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重难点:
一、常考易错成语
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祸起萧墙:祸乱 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金玉满堂:形容财宝很多 ,极其富有。也比喻富有才学。
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 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揭竿而起:汉代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用“揭竿而起”指人民起义。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鸡犬不留:形容 掠夺一空或斩尽杀绝
积非成是:长期沿袭下来的谬误,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 他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人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厂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1837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为其后来创作的日渐成熟奠定了基础。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代表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远大前程》《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邋遢(lā) 诨名(hùn) 煞白(shà) 憔悴(cuì)
B.鬈曲(quǎn) 癖好(pǐ) 烟熏(xūn) 戛然而止(jiá)
C.堵塞(sè) 窸窣(shū) 孑然(jié) 踌躇满志(chú)
D.魁梧(kuí) 活跃(yuè) 舷窗(xuán) 张口结舌(jié)
2.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
B.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C.“这位,”那个陌生人说:“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D.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在,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我也不知道,我替这些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被我想象的迷雾笼罩着的记得十分真切的事实!可是 , , , 。
①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②我毫不怀疑
③当我重返旧地时
④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
A.③①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狄更斯出身寒微,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B.小说一般要有好看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否则不这样的话,不管它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都很难吸引读者。
C.钟南山表示,到目前为止,疫情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连锁反应,但仍然要非常小心,因为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出来一个超级传播者。
D.春晚节目单上临时增加了由白岩松、水均益、康辉等6位知名主持人带来的情景报告节目《爱是桥梁》,是个唯一没有彩排的节目。
5.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有党委政府为民企全心全意解难题、促发展的举措,企业更应该坚定信心,一心一意聚焦主业,勤练“内功”谋发展。
B.指望天上掉馅饼的人最终必将一无所获,而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自食其果的人才有可能收获幸福。
C.山里有很多老人都与自己的孩子失去了联系,但是他们却一直孤苦伶仃地在家等待着,坚信有一天孩子们终会回家看望他们的。
D.《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形象,比如“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米考伯夫妇,脾气古怪然而疾恶如仇、古道热肠的贝西姨婆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报告文学强调真实,又不同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B.《大战中的插曲》是选自《聂荣臻回忆录》的一个章节,其中“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C.《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并采用了“纪实”的方法,小说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D.《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7.下列各项中,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母亲改嫁后,她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裴国提家里。
B.“我的小花”---大卫常爱这么称呼艾妮斯。后来证明她的确像花朵一样纤弱。尽管他以最温柔的心小心呵护,她还是凋谢了。
C.米考伯是这部小说的第一恶人,他将狠毒的心藏在谦卑的语言中,对人点头哈腰,掩盖内心的奸诈、阴险,让人不易觉察他的险恶用心。
D.狄更斯在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人,他们是损人利己、阴险奸诈的坏人(例如默德斯通姐弟)和真正善良的好人(例如裴国提一家人)。
8.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关键词:袁隆平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另一关键词:
(2)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鬈曲(quán);
C.窸窣(sū);
D.舷窗(xián)。
故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项,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中间不用加顿号;
B项,“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属于插入语,其前后都应加上破折号,应在“妹妹吧”后添加破折号;
C项,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某某说”,这个“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故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能力。
注意横线前面的“可是”表示对上文的转折;②表示坚定语气,引出其余三句陈述的“事实”;①中的“他”指的是④中的“孩子”,应放在④之后;③是状语,应放在④①之前。综合分析,顺序为②③④①。
故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他的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中“他的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搭配不当,可在“是一百多年”前加“他”;
B项,“否则不这样的话”语意重复,去掉“否则”或“不这样的话”;
D项,“是个唯一没有彩排的节目”成分残缺,可将“增加了”改为“增加的”。
故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文句中指党委政府投入全部精力为民营企业解决难题。
B项,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文句中指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收获成果,句中望文生义。
C项,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文句中指山里很多老人都与自己的孩子失去联系,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D项,古道热肠:指待人真诚、热情。文句中指贝西姨婆待人真诚热情。
故选B。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识记和鉴赏的能力。
C.“《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错误,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故选C。
7.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作答时要认真审读题干和各个选项中的内容,根据自己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进行辨析。A项,“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裴国提家里”错,是“新婚里”;B项,“艾妮斯”错,应是“朵拉”。C项,应是摩德斯通小姐。故选D。
8.第一组示例 贝西姨婆 第二组示例 请愿 第一组示例:
大卫·科波菲尔如果没有贝西姨婆的收留与抚养,就不会去伦敦好的学校教书,并在维克菲律师家寄宿;他如果没有贝西姨婆人格上的指引,就不会在家庭遭遇破产时直面困难,担当起生活的重任;他如果像一般孤儿一样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能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
第二组示例:
刘和珍君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就不会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葬原》全年;她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会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她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会欣然前往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与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理解“反证法”,“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然后分析所给例句的表达特点,从句式上看,例句采用了假设论证法,运用“如果……就不会……”的表达方式来表述,并且写了三个句子构成排比;从内容上看,为了论证袁隆平某些品格,首先有一个论断,然后将他的做法罗列出来,与这个论断构成矛盾,从而得出论断的虚假。比如为了论证袁隆平不是为了个人生活美好才努力工作,列举了他“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的做法,通过这种矛盾得出他“不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才如此努力工作。另外注意关键词的概括,例句写的人物是“袁隆平”,事件是“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得出关键词是“袁隆平水稻”。
仿照这样的推理与写法,从大卫·科波菲尔和刘和珍中选择一个,首先确定人物的经历或品质,然后分析这样的经历或品质与什么情节或人物有关,从而确定出关键词;然后仿照例句格式和写法,运用“逆证”法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比如选大卫·科波菲尔,首先确定他最后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然后分析他的成长道路,发现与“贝西姨婆”这个人物有关,比如她收留并抚养大卫,给他人格上的指引等,再用例句的假设论证“如果没有……就不会……”表达出来。
如选择刘和珍,核心事件是“请愿”,这是关键词;然后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件,并表现她的某种品质,如预定了《葬原》全年,表明她并不在乎物质;反抗杨荫榆,表明她心中有大义及敢于反抗;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表明她有家国大义,不顾惜自己等;然后用“如果仅仅是……就不会……”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2
答案第1页,共2页
版权所有 正确教育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