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备课】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秋备课】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12-14 10:55:43

文档简介

升华和凝华
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2·1·c·n·j·y
2.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干冰液化放热 B.干冰熔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C。本题考查升华的应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故选C。21cnjy.com
3.(2013·泰州中考)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21世纪教育网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固态的,一般出现在秋末冬初,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21·世纪*教育网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21世纪教育网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解析】选C。本题考查水循环现象。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积雪吸热熔化成水。21·cn·jy·com
5.(2014·铁山月考)家用灯泡采用钨作灯丝,是因为钨具有较高的     。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先      后      在灯的内壁上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通电很长时间导体的温度会升高。家用灯泡采用钨做灯丝,是因为它的熔点很高,即使通电时间较长也不会熔化;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灯泡内壁,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了灯的内壁上。
答案:熔点 升华 凝华
6.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     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的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现象。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www-2-1-cnjy-com
答案:吸收 凝华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春晚舞台上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2-1-c-n-j-y
【学生自答】
①舞台上的“白雾”是气体。
②由于干冰升华形成的。
【教师点评】
①错误:“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液体。
②错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正确答案】
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21教育网
3.4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一 升华和凝华
冬季北方晾在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大雪后堆起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放入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甚至消失了,这些现象都是物质开始是 (填状态),发生变化后并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 (填状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练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www.21-cn-jy.com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21·世纪*教育网
练2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D.水结成了冰
冬天,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现象都是 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的 。21教育网
练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练2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阅读课本64页想想做做,并观察碘升华实验视频,完成下面的问题。
将装有碘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   ;这是碘发生了 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   ;这是碘发生了 现象。
练1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曾经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2·1·c·n·j·y
二 云、雨、雪、露、霜的形成
云是水蒸气遇冷 成的小水滴或 成的小冰晶。
雨是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 小水滴,降落到地面。
露是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 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小冰晶。
雾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尘埃上形成的。
当堂训练21世纪教育网
1、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这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2、在有微风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现象,这是?????????所成的。21·cn·jy·com
3、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先成冰,冰衣服变干是_____直接________成_______。?
4、灯泡变黑是钨在高温下先_______成钨蒸汽,再遇冷______成为固态钨附到灯泡壁上。
5、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 态 “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 态“烟”;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 态“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烟”是水蒸气________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_________所形成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为了除去洗手间的异味,常在卫生间放入卫生球,卫生球发出的刺激气味的同时体积变小,最后消失,则卫生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  ) A. 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8、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9、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21cnjy.com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1、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凝固、液化、凝华?? D.熔化、汽化、升华 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3、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 A.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露是空气中水蒸汽的一种汽化现象????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 C、雪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升华现象???? D、雨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固现象 15、去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高/低)。
16、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热;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在嘴里变成水:_________,______热;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热;
5)放在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_________,______热;6)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1世纪教育网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故事1:1779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2·1·c·n·j·y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思考讨论: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试一试:你能举出生活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例子吗?
推进新课
一、实验演示:碘的物态变化
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21cnjy.com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后状态变化情况。www.21-cn-jy.com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二、升华和凝华
1.师生归纳总结:(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碘。
(1)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紫色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2)移开酒精灯,紫色蒸气逐渐减少而消失,酒精灯加热,紫色蒸气又重新出现,蒸气上升而消失。提问:紫色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蒸气上升消失到哪里?
(3)移开酒精灯待蒸气消失后,取下烧瓶,让学生看烧瓶底部,有一层碘的晶体。提问:这层紫色物质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层物质?  21*cnjy*com
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加热,而是对外放热。【版权所有:21教育】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活动体验:碘与指纹破案:
在侦破案件时,常常需要从现场提取指纹,下面请大家模仿做一个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宜小火以减缓碘升华的速度)烧杯(先用玻璃片盖住)中的碘颗粒,待烧杯中出现紫色气体时,将玻璃片拿去,用按有指纹(但看不见)的白屏靠近烧杯口并不断来回移动,注意观察白屏上有没有指纹显现出来。请同学们动手做这个实验,当一回小小侦探家。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动手实验。不少学生惊呼指纹能显示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解释提取指纹的道理。)
3.知识迁移,学会运用
学生举例,交流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霜、冰花、旧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分别判断出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如雪、冰雹的形成,冰冻衣服也会干,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卫生球逐渐变小、消失、有气味等)
(1)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2)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拓展】
干冰及其应用
干冰,虽然它的名字带着一个冰字,却和水结成的冰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它是由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形成的。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瓶里,再加压,它就会变成和水一样的液体了,如果温度再低一些,那么二氧化碳就会变成白色的、好似雪花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干冰。这种固体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成气体,这大概是大家叫它干冰的原因吧。干冰的温度可达-78.5 ℃,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雾。摄影棚里的云雾缭绕的景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形成的。
干冰具有良好的制冷作用,因此可以用来保鲜食品,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闷热的夏天有时迟迟不下雨,这种情况下就可将装有干冰的炮弹射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一会儿大雨就倾盆而下。
仔细观察下图并作出解释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零下78.5 ℃,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的冰状胡须。
解析: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
【多媒体展示】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具体过程: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逐渐变大就形成雨落了下来。
让学生解释人工降雨,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指出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①给食品降温,②在舞台上制造“白雾”等。
舞台“白雾”: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烟”效果。
制冷防腐: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它就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常见的自然现象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1)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21*cnjy*com
(2)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不是冰的熔化现象。
(3)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化为固体。
(4)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5)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 ℃的高空,凝结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思考题: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凝华过程要放热,而水蒸气能够向空气中放热的条件是气温低于水蒸气温度,故只有在足够低的气温下,水蒸气才会凝华成霜,因为下霜时气温较低,人常感到冷。下雪天气温度本来就低,下雪后,雪在熔化时要向周围空气吸热,而使本来较低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而雪后寒。
学生自由阅读:STS“水循环”
提出要求:(1)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完成课本图3.4-2水的三态联系填空。
(3)思考问题:水为何珍贵?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4)对自己家里的用水进行调查,如每天用水情况(估计),洗衣用多少水,洗澡用多少水,抽水马桶用多少水等等,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预测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如果完成实施后每月能够节约多少水?可以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饭桌上冒出的热气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棒冰冒的“白汽”,这是棒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答案:A
2.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答案:D
3.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窗户玻璃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关于“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答案:A
4.下列物态变化中,在吸、放热的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A.熔化、汽化       B.液化、熔化
C.凝固、液化 D.凝固、汽化
答案:C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解析:物态变化的考点关键是明白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的变化;冰变成水是熔化,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水变成冰是凝固,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是凝华。解决物态变化的关键是要知道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樟脑丸是固体,变小了是因为固体变成了气体,所以是升华现象,故A对;冰是固态,池塘上的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故B错;水是液态,洒在地板上的水干了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霜是固态,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由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6.(山东济宁)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解析: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A项,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由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B项,“白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项,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答案:C
7.(江苏连云港)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时,气象部门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干冰在空气中,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B选项正确。2-1-c-n-j-y
答案:B
8.(山东菏泽)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汽化(或蒸发) 液化(或凝华)
9.(江苏扬州)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 凝华 液化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21·世纪*教育网
规律总结: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规律及其应用,大家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本身,还学到了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感受了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生活、生产、科技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
1.物质的熔化吸热的应用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21教育网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21·cn·jy·com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来源:21cnj*y.co*m】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2.物质的汽化吸热的应用
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出处:21教育名师】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擦酒精为中暑病人缓解症状:给中暑病人擦酒精,酒精容易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酒精蒸发快,从病人身上带走热量快,使中暑病人缓解症状。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快: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的工作,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沙漠羊皮袋:在沙漠里旅行的人,常用一个羊皮袋来装水,由于羊皮袋中的水不断地渗出,然后蒸发,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袋中的水温度较低,虽然气温较高,但是水喝起来清凉可口。
夏天食物放在水缸中防变质: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质,常把饭菜放入菜盆,再把菜盆放入水缸中,让菜盆浮在水面上。由于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水缸内的温度降低,从而使饭菜的温度降低,不至于使饭菜变质。
手术麻醉: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 ℃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
冰箱制冷: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一种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至冰箱的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工作时,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冷凝器)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的管子(蒸发器),在这里进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内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空调的制冷也是这个道理。
热棒: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路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不至于使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热管: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强大的装置。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的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变成气体,气体沿内管运动到另一端(冷端)。而冷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气体就会因放热而液化,被冷凝的液体又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如此循环,热管的热量就不断地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发射火箭保护发射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池中的水迅速发生汽化,水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不至于使发射台的铁架温度升的很高而熔化,从而保护了发射架。
3.物质的升华吸热的应用
干冰冷藏食品: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舞台烟雾效果:在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由于向空气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使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烟,这样就造成了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人工降雨:人们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就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手术麻醉: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医学科研上,现代医学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即把干冰放在部分组织(如疣子)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总之,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在生活、生产、科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产、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件19张PPT。美丽的雪景导入新课雪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
它是怎样形成的?霜雾淞 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气态固态液态 凝固熔化液
化汽
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呢? 前面我们学习了固态与液态之间、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还记得吗?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目标 碘的实验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生活中的物理升华固态樟脑丸气态 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冷的玻璃)升华钨丝
(固体钨)钨蒸气固体钨凝华(受热) 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晾干了,这是为什么?生活中的物理升华冰水蒸气 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怎样形成的?生活中的物理凝华室内
水蒸气冰花(冷的玻璃)雪生活中的物理霜凝华凝华凝华水蒸气小冰晶(遇冷)雾淞固态液态气态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小 结 1.做碘的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说
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由此可以推断气体凝华时要__________。
2.固态 的二氧化碳升华时能够___________热量,所以常用它来使运输中的仪器__________ ,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3.冬天,戴眼镜的人喝开水时,镜片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现象,冰棒的包装纸上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放热 吸收大量降温液化凝华巩固练习 4.填上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__________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成针状的霜: __________
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__________
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凉干: __________升华凝华液化升华 5.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 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 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A 6.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 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 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 用“干冰”升华吸热D 7.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消失,烧瓶里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象说明( )
A. 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 升华、凝华都要放热
C.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 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C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