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传说4 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他是 (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教民农耕”“尝百草”可知这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炎帝。
2.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周口店 B.涿鹿 C.阪泉 D.西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役是炎黄二帝战胜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
3.当今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1.96%。汉族的前身是
( )
A.戎族 B.鲜卑族 C.蚩尤部落 D.华夏族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族是由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黄炎联盟不断繁衍、融合邻近部落而构成的华夏族逐渐发展而成的。
【概念链接】华夏:“华夏”一词的来历,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后来和燕山脚下的龙图腾标志的部族,形成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所以有“华山玫瑰燕山龙”演变发展为“夏商周及晋文公”之说。“夏”即历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称,《大百科全书》说是“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称为夏族。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华夏”之说,这是关于“华夏”一词的最早记载。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人这样亲切地赞颂黄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它是中国最早人类的发源地
B.它灌溉了大批良田,千秋万代造福中国人民
C.我们的祖先全靠黄河的养育
D.中华民族早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半坡原始居民到炎帝、黄帝,再到尧舜禹,他们的生活区域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早期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因此,“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早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
5.黄河,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它是一部滚动的民族史,一部炎黄子孙的家谱!在这部“家谱”的源头有哪两位先祖( )
A.炎帝 蚩尤 B.黄帝 舜
C.黄帝 炎帝 D.大禹 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炎帝和黄帝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战败后归顺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6.根据禅让传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舜→尧→禹 B.尧→禹→舜
C.尧→舜→禹 D.禹→舜→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舜、禹相继担任。
7.“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具备的条件是( )
A.父子关系 B.母女关系
C.有德有才 D.叔侄关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禅让制是推举有德有才的人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而不是推举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8.苏辙的《涂山》:“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 (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尧
【解析】选C。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可以判断是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指出材料中“轩辕”参加过的两次战役名称及交战双方。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炎帝和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皇亲国戚,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海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2)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炎黄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
材料三
(3)大禹治水与其父亲治水有何不同,这体现了禹怎样的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体现了禹怎样的品德?
(4)从大禹治水的事件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概括能力。第(1)题,材料中的“炎帝”“蚩尤”“阪泉”“涿鹿”等是解题的重要信息。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夏族的形成及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记忆、运用和拓展。第(3)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答案:(1)“轩辕”指黄帝。与炎帝发生过阪泉之战,联合炎帝与蚩尤进行过涿鹿之战。
(2)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奉为人文始祖,中华儿女祭祀炎黄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华夏儿女对炎黄的崇敬与怀念。
(3)不同:鲧治水用堵塞的办法,而禹用疏导的办法。
精神:创新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品德:不辞辛劳、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4)不拘泥于传统思维,要有创新意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等。(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2张PPT。第3课
远古的传说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汉族的前身和人文始祖。
(2)“禅让”涉及的人物及其含义。
(3)大禹治水的方式及结果。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生活区域:_____流域。
2.部落战争:
(1)_____之战。
①交战双方:_____与_____。
②战争结果:炎帝战败,归附黄帝。
(2)_____之战。
①交战双方:蚩尤部落与黄炎联盟。
②战争结果:_____战败被杀。黄河阪泉炎帝黄帝涿鹿蚩尤3.历史影响:_________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_______是汉
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___________为人文始祖。黄炎联盟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图文要点】【易错提醒】“黄帝”不要错写为“皇帝”。部落首领与部落联盟首领不同。二、禅让的传说
1.过程:___→___→___。
2.含义:民主推选_________首领的制度。
三、治水的传说
1.概况:___挖沟开渠,把洪水疏导到江河中去。
2.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
【要旨提醒】黄炎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帝时期。尧舜禹部落联盟禹 【判断抢答】
1.远古时,活动于长江流域的由炎帝和黄帝领导的两个部落十
分有名。( )
提示:远古时,活动于黄河流域的是由炎帝和黄帝领导的两个
部落。
2.部落战争是部落融合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
提示:例如,黄帝打败炎帝,炎帝归附黄帝,双方融合结成部
落联盟,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又打败蚩尤部落,进一步发
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体
是由黄炎联盟发展而来的。( )
提示:黄炎联盟结成后,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华夏
族的主干,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
4.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
能”的情况相符。( )
提示:“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是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
们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为社会服务,尧舜禹时
期,“选贤与能”,实行“禅让”。√√5.传说与史实是一致的,都是真实历史的再现。( )
提示:远古传说是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在远古传说时代,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战后结盟并联合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大禹因治水有功受到人们的尊敬。探究主题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探究思考】
(1)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分别活动于哪一区域?这三个部落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区域: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在东方。
变化: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涿鹿之战,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通过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中华民族为什么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参考答案: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或文化)的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探究主题2 禅让的传说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相传,舜在正式继位以前,把权力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避居不出。然而,天下民众却拥戴贤能的舜。同样,禹也曾把权力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商均缺乏才干,禹终于成为舜的继承人。【探究思考】
(1)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参考答案: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尧舜的禅让有哪三个阶段?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推举、考察、接班三个阶段。
通过民主推选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3)禹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为何会享有崇高的威望?大禹治水的成功给人以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原因:禹有杰出的才能:治水成功,使人民安居乐业。禹还有高尚的品德:为治水劳身焦思,顾不上家庭。
启示: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多变,有创新精神;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奉献精神;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们应树立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