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观 潮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读准生词,流利读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词语认读
官镇 时
横 浩荡荡 山 地裂
顿
沸
鼎
贯
浩
崩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窄、写紧凑,中间部分整体向上倾斜、下边十字比上边稍大。
潮
cháo
结构:左中右
组词:热潮 心潮澎湃
造句:我和爸爸一起到海边观潮。
音序:C 部首:氵
书写指导:首撇位置靠左,弯钩在撇靠上位置起笔,下边两撇,右下边的点稍大。
逐
zhú
结构:半包围
组词:追逐 随波逐流
造句: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赶了
上来。
音序:Z 部首:辶
多音字
薄
bó
báo
( )
( )
称
chēng
chèn
( )
( )
称呼
对称
薄弱
薄饼
词语解释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横贯:
(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风号浪吼:
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顿时——
屹立——
( )
( )
立即
耸立
近义词
宽阔——
平静——
( )
( )
狭小
热闹
反义词
人声鼎沸 ——
( )
鸦雀无声
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 顺序来写的: 、
、 。
时间
潮来时 潮来后
潮来前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人海”、”大家“、“等着”、“盼着”这些词语写出了观潮人的数量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潮去后:
声音: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余波好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
景象:
本文作者运用一连串的 比喻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使整体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思维导图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
下
奇
观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顺序:远—近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时
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