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茶馆 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茶馆 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20: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茶馆
*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
作品: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所写,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骆驼祥子》 (1936年,专业从事写作)、《四世同堂》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
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小铃儿》《月牙儿》
话 剧:
《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龙须沟》《方珍珠》《茶馆》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有关戏剧的知识
1、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3、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大清国完了)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完了)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茶馆》剧情介绍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愿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非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茶馆》剧情介绍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经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招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要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为生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如是说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通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 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人物分类:
(1)反动统治阶级及走狗帮凶:
(2)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
(3)新兴的民族资本家:
(4)社会的流氓 渣滓:
主要事件: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买妻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 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
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小茶馆
大社会
  品戏剧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幕话剧人物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四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
李 三男。三十多岁。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康顺子 女。。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要 求:
先找出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台词,然后概括其性格特点
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王利发
身份:
个性语言:
主要活动:
茶馆掌柜
应酬顾客
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裕泰茶馆的掌柜
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对李三、康顺子
对难民
对巡警大兵、特务
对刘麻子
对秦仲义 奉承
3.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王利发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厌恶、仍笑脸相迎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圆滑
善于应酬
精明干练
胆小自私
多说好话,多作揖。
从秦常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
他两边都不得罪,表面上偏袒了秦仲义,实际上也为常四爷好。他把常四爷的行为定义为“积德行好”,加以赞扬,一个“可是”又把话锋一转,为秦仲义的行为进行圆场。 “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这句话不仅为秦仲义圆了场,也再次折射这社会的黑暗。为表明 “忠于”秦特意转向秦说“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给足了秦仲义的面子,也息怒了常四爷的怒火。
两方各不得罪,并有所侧重。他深谙常四爷和秦仲义的脾气,也深知两个人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孰轻孰重,可谓圆滑洞明!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他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主要人物王利发形象特点
多说好话善应酬
不断改良懂经营
——一个精于处世但难逃厄运的商人

常四爷
身份:
个性语言:
主要活动:
旗人
与二德子、刘麻子对话 施舍烂肉面 被捕
大清国要完!
你觉得常四爷是什么样的人?请从课文中找根据。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你去冲锋打仗!
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哎!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富于同情心
正直
强烈的爱国意识
常四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女儿,忧虑“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侠肠。
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
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
常四爷形象分析
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富有同情心。
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洋势力横行,当差的原是地痞,欺压百姓、打架斗殴有本事,面对列强的侵略则溜之大吉的现实。
松二爷形象分析
心眼好,
胆小怕事,
懒散无能,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宋恩子、吴祥子:
卑劣奸邪
凶狠无耻
(三)走狗帮凶
1、老牌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封建王朝凶恶走狗,统治阶级的爪牙,告密捕杀革命者,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2、大清时代,把旗人常四逮捕入狱。
3、十多年后,他们又遇常四爷,这场戏,更显出他们有奶便是娘,始终依靠有势力的反动统治者的本质。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唐铁嘴:麻衣相士,算命骗人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二德子:营里当差,走狗打手
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四)社会渣滓
典型意义:
● 秦二爷的形象:
1、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
2、搞了一辈子实业救国,到头来他的工厂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
3、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下,最终破产(先被日本“合作”掉,后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充公”)。
典型意义:
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破产和旧民主义“实业救国”理想的失败。
(五)民族资本家
爱国求实
结局悲惨
秦二爷
秦的出场潇洒倜傥,王的一句台词暗示了身份特殊。他称王为“小伙子”,倨傲可见一斑。
“我不喝!也不坐着!”“可是,用不着奉承我!”“躲开我!去!”“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 台词展示了他狂妄自大,自以为是.
秦常冲突,他以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自居。
畅谈实业救国梦想,他爱国并固执骄傲地认为只有自己能够抵制洋货、救国救民。
秦庞交锋,再现倨傲,他对庞与对常一样不屑一顾,庞太监是腐朽的,常四爷、王利发是目光短浅的,他才是高瞻远瞩、忧国忧民之人。
秦二爷
身份 人 物 性 格 及 特 点 结局 典型意义



民 王利发
李 三
常四爷
康顺子
精明干练
谨小慎微
委曲求全、善于应酬
冷漠自私、意求自保
愤世嫉俗、不敢反抗
被占
自尽
勤劳,不满
遭遇悲惨、吃苦耐劳
乐于助人、慷慨大方
正直爱国、倔强不屈
代表不甘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旧中国广大市民
生活命运的真实
写照,揭露了旧
制度的吃人本质,
反映了旧时代的
不合理。
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的苦难及社会的黑暗。
身份 人 物 性 格 及 特 点 结局 典型意义
遗老
遗少 松二爷
走狗
帮凶 宋恩子
吴祥子
社会
渣滓 唐铁嘴
刘麻子
民族
资本家 秦仲义
心地善良、
胆小怕事
游手好闲、懒散无能、怀念过去
生活无靠
得过且过
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卑劣奸邪、
凶狠无耻
欺压百姓的恶势力
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鱼龙混杂
乌烟瘴气
油嘴滑舌、算命骗人(麻衣相士)
抽大烟的流氓。
民族工业的破产和
旧民主义“实业救国”
理想的失败。
被抓被绑
破产
爱国求实、结局悲惨
小 结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
鲜明的人物形象
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
关于戏剧冲突
第一幕中,从头至尾展现的都是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
达官贵人争家鸽——八十孤老沦落街头;
朝廷老太监娶妻——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
人民群众对现实稍有不满就招致锒铛入狱;
马五爷让人们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常四爷大骂洋货,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秦仲义和庞太监唇枪舌剑,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茶馆》的特点
<一>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1)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2)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茶馆》特殊的戏剧冲突
第一幕展现的是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八十二岁的孤老沦落街头;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娶妻,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对晚清现实不满,结果招致入狱。
马五爷大施威风,让人们看到 “吃洋饭”的神秘人物特殊地位,看到 ;常四爷大骂洋货,表现出 ; 秦仲义和庞太监唇枪舌剑,反映了 ;茶客们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 。这些矛盾事件,从多个侧面与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戊戌变化严重脱离群众
结 构 全 解
人民苦难
茶 馆
﹙王利发﹚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
遗老哀叹
人民反抗爱国
﹙松二爷﹚
﹙常四爷﹚
巡警大兵
吴、宋
刘麻子
唐铁嘴
李三
难民
康顺子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
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
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
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
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
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动荡、黑暗和罪恶。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俄国 果戈里(1819~1852)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法国 17世纪古典主义 莫里哀 /伪君子
/悭[qiān小气,吝啬]吝人/
德国 18世纪 歌德诗剧/浮士德
英国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挪威 19 世纪易卜生《玩偶之家》
外 国 戏 剧
中国现代戏剧
郭沫若 王昭君//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田汉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关汉卿/文成公主
夏衍 上海屋檐下/秋瑾转//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改编:祝福/林家铺子
老舍 茶馆/龙须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