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专项攻略:基础知识(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升初专项攻略:基础知识(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19: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升初专项攻略:基础知识(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正月(zhēng) 坚劲 (jìng) 圈养(quān) 剥削(xuē)
B.搜索(shōu) 倾覆 (qīn) 炽热(zhì) 挣断(zhēng)
C.藤蔓(wàn) 挑剔(tī) 暂时(zhàn) 细腻(lì)
D.追悼(dào) 埋葬(mái) 敏感(mǐn)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鞭炮 元霄 万不得以 B.惊惶 僻静 五湖四海
C.衰思 唯恐 司空见贯 D.阶段 栅栏 见徽知著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独有偶(双,对) B.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C.游园不值(值得) D.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4.下列各项中,所引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灯校长”张桂梅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B.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像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来说,书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C.张红总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同学不理解,张红就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李老师常常用此话教育我们读书要下苦功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意外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
B.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考个好大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C.广泛的阅读使我增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D.太空漫步、“祝融”探火……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演了“宇宙级精彩”。
6.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航天员,真希望这个梦想一眨眼就能实现。(夸张)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比喻)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疑问)
D.静寂笼罩着这座新城。美丽的开州又沉沉入睡了。(拟人)
7.联系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
B.《十六年前的回忆》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C.《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D.《表里的生物》以第三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8.按事情发展顺序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2)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禁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3)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4)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A.(1)(2)(3)(4) B.(3)(1)(2)(4)
C.(3)(4)(1)(2) D.(3)(1)(4)(2)
9.下面古诗文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探汤”指“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句中“钩”指“燕山形状像弯弯的钩”。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句中“三军”指“部队里的海军、陆军和空军。”
10.对于阅读名著,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名著时,可以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C.读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评价。
D.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1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B.“颜筋柳骨”的“颜”是指颜真卿,“柳”指“柳宗元”。
C.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
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B.处士笑/而然之。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下列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因为痴迷游戏,他的成绩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
C.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D.这台机器一直运行良好,居然做出了残次品,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
14.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天窗——出气。(破折号表示前后对比)
B.日记中有我的笑声,也有我的眼泪……(省略号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C.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哧——”的一声,她擦燃了一根火柴。(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5.下列标点符号运用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朋友,遇到问题你多听听、多看看,然后再做决定可以吗?
②大雁一边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③我们学校订了《人民日报》《儿童画报》《学语文》……等报刊。
④“精耕,我忘记带速写本了!”李明说,“你们先走,我回去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下列作品与朝代、作者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泊船瓜洲》—唐—李白
B.《江上渔者》—宋—范成大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D.《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唐—苏轼
17.下列作品、朝代与作者对应的有误的一项是(  )
A.《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B.《十五夜望月》——唐——郑燮
C.《竹石》——清——郑燮
D.《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8.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志向一致的诗句是(  )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孰为汝多知乎
B.汤汤乎若流水——及其日中如探汤
C.孔指以示儿——我以日初出远
D.孰为汝多知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下面广告语与“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牙膏广告
B.地球母亲爱美丽,大家都要保护她——保护环境
C.晚上你休息,白天我休息,皆能延年益寿——路灯寄语
D.贪污是一根针,刺痛着百姓心——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二、填空题
2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那个偏pì 的小山村已经整体搬qiān ,走向城镇,原来裸露的zhuān 瓦石块上fù 盖了绿油油的植被。阳光下,xī shuài 坐在栅栏上弹琴,蚂yǐ 在草丛中忙碌穿梭,蜜蜂在绽开的花ruǐ 上采蜜,山雀藏在灌木丛中鸣叫。chǒu 着一片原野风光,我心中jiàn 起绿色的浪花。
22.根据语境,用“静”组词填空。
太阳渐渐落下,喧嚣的桃花源开始 下来,我漫步在 的小径上,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 的角落,坐下来,浮躁的心慢慢 了。
23.用“√”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父亲一向是(慈祥 慈爱)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小 幼稚)可笑的问题。
(2)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 充满)的草地。好久,才用(深沉 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要完成这项任务,把你们照顾好。”
(3)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 凶恶)而(恐怖 恐惧)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24.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1)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载: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零: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
(4)送鲍浩然之浙东
之:
25.下面哪些课文是写这些中国革命历史的故事的?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抗美援朝:
《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
26.体会下列句子表达的是哪种“情”,并把相应的序号写到横线中。
①孤独惆怅之情 ②有口难言之情 ③依依不舍之情
④壮志报国之情 ⑤无奈惋惜之情 ⑥欣喜若狂之情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我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5)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6)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27.按要求填空。
(1)郑燮《竹石》: ,任尔东西南北风。
(2)毛泽东《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 。
(4)牵牛与织女虽只一水之隔,却只能含情凝望,无法对话。《迢迢牵牛星》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是: , 。
(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疑问:“你聪明的,你告诉我, ?”苏轼却一反这种感伤之调,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激励之语。那我们呢?请你借用诗句或名言警句,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态度:
(6)“人固有一死,或 或 。“无论 的李大钊,还是 的董存瑞,他们的死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缅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圈养(quān)——juàn;
B.搜索(shōu)——sōu,倾覆(qīn)——qīng,炽热(zhì)——chì,挣断(zhēng)——zhèng;
C.暂时(zhàn)——zàn,细腻(lì)——nì;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元霄——元宵,万不得以——万不得已;
C.衰思——哀思,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D.见徽知著——见微知著。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C.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欣赏。值:相逢、遇到。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诗文词句的理解。
B.“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要做标记、进行思考,不思考、不做笔记不如不看书,说明读书是有方法的,强调读书要养成好的习惯。后面是对读书作用的叙述。引用不当。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防止”与“不再”双重否定不当,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B.词序颠倒,将“将来”移到“考”前。
C.用词不当,将“增强”改为“增长”。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C.本句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
故选C。
7.D
【详解】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D.说法有误。《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故选D。
8.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草船借箭》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故顺序是(3)(1)(4)(2)。选D。
9.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字词翻译。
B.诗句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诗句中“钩”指“月亮形状像弯弯的钩”。
C.诗句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句中“三军”指“红军。”
故选A。
10.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C.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学作品。名著能够使人陶冶情操,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名著需要精读和重读。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
故选C。
1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B.“颜筋柳骨”的“颜”是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
故选B。
1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朗读句子。
A.不恰当,“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根据意义划分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B.不恰当,“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根据意义划分为:处士/笑而然之。
C.不恰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根据意义划分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D.恰当。
故选D。
1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
A.不正确。“不耻下问”是指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此处形容向老师请教不当。
B.不正确。“万不得已”指,意思是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结合语境运用不当。
C.正确。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不正确。“司空见惯”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结合语境运用不当。
故选C。
14.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A.“两个天窗——出气。”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意思是两个天窗是为了出气的。故A错误。
B.“日记中有我的笑声,也有我的眼泪……”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意思是日记还有其他东西,用省略号表示意思的省略,而不是重复词语的省略。故B错误。
C.这里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即引出我对母亲说的话,而不是特定称谓。故C错误。
D.这里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即擦火柴的声音延长。故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读所给选项,①②④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③句子中的省略号和等的意思重复,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故选D。
16.C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作品。
A.《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B.《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D.《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轼。
故选C。
17.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原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十五夜望月》唐代诗人王建,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泊船瓜洲》宋代诗人王安石,原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故选B。
18.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句诗的意思是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一致的诗句是③④。
故选C。
19.D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
A.为:指因为/指认为。
B.汤:指水势浩大的样子/指热水。
C.以:指来,表示目的关系/指认为。
D.知:两个意思都是指智慧。
故选D。
20.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中“脉搏”为拟人。
A.从“喜欢”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从“爱美丽”“保护她”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从“休息”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从“是”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贪污”比作了“一根针”。
故选D。
21. 僻 迁 砖 覆 蟋蟀 蚁 蕊 瞅 溅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作答时要读准字音,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再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僻”“覆”“蟋蟀”“蕊”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要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2. 安静 幽静 僻静 平静
【详解】本题考查了给字组词。
结合所给语境可依次组词“安静”“幽静”“僻静”“平静”。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幽静:意思是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
僻静:离中心地区远而安静。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23.(1)慈祥 幼稚
(2)弥漫 低沉
(3)丑恶 恐怖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1)慈祥:指(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慈爱:指(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本题指父亲的和蔼的态度,故填“慈祥”。
幼小:只用于年纪小,身体尚未长成。
幼稚:形容缺乏经验,不老练,看问题不成熟。
本题指不成熟的问题,故填“幼稚”。
(2)弥漫:充满,布满,蔓延。
充满:填满;布满。
本题指夜幕降临,夜已深了,故填“弥漫”,
深沉:形容程度深;沉着持重。
低沉:低而沉重;低落消沉。
本题指声音低而沉重,故填“低沉”。
(3)丑恶:指丑陋恶劣。
凶恶:指(性情、行为或相貌)十分可怕。
由“美丽的世界”可知,蝎子丑陋,故填“丑恶”。
恐怖:因可怕而畏惧。
恐惧:面对危险时为了生存而进行防御或逃跑的本能行为。
本题指蝎子让人感到可怕,故填“恐怖”。
24. 又 落下 前一个人 到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翻译。
可结合整句诗的意思判断字词的意思。
(1)“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意思是道路泥泞走得慢,又饥又渴苦难当。其中“载”的意思是又。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的意思是落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之”的意思是前一个人。
(4)“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是送鲍浩然到浙东。“之”的意思是到。
25. 《金色的鱼钩》 《狼牙山五壮士》 《我的战友邱少云》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理解。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名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为抵抗日本侵略军跳崖的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
《我的战友邱少云》故事背景为抗美援朝战争,该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6. ④ ⑤ ① ② ③ 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这句诗出自李贺《马诗》,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表达了诗人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壮志的思想感情。故选④。
(2)从“掩面叹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匆匆流去的惋惜。故选⑤。
(3)这句话出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结合“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可知,表达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孤独惆怅之情。故选①。
(4)从“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知,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有口难言之情。故选②。
(5)从“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可知,这句话表达了对校园、老师和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故选③。
(6)这句话出自于《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小镇居民欢迎汤姆和贝琪安全归来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在找到他俩时欣喜若狂之情。故选⑥。
27.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万水千山只等闲 绝胜烟柳满皇都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英勇就义 舍生忘死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古诗词与名言警句的识记。
(1)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句描写岩竹的品格,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2)全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特意选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全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结合原文填空: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诗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根据日常积累,写出自己对时间态度的名言警句即可。
示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人物的特点,如:坚贞不屈、英勇就义、革命信念坚定的李大钊,勇往直前、舍生取义的董存瑞,他们的死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缅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