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3
课时
·
气 候
八年级 上册 第二章
·
·
第二课时 气候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我国气候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主要特征。
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温
降水
气候两大要素=
+
>20℃
<0℃
寒
冷
高温
温
和
<20℃>0℃
50-100mm
<50mm
>100mm
湿润
少雨
多
雨
温故知新
20°C
0°C
100mm
50mm
描述气候特点方法:
夏季 高温 多雨,
冬季 寒冷 少雨
季节
季节
降水
气温
降水
气温
气候 =
季节
+气温
+降水
温故知新
说出中国的气候类型
总结中国气候特点
结论一:气候复杂多样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观察思考
找出东部和南部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思考
结论一:季风气候显著
总结中国气候特点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气候的垂直变化
自主学习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总结归纳
海口·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海口
重庆·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重庆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漠河·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漠河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稀少
吐鲁番·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吐鲁番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
降水较少
五道梁·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五道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使南北温差加大
合作探究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陆因素
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从东南到西北,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合作探究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形因素
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迎风坡
背风坡
合作探究
(1)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其水汽来源__________洋的__________(风向)风和__________洋的__________(风向)风。如果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___灾害。
(2)冬季,我国盛行__________(风向)风和__________(风向)风,冬季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
(3)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试从地形角度探究其原因。
四川盆地周围分布有高大山脉,可以阻挡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流。
巩固提高
夏
太平洋
东南风
印度洋
西南风
水旱
东北风
西北风
寒冷干燥
锋面雨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干冷空气
暖湿空气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位置主要是随着夏季风的进退、锋面的移 动而移动的。雨带移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降雨天气,进入雨季。
拓展提高
冷气流
暖气流
五月份我国锋面雨带的形成
南部沿海地区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并与南下的冷风气流形成锋面雨,出现雨季。
拓展提高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湿气流北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冷气流逗留徘徊,常常阴雨连天,此时正是梅子成熟季节,形成梅雨季节
梅 雨
拓展提高
六月份我国部锋面雨带的形成
伏 旱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湿气流进入华北、东北地区,形成的雨季带继续北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拓展提高
七、八月份我国锋面雨带的形成
暖气流
冷气流
拓展提高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八月份来自北方的冷干气流南进,而暖湿气流减弱,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降水的时间及区域变化情况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9月
总结归纳
夏季风弱
雨带推进迟缓,在南方徘徊
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期长;北方少雨
“南涝北旱”
夏季风强
雨带迅速推至北方,在北方滞留时间长
长江中下游平原“空梅”;北方多雨
“北涝南旱”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造成旱涝灾害
拓展提高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 风 区
非 季 风 区
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脉
冈底斯山脉
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拓展提高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不同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性质
季风名称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海洋→陆地 性质
冬季风
夏季风
亚欧大陆内部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北风
偏南风
从陆地吹向海洋
从海洋吹向陆地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拓展提高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长江以南地区山青水秀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
夏季风给长江以南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合作探究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
拓展提高
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拓展提高
梅 雨
拓展提高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霉雨)。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巩固提高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均频繁发生旱灾。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巩固提高
归纳整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
淮 河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合作探究
秦岭
淮河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合作探究
气候特征
影响因素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东部
西北部
青藏高原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
知识小结
1.我国同时引进世界上的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你认为下列哪一地区能使这些动植物同时生存(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横断山区 D.太行山区
2.家住哈尔滨的李昊小朋友与远在海南旅游的爸爸进行视频聊天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而他爸爸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C
B
3.锦州市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达标检测
D
3.我国在建筑上呈现南尖北平的形式,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
A.降水的多少 B.地势的不同 C.气温的高低 D.植被的不同
A
4.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爱吃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 )有关?
A.气候火热,特别是夏季炎热 B.气候潮湿,特别是冬季阴冷潮湿
C.温差大 D.冬季寒冷
B
5.五道梁镇位于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地高天寒,四季皆冬。
影响该地气候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大气状况
C
达标检测
6. 导致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风的影响 B. 夏季风的影响C. 季风的影响 D. 纬度位置的影响
7. 我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其具体表现是( )
A. 冬季,我国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B. 夏季,我国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
C.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D.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
B
C
8. “祖国大好河山,横跨春夏秋冬”,此条评论反映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A. 海洋性气候显著 B. 大陆性气候显著
C. 气候复杂多样 D. 季风气候显著
达标检测
A
C
C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