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说出下列食物的原产地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表现:
(1)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的传播
①玉米马铃薯:由观赏到粮食和饲料作物,17世纪玉米仅次于小麦传遍欧洲各国。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②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缓慢。
(2)玉米、马铃薯、辣椒在中国的传播
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人中国: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
从菲律宾传人东南沿海地区。
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
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辣椒
材料一:辣椒原产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进入中国,即隆庆-万历年间。……辣椒在亚洲的传播与葡萄牙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有 3 条路径:一是华北路线:浙江-江苏-山东,山东往北、往西传播;二是长江路线:沿长江西上,经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 再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陕西、云南、广西、广东传播;三是福建路线:传播速度非常缓慢, 与台湾路线在福建交汇。——整理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邹学校,朱凡
材料二:辣椒自从进入中国饮食,便是平民的恩物,价廉味重,下饭再好不过。二十世纪初从宜昌到重庆一线的纤夫,他们从事重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很大,因此需要补充蛋白质。可是精肉的价格又很贵,纤夫们消费不起,便只好吃些下水、不太新鲜的肉类。这些食材较为腥臭,因此需要用比较浓烈的作料盖过食材的本味,所以就有了“麻辣烫”“毛血旺”“红油火锅”一类的菜式,这一类菜式原本只在下层人民中流行。……“红锅馆子”菜式流行的时候正是抗战时期,中国东部的精英阶层大批涌入四川,他们原来习惯的筵席是吃不起了,小馆子还是可以常常光顾;这些内迁的各级官员、大学师生在战后回迁东南,也把来自四川的味道带到了各地。
——整理来源于《中国食辣史》
根据上述材料,总结辣椒在传入我国的路线以及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
入中国路线:陆路——西亚至新疆;海路——西、葡两国
受到欢迎的原因:代盐;掩盖腥臭味社会动荡,引起阶层变化,传统贵族饮食不适应普通市民;人口流动引起的饮食习惯的传播;烹饪方式改变,认知提高;种植成本低、价格低廉、食材易得等
土豆
国家 传入时间 大规模种植时间 国家 传入时间 大规模种植时间
西班牙 1565年 不详 荷兰 17世纪 18世纪
英国 1597年 18.19世纪 俄国 1697年(魔鬼的苹果) 19世纪中期
德国 16世纪 18世纪70年代 爱尔兰 16世纪末 17世纪上半叶
法国 17世纪 18世纪 丹麦 1642年(植物园) 1720年
土豆在中国的传播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
其他物种推广美洲 物种 影响
粮食类 小麦、大麦、水稻 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
水果类 丰富了美洲人的饮食结构
蔬菜类 黄瓜、豌豆
经济作物 影响美洲社会经济结构
畜禽 鸡、牛、驴、马、猪、羊等 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己十开六七矣。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滋,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1850)
材料二:“玉蜀黍,《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杆干以供炊,无弃物。”——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848)
材料三: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材料一:1845年,一场灾害悄然而至,仿佛一夜之间,那些郁郁葱葱的马铃薯田就变成“草木皆烂,荒芜一片”。导致马铃薯枯萎腐烂的瘟疫来源于一种被称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真菌,受感染的马铃薯变黑,在地底下枯死。爱尔兰的马铃薯产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第二年情况更糟,超过四分之三的马铃薯田绝收,爱尔兰马铃薯减产超过9成。1852年,爱尔兰800多万人口中,直接饿死或间接病死的有约150万人。
材料二:1957年,一趟航班从非洲安哥拉飞往欧洲葡萄牙,飞机上残余的猪肉制品被当成泔水,送往葡萄牙一家养猪场。这被认为是当年葡萄牙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源头。1971年有旅客携带未经检疫的香肠入境古巴,成为非洲猪瘟在当地暴发的源头。这波疫情让古巴损失惨重,全国共扑杀约50万头猪。随后,巴西、海地等美洲国家也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
材料三:200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组团到中国考察。临别前,中方送给对方一粒野生大豆种子。孟山都如获至宝,回去后,立刻用最尖端的技术,检测出高产和抗病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出这种大豆,并在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抢注了64项专利,连给它提供了研究基种的中国也得交专利费。如今我国90%的大豆依赖进口。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新旧世界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D
如图是《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据如图可知
A.清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新发展
B.中国综合国力保持着世界领先
C.小农经济阻碍新经济因素发展
D.中国逐步实现向工业社会转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