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特训(专项训练)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小明骑电动车小时行1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2小时行多少千米?
2.莉莉买了一套衣服共花了12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价格的,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3.甲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3小时,乙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5小时,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几小时相遇?
4.李苗同学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60页,第二天又读了剩下的后还剩40页没读。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六一班参加书法小组的有32人,参加合唱的人数是书法小组的,是阅读小组的。参加阅读小组有多少人?
6.一堆沙,运走了它的,还剩30吨,这堆沙一共有多少吨?
7.修一段路,如果甲队单独修,平均每天可修220米;如果乙队单独修,需要9天。现在甲、乙两队合修,6天正好修完。这段路长多少米?
8.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记者分头走进学校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六(1)班张韵去年看了40本书,是李明的,王蒙去年看书的本数是李明的倍,王蒙去年看了多少本书?
9.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324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3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六年级有学生30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年级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用方程解)
11.某商店运进一批大米,上周已经卖出了35吨,还剩下没有卖,商店运进的这批大米有多少吨?
12.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小时加工了96个,张师傅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13.王老师为学校购买桌椅,所带的钱正好可以买12套桌椅。王老师实际只用了所带钱数的,买了8张桌子和10把椅子。已知椅子单价是60元,桌子的单价多少元?
14.李军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0页,第二天读了余下的,还剩下20页没读,李军一共读了多少页?
15.科技小学开展“保护环境,回收废纸”的活动,上个月五、六年级共同回收废纸80 kg,其中五年级回收的废纸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各回收废纸多少千克?
16.涛涛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这时还剩95页没有读。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17.小明的年龄比爷爷年龄的还小3岁。小明今年15岁,爷爷今年多少岁?(列方程解答)
18.暑假期间,小杰帮妈妈做家务得到了一笔零用钱。开学时,他买学习用品花了总零用钱的,买课外读物花了总零用钱的,剩下的零用钱全部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如果小杰向灾区捐了90元,那么他的这笔零用钱一共有多少元?
参考答案:
1.60千米
【分析】已知小明骑电动车小时行12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求出小明的速度是多少,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出小明2小时行多少千米。
【详解】
=30×2
=60(千米)
答:照这样的速度小明2小时行6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它们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上衣价格为70元,裤子价格为50元
【分析】莉莉买的裤子和衣服价格相加得到120元,可先设上衣的价格为x元,则裤子价格为x,再列出等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设上衣的价格为x元,则裤子价格为x元。可列出方程:
,
即上衣价格为70元,裤子价格为:(元)。
答:上衣价格为70元,裤子价格为5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列方程解决问题及分数除法,解题的关键是先设上衣价格为未知数,列出等式,进而得出答案。
3.小时
【分析】将全程当作单位“1”,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3小时,乙车从B城市到A城市要行驶5小时,则甲每小时行全程的,乙每小时行全程的,所以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每小时共行全程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两人相遇时间是1÷(+)分钟。
【详解】1÷(+)
=1÷
=(小时)
答:小时相遇。
【点睛】在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的基础上,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解答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4.180页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剩下的1-=正好是40页,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除法算式求出第一天读后剩下的总页数,再与第一天读的页数相加即可。
【详解】40÷(1-)+60
=40÷+60
=180(页)
答:这本书一共有180页。
【点睛】明确第一天读后剩下的正好是40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第一天读后剩下的总页数,再进一步解答。
5.44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书法小组的人数×=合唱的人数”,据此求出合唱的人数;“阅读小组的人数×=合唱的人数”,据此用合唱的人数除以,即可求出阅读小组的人数。
【详解】32×÷
=40÷
=44(人);
答:参加阅读小组有44人。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75吨
【分析】把这堆沙子看作“1”,运走的占全部的,则剩下的占全部的(1-),求“1”用除法。
【详解】30÷(1-)
=30÷
=75(吨)
答:这堆沙一共有75吨。
【点睛】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量÷对应的分率。
7.3960米
【分析】首先根据乙队单独修需9天,求出乙队的工作效率,然后求出乙队6天修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以及甲队修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甲队6天修了多少米路,进而求出这段路长多少米即可。
【详解】1-×6
=1-
=
220×6÷
=1320×3
=3960(米)
答:这段路长3960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本题关键是求出乙修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8.75本
【分析】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用40除以
就可计算出李明看的的总本数,然后再用黎明看的总本数乘即可得到王蒙看的本数。
【详解】40÷×
=50×
=75(本)
答:王蒙去年看了75本书。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的叙述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即可。
9.48千米
【分析】设:乙车的速度为x千米,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甲车速度为x千米,3小时候两车相遇,乙车3小时行驶3x千米,甲车3小时行驶3×x千米,甲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正好等于总路程,列方程:3x+3×x=324,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乙车速度为x千米,则甲车速度为x千米
3x+3×x=324
3x+x=324
x=324
x=324÷
x=324×
x=60
甲车每小时行驶×60=48(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找出相关的量,列方程,解方程。
10.男生180人 ;女生120人
【分析】设男生人数x人,则女生有x人,根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六年级总人数,列出方程求出男生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详解】解:设男生人数x人。
x+x=300
x×=300×
x=180
300-180=120(人)
答:六年级有男生180人,女生120人。
【点睛】关键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字母表示出女生人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11.105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卖出的占大米总量的1-,正好是35吨,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除法算式解答即可。
【详解】35÷(1-)
=35÷
=105(吨);
答:商店运进的这批大米有105吨。
【点睛】明确已知量35吨对应的分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60个
【分析】求张师傅平均每小时加工个数,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96÷=60(个)
答:张师傅平均每小时加工60个。
【点睛】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3.90元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2套桌椅的钱数×=10把椅子的钱数+8张桌子的钱数”,据此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桌子的单价x元;
12(60+x)×=60×10+8x
(720+12x)×=600+8x
528+x=600+8x
x=72
x=90;
答:桌子的单价90元。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式,据此列方程解答。
14.88页
【分析】根据“第二天读了余下的”可知,未读的20页占余下页数的(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余下的页数,进而求出第二天看的页数,再与第一天看的页数相加即可。
【详解】20÷(1-)
=20÷
=28(页);
80+28×
=80+8
=88(页);
答:李军一共读了88页。
【点睛】明确未读的20页占余下页数的几分之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进而求出余下的页数。
15.五:30千克,六:50千克
【分析】把六年级回收废纸的质量看作单位“1”,其中五年级回收的废纸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一共回收废纸(1+),(1+)对应的具体数量是80kg,用80÷(1+)求出六年级回收废纸的质量,进而求出五年级的回收废纸的质量;据此解答。
【详解】80÷(1+)
=80÷
=50(kg)
80-50=30(kg)
答:五、六年级各回收废纸30千克、50千克。
【点睛】此题关机是把六年级回收废纸的质量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具体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
16.150页
【分析】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都是以这本书为单位 “1”,那么还剩下这本书的,量率对应求 单位“1”。
【详解】
(页)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150页。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数除法应用题,在用量率对应求单位“1”时,量和分率一定要相互对应。
17.爷爷今年63岁
【分析】由题意知:爷爷年龄的减去3岁就是小明今年的年龄15岁。据此解答。
【详解】解:设爷爷今年岁,
答:爷爷今年63岁。
【点睛】找出“爷爷年龄的减去3岁就是小明今年的年龄15岁”这个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400元
【分析】把小杰的零花钱的总数看成单位“1”,买学习用品花了总零用钱的,买课外读物花了总零用钱的,那么向灾区捐款的钱数就是总钱数的(1--),它对应的数量是90元,由此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小杰的零用钱一共有多少元。
【详解】90÷(1--)
=90÷
=400(元)
答:小杰的这笔零用钱一共有400元。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找出数量对应了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