一—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受点委屈。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不这样的话,我们这批人都将被俘虏。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之远的南部呢?
D.敢以烦执事。一—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老子看来,“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
(2)老子以树木为例,形象说明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是:“ , 。”
(3)老子以“ , ”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 。”
(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6)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 。”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B项,“恶:凶恶”错误,“物或恶之”的意思是:谁都厌恶它们。所以“恶”的意思是“厌恶”。
故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和掌握通假字词的能力。
A项,“行”,同“形”,形貌;
B项,“泮”,同“判”,分离;
D项,“累”,同“蔂”,土筐。
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培植。
②欲: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欲。
③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统帅,率领。
④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⑤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物。
⑥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
①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故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D项,“强行”,古义:强劲奋进;今义:强制执行。
故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
A项,代词,代“混乱”。句意为:在没有发生以前,治理混乱。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为:人们做事。
B项,介词,在。在还没有发生以前做这件事。
介词,从。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
C项,均为代词,“……的人”。句意为:所以通晓天道的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知足的人都是富裕的。
D项,连词,表转折。句意为:死亡却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连词,表承接。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量。
故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选翻译正确的一项。
A项,正确译文:“宁可答应秦的请求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可见,“以负秦曲”翻译不妥。
B项,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不者”,翻译有误。
C项,正确的译文应该是: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而”,表承接;“南”,名词动用,向南飞。
故选D。
7.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辐”“毂”。
答案第1页,共2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