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尊敬 资料 围绕 多愁善感
B.贸易 障碍 唯一 奴颜婢膝
C.偶然 成熟 领域 相互交措
D.枯燥 撰写 按照 实用价值
2.下列选项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次座谈会上,大部分专家认为,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不要过分地字斟句酌,否则就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而使文学欣赏变得像动物解剖。
B.他们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辞掩盖罪恶的行径,然而,却总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
C.从以往考古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考古工作的可谓凤毛麟角。
D.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徙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量子互联网利用量子纠缠作为资源和经典通信的辅助,不用移动承载量子信息的物质实体(比如说光子),就能实现相距遥远的两点之间的量子信息的传递。
B.果戈理作《按察使》,使演员直接对着客人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有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C.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个大块头!)。
D.出版社在第一季度社科新书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军方于今天证实,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首艘国产航母,在昨天顺利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试验和训练。
D.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
5.根据课文《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
B.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C.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D.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个国家,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教师是君子,你们推崇真诚与廉洁,淡泊名利,因而你们的心灵永远那么坦荡而年轻。
材料:史官 农夫 耕牛
播种希望与快乐 信奉付出与汗水 打造历史与未来
薪火相传 默默无闻 辛勤耕耘
响亮而多彩 殷实而厚重 灿烂而迷人
【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节选自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材料二:
马克思早在1842—1843年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而与他人进行的大量通信中,就提出了“庸人及其国家”,分析了在专制政治的淫威下庸人们苟且生存、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和状况。1843年3月,马克思到荷兰游历,对比国外的情形和舆论的状况,更加意识到德国“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的不堪。德国提供给世人的,只是空洞的爱国主义和畸形的国家体制。一个最平凡的荷兰人仍然是一个现代社会自由的公民,而在德国,即使是最有见解的人也都把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在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统治下,当时的德国正在上演专制主义的滑稽喜剧,到处是自谓“爱国者”的“可怜虫”;或者更本质地说,是可笑的体制需要而且也培育了这种“可怜虫的爱国主义”。整个国家还肤浅地沉浸在1813年战胜法国的荣耀中炫耀爱国主义的胜利,而面对法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则丝毫也不感到“羞耻”。
在5月的信中,马克思展开了更为详尽的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社会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它是“属于庸人的”,是一个庸人的世界、庸人的社会,或者说庸人是这个世界和社会之主;正如尸体充满了蛆虫一样,世界上充满了庸人。庸人当道,需要的是奴隶,或者可以说,他们是“这些奴隶的占有者”。奴隶没有自由,占有者也并不需要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和他们的奴隶一样,都是庸人”。但究其实,人却是有思想的存在物,心灵和行为上自由的人必然是国家、社会体制上的共和主义者;因为人自身的状况决定着他们所属的共同体的特征和要求。但当时德国的问题是庸人既不愿做自由的人,也不愿做共和主义者。他们希求与动物一样,只是卑微地生存和繁殖;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个人,他们也许知道自己该希求哪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在政治的淫威下,为人“非常审慎”的德国人就不再做非分之想,“不再希求别的”了。假如一个人感到自己并不是独立的人,而是像被饲养的奴隶或马匹一样是其主人的所有物,那么,很自然地主人就成了整个社会的目的,世界就属于主人的了。他会认为,世界就应该是现在他所统治的这个样子,或者应该是他自己以为的这个样子。他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解来确定世界的秩序和未来,并且“骑在那些不知有其他使命而只知对主人‘俯首听命,投其所好并准备效劳’的政治动物的脖子上”。
马克思把以上的分析归结为一点:“庸人的世界是政治动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里的“政治动物”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这样的社会中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阶层的人都关注政治,政治是国家、社会生活的焦点和中心;二是指在政治的统率和辖制下,每个人都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差序体制,而“非人化”就成为这种体制的原则和特征。以此来观照一下德国与法国的情况,二者的不同之处就很明显了:德国致力于这种“庸人世界”体制的完善,而法国革命则是“要重新使人恢复为人”。所以德国“当然必定远远落后于”法国了。
(摘编自聂锦芳《马克思关于“庸人及其国家”的思想及其意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治、法、宗教、文学等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状况带来的负面结果,还是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B.经济关系深受其他现实关系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它是决定性基础,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可逾越这条红线。
C.德国庸人自诩为“爱国者”,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是专制体制的产物与必需品。
D.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因为德国沉浸在1813年战胜法国的荣耀中,所以德国的统治制度是“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
8.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它们又都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B.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是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的。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和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创造的。
D.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9.下列有关“庸人及其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庸人,主要指当时德国占有者之外的奴隶,他们普遍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只是苟且偷生。
B.当时专制政治统治下的德国就是庸人国家,统治者及其奴隶都不愿做自由人和共和主义者。
C.德国的庸人世界就是政治动物世界,被“骑”的政治动物甘愿以主人为中心确定秩序与未来。
D.庸人世界中,各种阶层都关心政治,“非人化”成为这种差序体制的原则和特征。
10.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1.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庸人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核心素养】
1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C.“相互交措”的“措”错误,应该是“相互交错”。ABD中均无错别字。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字斟句酌”侧重形容推敲字词,常用来称赞人慎重。此处应用“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侧重形容挑剔,含讽刺意味。B.“欲盖弥彰”指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指坏事),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贬义,符合语境。C.“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句意是说从事考古的人数少,不合语境。D.“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句中说的是这种措施没有效用,反而有不好的结果,此处应改为“抱薪救火”。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项,括号里的内容是整个句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注释说明性文字,不用括号。将括号删去,在“地址”后加逗号。故选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做这种题,我们要从语法的角度去分析,看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语法毛病,平时可以积累一些典型的病句特征。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由……中”。B项,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境内10万亩桃花林”应为“境内有10万亩桃花林”;“被誉为……”结构混乱中偷换主语,应该是“肥城市被誉为……”。D项,成分残缺,“肩负”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重任”。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偶然现象”错误,文中说的是“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期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一定的时代一定会出现这一时代的伟大人物,“最终总是会出现的”,因此,伟大人物的产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是由谁来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恰巧是某个人而不是别人,伟大人物出现的具体时间、地点、方式,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故选D。
6.答案:(示例)教师是耕牛,你们信奉付出与汗水,默默无闻,因而你们的收获永远那么殷实而厚重。
教师是农夫,你们播种希望与快乐,辛勤耕耘,因而你们的笑容永远那么灿烂而迷人。
教师是史官,你们打造历史与未来,薪火相传,因而你们的名字永远那么响亮而多彩。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仿写句子涉及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等方面,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确定要表达的“教师”的不同喻体的不同特点,将相关材料划分为一组,如“耕牛”“信奉付出与汗水”“默默无闻”“殷实而厚重”为一组;“农夫”“播种希望与快乐”“辛勤耕耘”“灿烂而迷人”为一组;“史官”“打造历史与未来”“薪火相传”“响亮而多彩”为一组。然后再仿照示例的句式,如“教师是……,你们……,……,因而你们的……永远那么……”,最后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注意内容要贴切。
7.答案:C
解析:A项,“是经济状况带来的负面结果”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这并不是说……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B项,“经济关系深受其他现实关系的影响”错误,“深受”与原文“不管受到……多大影响”不符;“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可逾越这条红线”错误,原文说的是“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只强调这条红线是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D项,强加因果关系。
8.答案:B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关键意思有三点:①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它们又都互相作用;③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包含这三点意思的只有B项。
9.答案:A
解析:材料二的第二段中说的是“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社会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它是‘属于庸人的’,是一个庸人的世界、庸人的社会,或者说庸人是这个世界和社会之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和他们的奴隶一样,都是庸人’”,从这里看,“庸人”应该还包括“占有者”。
10.答案:①道理论证:直接和间接引用马克思书信中的论述,对“庸人及其国家”的特点和影响进行阐述。②对比论证:将德国与荷兰、法国进行对比,揭示德国庸人社会的现状和危害。③比喻论证:如将庸人比作蛆虫,揭示了德国庸人当道的现实。
解析:材料二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马克思……提出了‘庸人及其国家’,分析了在专制政治的淫威下庸人们苟且生存、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和状况”“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社会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它是‘属于庸人的’”等,直接和间接引用了马克思书信中的论述,对“庸人及其国家”的特点和影响进行阐述。这属于道理论证。“1843年3月,马克思到荷兰游历,对比国外的情形和舆论的状况,更加意识到德国‘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的不堪”“德国提供给世人的,只是空洞的爱国主义和畸形的国家体制。一个最平凡的荷兰人仍然是一个现代社会自由的公民,而在德国,即使是最有见解的人也都把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将德国与荷兰进行对比;“德国致力于这种‘庸人世界’体制的完善,而法国革命则是‘要重新使人恢复为人’”。所以德国‘当然必定远远落后于’法国了,将德国与法国进行对比。这属于对比论证,揭示了德国庸人社会的现状和危害。“正如尸体充满了蛆虫一样,世界上充满了庸人”,将庸人比作蛆虫,揭示了德国庸人当道的现实。这属于比喻论证。
11.答案:①阻碍了德国经济的重新振兴;②强化了专制体制;③使德国人陷入“非人化”处境;④使德国远远落后于法国。
解析:结合材料一中的“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可知,庸人阻碍了德国经济的重新振兴;结合材料二中的“马克思早在1842——1843年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而与他人进行的大量通信中,就提出了‘庸人及其国家’,分析了在专制政治的淫威下庸人们苟且生存、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和状况”“1843年3月,马克思到荷兰游历,对比国外的情形和舆论的状况,更加意识到德国‘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的不堪”可知,庸人强化了专制体制;结合材料二中的“在政治的统率和辖制下,每个人都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差序体制,而‘非人化’就成为这种体制的原则和特征”可知,庸人使德国人陷入“非人化”处境;结合材料二中的“德国致力于这种‘庸人世界’体制的完善,而法国革命则是‘要重新使人恢复为人’。所以德国‘当然必定远远落后于’法国了”可知,庸人使德国远远落后于法国。
12.答案:[例文]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友谊。
管鲍之交,名传史册。困境中,鲍叔牙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对管仲体贴人微;甘霖里,管仲“贫贱之交不可忘”,对鲍叔牙万分感激。感人如管鲍,平凡如你我,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感人的友谊。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钟子期与俞伯牙共同分享彼此之间这份珍贵的友谊。这份友谊感动天地,这份友谊天长地久。相遇相知才是友谊的真谛。
马克思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友谊需要诚实与守信作保证,双方都要有“给予与分担、宽容与接纳、分享与倾听”的品质和心胸,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题:要求写一个以“友谊”为题的片段,可以采用叙事也可以采用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如果是叙事,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友谊;如果是议论,可以举例来论证友谊的伟大;如果是抒情,用优美的语言、排比的句式、比喻等修辞来歌颂伟大的友谊。如本文,第一段,由名言警句引出论点“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友谊”;第二段,引用“管鲍之交”人物事例来进行论证;第三段,再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人物事例再次论证;最后结尾,引用马克思曾名言“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扣题“友谊需要诚实与守信作保证,双方都要有‘给予与分担、宽容与接纳、分享与倾听’的品质和心胸,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