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2.5《地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2.5《地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31 20: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2单元第 5课《地球》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模拟实验等,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2.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目标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科学仪器,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地球。
二、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1.由地球仪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是圆形的球体。
2.但是在古代没有地球仪,所以古代的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非常的漫长,那古代人究竟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他们又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 14页填一填我们手中的地球形状统计表。谁起来说一说你的统计情况?
3.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四个观点,你觉得哪个观点的解释是合理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你觉得它合理在哪里?月食是什么意思?月亮被天狗吃了吗?月食时,地球挡住了月球,于是地球的影子就是投射到月球上。为什么投射的影子是弧形就推测地球边缘是弧形呢?投射出来的是谁的影子?影子是弧形所以推测地球也是一个弧形的球体。(发生月食时,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的阴影边缘总是圆弧形的,因为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阳光,所以人们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4. 既然第四个观点是正确的,那其他的三种观点有哪些地方解释的不合理呢?
观点一:地球是球体,他说是平的不对,地球是球体是我们人类后来学会的知识。以前的古人知不知道?他们只能用眼睛去观察大地,我们来观察观察地面,地面是不是平的?所以古人用眼睛直观地看到地面是平、方的的,如果天是方的。如果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天和地之间该如何结合在一起呢?所以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不合理。这也告诉我们,有时候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
我们一起来看第二种观点,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出港时则相反。由此,人们开始认为海面不是平的。那这个观点合不合理呢?我们共同来论证一下,怎么论证呢?他们在观察帆船回港是先看到船帆,后看见船身,由此推测海面不是平的,我们就反过来验证一下,模拟一下海面不是平的时,帆船回港还能不能看到刚刚描述的情景?如果能?则说明他们的推测是对的,如果不能?就说明他们的推测是错误的,我们就通过实验一起来验证一下。
5.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第一组实验器材观察观察。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张蓝色的卡纸和一艘小船,我们可以怎样论证呢?这两张蓝色的卡纸可以模拟什么呢?我们要怎么模拟不平的海面?怎么做弧形?那另一张卡纸呢?可以固定海面。那我们应该怎样把海面固定在蓝色的卡纸上?在实验时,我们需要一名船长、一名记录员和四名观察员。在做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观察员要平视。视线要与海面的最高点保持齐平。
(2)船长要控制开船的速度,不要太快。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同学们的实验已经做完了,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发现?帆船在球面上行进出港的情况符合描述的现象,地不是平的,它可能是球体。这是人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推测和论证。但光有推测可是远远不够的,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决定亲自去验证一下。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我们一起来看看。
6.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巴西,第二年到达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之后横渡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船员们继续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最终回到了西班牙,他们用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体。接下来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模拟的环球航行。
(1)在地球仪上重走一遍麦哲伦航行的路线,并找出麦哲伦航线的主要停靠点,插上一面小旗。
(2)用红线按航行的路线把小旗连接起来,红线的首位要相接,把它打一个结系起来。
(3)最后取下红线和所有的小旗,不要拆开红线上打的结,观察一下红线的形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好,各小组请准备,环球航行之旅开始启航。
(4)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红线呈环状,这是因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行进,最终又回到了起点。由此,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又进了一大步,我们用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7.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地球的形状。2022年 6月,我国神舟 14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太空,这是我国第九次载人航天飞行,再一次为我们带回了地球的影像,我们一起来看看。航天员们站在太空空间站上观察到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航天员们在太空的观察确证了地球是球体。
8.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探索,历经了直观、推测、实践、确证等过程,最终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真是漫长而曲折。
三、概念运用,信息拓展
1.除了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16页,找一找地球还有哪些奥秘?
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地球自己会发光吗?光从哪里来?什么样的天体被称为行星?所以,地球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3. 刚才我们通过阅读知道了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是因为地球表面只有蓝色吗?还有什么颜色?
(1)那图片中白色、蓝色、绿色、咖啡色的部分可能是什么?
白色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可能是海洋,绿色可能是植被,比如森林、草原等,咖啡色是没有植被的陆地,可能是荒漠或沙漠。
(2)刚才我们看视频时,可能有的同学发现了白色部分一直在不停变化,因为他们是云层或冰川,它们的面积会随着天气或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仅仅来观察观察这些不发生变化的部分,蓝色、绿色、咖啡色的部分,他们的面积哪个最大?蓝色部分,也就是海洋,它占地球的绝大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所以地球才被称为蓝色星球。而我们的陆地面积仅占约 29%,别看它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实际面积也非常广阔,而且它分为七大洲,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仔细研究研究这七大洲以及他们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并进行一个模拟实验,做一个地球。实际去模拟模拟,看看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是漫长的。地球表面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绿色的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咖啡色可能是(荒漠),白色可能是(云层或冰川),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海洋)。看来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小组长拿出我们的小组评价表,对小组成员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下课之后请把它交给老师。
2.但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关于张衡的浑天说啊,他是与现代的宇宙观最为相近的学说,而且浑天说比西方同时期的理论要先进很多,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上千年,请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阅读手中的资料,仔细研究研究张衡的浑天说,体会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宇宙中的地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起航,探索神秘的月球。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设计
地球
直观—推测—实践—确证漫长而曲折
71% 海洋行星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