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纽约
1901年6月28日
您恭顺的
丁龙
“一个中国人”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先生:
谨此奉上一万二千美元现金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
1890年美国人口统计报告:
1857年出生,1875年首次来到美国,身份
(Chinese help);
华工,泛指于晚清时期前赴海外(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工作的华人工人以至苦力。
丁龙”年轻时的照片
“华人帮佣”
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七课《近代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区转移(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中区域文化的形成问题。
流动·冲突·融合
——从华工命运看殖民时代的人口迁徙与文化传播
16世纪-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刘伉编《世界综合地图集》
Q:16-19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还有哪些主要线路?与什么事件有关?
Q:结合教材,指出以丁龙为代表的华工去美国的线路有可能是哪一条?
Q:从人口流动范围和方向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呈现什么趋势和特点?
任务一:基于时空,梳理殖民时代人口迁徙的主要路线
材料二:
廉价,勤劳,聪明,守序,不惹事生非,能在艰苦乃至苛刻的环境中生存……华工的这些优点让雇佣他们的雇主觉得非常划算。
——《历史的温度》
任务二:依托史料,探究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遭遇及贡献
Q:近代华工为何要背井离乡赴海外工作?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的一则招工广告:
美国人都很富,他们希望并且欢迎中国人到那儿去。那里工资高,房子又宽敞。至于吃和穿,更是任你挑任你拣。你可以随时给亲友写信寄钱,我们保证信和钱都能安全邮到。那可是个好地方,没有官府,没有士兵,人人平等。现在那儿已经有许多中国人了,你不会感到陌生的。… …美国的钱多得很,随你花!”
—— [美]麦美玲,迟进之著.崔树芝译《金山路漫漫》
1868年《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材料三:
……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往来,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
集聚在船上的华工
我 出生于中国 。现年 。今与瓦加斯公司签订契约,条文如下:
①我保证乘公司指派的船赴古巴哈瓦那。
②不论他们派我到田间地头、村庄里还是私人家庭、工厂或任何地方,不论派我耕种、修路、种咖啡、打铁、当家仆还是任何其他工作,我都保证服从。
⑥在契约规定的8年里,我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如一地为东家效劳,决不找任何理由或借口从他手下逃跑。
材料四:中国劳工签订的“契约”(部分)
——选自董丛林著《华工史话》
Q:这份“契约”你愿意签吗?为什么?
Q: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
1.太平洋铁的路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
2.面对质疑声,华工的表现如何?
3.华工为美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Q: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
1.太平洋铁的路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
2.面对质疑声,华工的表现如何?
3.华工为美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有人说,太平洋铁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都有一个中国劳工的亡魂。
——《历史的温度》节选
Q:根据图片和材料,指出美国社会普遍对华工的态度?
摄于1869.5.10 ,庆祝太平洋铁路建成仪式
材料六:
中国人和黑人一样愚蠢,不配在民主社会中生活,现在要紧的不是讨论和做决定,而是付诸行动。
——1870年6月30日,《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材料七:
大部分华人在美国干着又脏又累的劳动,而要求的工资却很低廉……他们往往生活简朴,但经常寄钱回家,毫无落地生根之意。……排华运动的根源是美国人对中国和华人文化了解太少……由于种族歧视的存在,华人被侮蔑为“拖着长辫的怪物……华人没有一个经济、政治、军事强大的母国,无法“子凭母贵”……
——《美国历史上排华的若干原因 》
Q:结合殖民时代这一背景,思考排华运动发生的原因?背后的文化现象?
c
c
材料八:
丁龙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仅仅是众多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中的一个,他捐出来的是钱,但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对话的方式。
——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保罗·安德尔
材料九:
美国伟大的根源在于其初代白人殖民者即北欧人种的优越血统,他们有着新移民永远不会有的基因潜力。如果任由各国移民继续涌入,对种族、信仰和肤色的不同视而不见,那么白人拓荒者的血统将会断绝。
————华尔街律师兼优生学者麦迪森 格兰特
Q:概括两个观点的差异?
面对文化的冲突,你倾向哪一种态度?为什么?
不同的声音:
2019.5.10,美国犹他州金钉节拉开序幕,许多华人从全世界各地前往参与庆典,现场有多个环节致敬华工。
1943.12.17,维持了一个甲子的《排华法案》被正式废除。
2012.6.18,美国国会全票通过道歉法案,为《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律表示歉意。
2014.5.9,美国劳工部将铁路华工列入荣誉纪念堂,纪念他们的卓越贡献。
……
迟到的正义
2019.5.10 太平洋铁路接轨150周年庆典
1869.5.10 庆祝太平洋铁路建成仪式
Q:从没有华工的身影到共同庆祝,照片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
冲突排斥
融合认同
双方共同的努力
马克思提出著名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即破坏和重建),请结合这一理论,分析近代殖民背景下,人口迁徙对文化带来了影响?
要求:
1.前后同桌四人组队,根据学案上的材料和教材所学,提炼观点;
2.围绕观点,用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你的看法。
任务三:小组合作,讨论殖民时代的人口迁徙对文化带来的影响?
殖民活动
人口迁徙
文化冲突
文化削弱
文化融合
……
新的文化认同
(单向度)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