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20: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导 入
登高
杜甫
拟行路难

导入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元·范德玑《诗格》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开头
承接
转折
结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元·范德玑《诗格》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
开头
承接
转折
结尾
阅读律诗应关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间的起承转合。首联以登高眼前所见之近景为起,颔联承接以阔大之远景,并由空间联想到时间,颈联由景物转入人事,尾联在人事感慨上收结。
吟咏诗韵
渚(zhǔ)
萧(xiāo)
鬓(bìn)
潦(liáo)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诗人为何登高?
(二)诗人登高所见?
(三)诗人登高所感?
思考探究
(一)诗人为何登高?
思考探究
知人论世
安史之乱结束
763年
安史之乱结束四年,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
严武病逝,失去依靠,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夔州。
765年
卜居西郭浣花里,因得严武相助,过上一段难得安定的生活。
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享年五十九岁。
770年
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并写下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767年
(一)诗人为何登高?
思考探究
知人论世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风、天、猿啸、渚、沙、鸟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凛冽
身寒
心寒
辽阔
渺小
孤独
悲凉
凄哀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冷色调
清冷
凄凉
“晴空一鹤排云上”?
徘徊
哀伤
孤寂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仗工整
用字妥帖
音韵铿锵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与首联相比,颔联意境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是如何呈现这种大意境的?
(1)“无边”有无边无际之意,“不尽”有无穷无尽之感。诗人用“无边”形容落木,用“不尽”形容长江,使万千之景融汇笔端,登高所见尽收眼底。
(2)“萧萧”写草木摇落的声音,“滚滚”写长江奔涌的气势。落木而言“萧萧”,如闻秋风萧瑟,木落山空;长江而言“滚滚”,如闻涛涛水声,滚滚之势。
(3)落木萧萧,诗人描写的意境越是扩大,诗人就越感到渺小;长江滚滚,诗人描写的长江越是无穷,人生就越是短暂。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换成“落叶”好不好?为什么?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林庚《说木叶》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舒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流逝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杜诗七言律解意》
“荆卿《易水歌》,神彩全在‘风’字,此作亦尔。起手二字,是其得力处,惟风急故猿啸哀绝,鸟飞却回,落木为之萧萧,长江为之滚滚,此传神法。”
朗读首联和颔联,思考诗人选择“风”作为第一个意象有何艺术效果?
(二)诗人登高所见?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这一意象串联起首联和颔联。“天高”“猿啸哀”“渚清”“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意境的产生都因“风急”。秋风迅疾故能吹散浮云,使天空辽阔高远;因“风急”,猿啼更显哀绝;又因天空无云,江渚愈加清澈空旷;因“风急”,故飞鸟徘徊不定,落木为之萧萧,长江为之滚滚。
(三)诗人登高所感?
思考探究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所言“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指哪“八意”?(同桌合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八意:八悲、八难
(三)诗人登高所感?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万里,地辽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黄永武:“分作数层,层层入里,造成层波叠澜的境界。”
(三)诗人登高所感?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点出了季节的凄惨,但家乡悲秋又远不及在异乡悲秋,作客异乡的悲秋,又远不及久羁他乡,思归不得者的悲秋。若是年少气盛,志在四方,那么他的悲秋,又远不及百年齿落,垂老漂泊者的悲秋。若是身体健康,步履轻快,那么他的悲秋,又远不及身老多病,终年漂泊的悲秋。那年老体衰,终年漂泊者的悲秋,又远不及登台远眺,满身萧然的悲秋。况垂老漂泊的人,登台远眺,又远不及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者的悲秋。诗中用意不断累积,层层深入,直至感情完全饱和,到最终的喷涌而出,令人惊叹不已。
(三)诗人登高所感?
思考探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呈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同桌相互交流)
诗句 行为 心理 肖像 神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诗人登高所感?
思考探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既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
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杜甫个人的漂泊,那么诗人的“忧国之愁”是如何体现的?
诗人描写的雄浑苍凉的秋景其实是国家动乱的暗示。“秋”既是自然之秋,是人生之秋,亦是国家命运之秋。而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也与国家多难的背景密不可分。
1.背诵全诗。
2.胡应鳞《诗薮》曾引用元人评此诗语:“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请你选择诗中的一句或一字,以“奇”为核心特点,写一段文学短评。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