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名师推荐】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上册课件+一课一练: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文档属性

名称 【金榜名师推荐】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上册课件+一课一练: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8 08:55:50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诗句中的“乱如麻”可知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
2.下列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并为当地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他们和南方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辛勤劳动,推动了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据此判断,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概念链接】“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指长江以南,狭义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教材里所指的应为广义的江南。
3.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三国时期,这里也曾因一种手工业而著名,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  )
A.越布 B.舰船
C.蜀锦 D.青瓷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国时期,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
4.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请你判断它大概最早出现在 (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解析】选D。解答本题注意“最早”这一条件限制,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北方大批工匠来到南方,南方手工业迅速发展。吴国的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够大量生产各种精致的青瓷。
5.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三大造船业中心就能建造乘载数百人的大舰船。此三大造船业中心是 (  )
①侯官 ②建康
③临海 ④番禺
⑤成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国时期,孙吴的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建造乘载数百人的大舰船,侯官、临海和番禺是三大造船业中心。
6.“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以后,西晋一度统一全国。
7.我国古代农作物的种植格局一直是“北麦南稻”,但是从某一时期开始发生了改变,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逐渐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那么,“某一时期”指的是 (  )
A.秦朝 B.汉朝
C.三国 D.东晋南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民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8.它是“六朝古都”,也曾被看作是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它”指的是 (  )
A.洛阳 B.成都
C.建康 D.长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东晋南朝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南方的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其中建康由昔日的偏远小县城发展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因此说它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9.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广种水稻,并开辟了大量湖田
B.江南的丝织业发展起来
C.发明“灌钢法”
D.商业和城市发展缓慢
【解析】选D。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大都会建康的出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据此分析,A、B、C三项符合史实,D项表述是错误的。
【方法探究】否定型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0.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 (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选项是 (  )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第(1)题,由材料一中“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等有效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第(2)题,依据材料二的表述,不难知道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的史实。第(3)题,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由此便可得出本题答案。第(4)题,可以从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入手,进行归纳。
答案:(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北人南迁。C
(3)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4)如: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题意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9张PPT。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吴蜀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表现(吴国的农业、手工业,蜀国的发展)。
(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
1.背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控制着南方。
2.孙吴开发江南:
(1)原因。
①北方人民大批迁往南方。
②人民的辛勤劳动。
③南方优越的_________和丰富的_____。
④_________组织军队和百姓屯田,开垦荒地,推广_____。自然条件资源孙吴政权牛耕(2)表现。
①农业:长江沿岸和_________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②手工业:
a.纺织业: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会稽
一带出产的_____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的发展。
b.制瓷业:能生产各种相当精致的_____。
c.造船业:_____、临海和_____是吴国三大造船业中心,能建
造乘载数百人的大舰船;230年,吴国的_____、诸葛直率万人
乘舰船到过_____。太湖周围织造麻布越布青瓷侯官番禺卫温夷洲3.诸葛亮治蜀:
(1)背景: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_____治理蜀国。
(2)措施。
①恢复和发展_________的经济。
②稳妥地处理_________。
(3)影响:使_________得到初步开发。刘禅成都平原民族关系南中地区【图文要点】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1.背景:
(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以后,_____一度统一全国。
(2)西晋灭亡后,___________先后统治南方。
2.原因:
(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
(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_________。
(3)社会_________。
(4)南方人民利用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西晋东晋和南朝发展经济相对安定3.表现:
(1)农业:广种_____,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
(2)手工业:_____、制瓷、矿冶、_____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3)商业和城市:_____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它的变化可以说是_________开发的一个缩影。
【要旨提醒】南方的初步开发,为全国的统一和经济重心的南
移奠定了基础。水稻织锦造船建康江南地区【判断抢答】
1.三国时期,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手工业是造船业。
 ( )
提示:三国时期,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
稽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
2.东汉末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等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
 ( )
提示:220年,曹丕建魏是三国时期的开始,东汉时代的结
束,卫温、诸葛直等人到达夷洲是在230年,属于三国时期。××3.南朝时期指的是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先后统治的时期。
 ( )
提示:420年,刘裕建立的宋取代了东晋,开始了南朝历史,
南朝先后有四个政权,即宋、齐、梁、陈。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
条件优越。( )
提示:自然条件优越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真正推动经济发
展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因此南方经济得到开
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5.南方人民最早吃上自己种的麦、豆等是在东晋南朝时期。
 ( )
提示:东晋南朝时期,南方人民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
方的麦、豆等作物。故表述正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地区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探究主题 南方的初步开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示意图材料二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译文材料三 建康(今南京市)在两汉时不过是丹阳郡一个小县。孙权开始在这里建石头城,过了二三百年,便成为当时最大、最
繁华的城市。梁朝时,建康的人口达到一百四五十万……大船、小船来自数千里外富饶的益州,来自洞庭湖、邵阳湖,来自“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富春江、浦阳江。东晋末年,一次风灾,建康城下停泊的公私船只,受损失的据说多达10 000多艘。【探究思考】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并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2)请你结合材料三中建康的发展史实,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有利于劳动力、生产技术、工具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3)南方的发展有许多原因,但社会的相对稳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今天,我国党和政府把维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当作头等大事,你认为有必要吗?说说原因。
参考答案:有必要。因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