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专项攻略: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阅读古诗《石灰吟》,完成练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等闲: (2)浑: (3)清白: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石需要经过 和 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石的态度是 ,这表现了石灰石的 。
3.《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 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
田园四时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兴”在这首诗中读 ,的意思是 。
5.通过读这首诗,我知道白日耕田的是 ,夜晚绩麻的是 ,学种瓜的是 。
6.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这是要表现( )
A.在农村,男女老幼必须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吃的,说明农村生活的艰苦。
B.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C.“童孙”不懂耕织,但也要“学种瓜”,说明农村的孩子比较聪明,一学就会。
D.“耕织”“种瓜”是农村儿童的主要劳动项目,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会的。
7.(语文要素)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③,尚④思为⑤国戍轮台⑥。
夜阑⑦卧听风吹雨⑧,铁马⑨冰河⑩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③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④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⑤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⑥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 ⑦夜阑(lán):夜深。 ⑧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⑩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8.从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9.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结合注释,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本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著名文学家、 家,有 之称。代表作有 、
等。
1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浪淘沙: 九曲:
浪淘风簸: 天涯:
13.读了下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把你看到的画面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4.当你读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怎么办?请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
15.把诗句补充完整。
16.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17.“鬓毛衰”中“衰”的意思是( )
A.衰弱 B.衰老 C.疏落,减少
18.诗句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很久了?
19.作者在写这首诗用了 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与“ ”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乡情无限。
20.诗中写诗人离乡背井的伤感之情的是:“ , ”
21.诗中写诗人回乡后与故乡人回答情景的是:“ , ”
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你还知道贺知章写过什么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 》: 。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4.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 , 。
26.“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 ,“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 。
27.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8.《别董大》是一首 诗,前两句是写 ,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全诗充满了 的精神。诗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
29.《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朝诗人 。“浥”这个字读 。柳树的颜色是 。古诗前两句是 (写景/写送别)的。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30.两首诗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31.通读《别董大》,想象古诗描写的景象,用自的话写出古诗描写的故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平常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2.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 大无畏精神 3.坚强不屈、廉洁正直
【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能力。本诗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石灰岩经过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才能变成石灰,但是面对种种困难,石灰岩都始终像平常一样,表现了石灰岩不畏打击,不怕烈火的品质。
3.本题考查对诗人品质的理解与分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4. xīng 兴趣、兴致 5. 男人 妇女 童孙 6.B 7.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略
8.本诗是人在11月4日写的,当时风雨交加。 9.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0.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梦想报国豪壮之情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8.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题目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知写作时间是十一月四日,当时情况是风雨交加。
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诗歌的写作背景: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所以此句的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风吹雨”既是现实风雨交加,也是时局写照。
10.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体会。
诗歌的写作背景: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表达诗人爱国之情,梦想报国的豪壮之情。
11. 刘禹锡 唐 哲学 “诗豪” 《陋室铭》 《竹枝词》 12. 唐代曲名。 形容河流弯多。 大浪卷着泥沙,大风掀翻波浪,形容风大浪大。 天边。 13.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14. 可以借助于文中注释理解。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 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分析】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11.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和了解,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12.考查解释词语,可以结合古诗内容进行分析。
1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要结合诗句内容,发挥想象,把画面写出来,写作时要加入修辞,把内容写生动。诗句意思: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14.本题考查理解古诗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多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等方法。
15.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6.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17.C 18.我从“少小”“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等词句中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很久了。 19. 对比 老大回 20.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21.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久客异乡的伤感以及久别回乡时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无奈之情。 23. 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15.本题考查诗句补充。
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1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是: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故“衰”的意思是:疏落。答案选C。
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少小”“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等词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19.本题考查赏析描写及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2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2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2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体会。
这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23.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贺知章的诗句有: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
②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采莲曲》。
③肃我成命,於昭黄祇,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唐禅社首乐章·太和》。
④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人之军》。
⑤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相和歌辞·采莲曲》。
选取其中两句写下来即可。
24.七言 颈联 尾联 25.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26. 喜悦 惊险悲壮 27.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24.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体裁的掌握能力。
结合学过的文学知识可知,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首联是律诗中的第一联,颔联是律诗的第二联。律诗的第三联叫做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一般来说,律诗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共四联。
故本诗《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5.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诗句中把五岭和乌蒙说成细浪与泥丸,运用了缩小的夸张。
26.考查学生对诗句中字词的理解能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其中“暖”反映出了了红军桥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写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通过两者的对比,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大无畏精神。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7.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七律·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中描写了红军旅途中的艰难,赞美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此整理作答。
28. 送别 景 对朋友的真挚情怀与乐观豪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9. 唐 王维 yì 青翠嫩绿 写景 与友人分别的不含之情和相见不知期的惆怅 30. 都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情感 第一首诗作者胸襟开,性情乐观;第二首诗有凄凉悲观之感 31.我送别董大那一天,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天气很不好,我和董大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抖精神,拍拍董大的肩膀笑着说:“董大,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解析】28.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分析。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送别诗。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后两句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更是流传至今。
29.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浥”读作yì,意思是湿润,沾湿。由“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解释,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可知柳树的颜色是青翠嫩绿的。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30.本题考查古诗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是都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表达情感。
《别董大》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后两句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景色,后两句主要是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是,《别董大》,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别董大》中作者胸襟开,性情乐观;《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有凄凉悲观之感。
31.本题考查情景写话能力。
《别董大》描写了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与鼓励: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诗中的情景描写出来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