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名师推荐】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上册课件+一课一练:第18课+卓越的工程

文档属性

名称 【金榜名师推荐】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川教版)上册课件+一课一练:第18课+卓越的工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8 08:57:12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4年“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于4月5-7日在天府之源举行。这一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修建于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李冰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该工程是由我国古代哪一诸侯国修建的 (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越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捕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成都平原”“工程”,可以判断出是都江堰,都江堰修建于秦国境内。
3.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它坐落在下列哪条大河之上 (  )
A.岷江 B.大渡河 C.嘉陵江 D.乌江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能力。都江堰修建于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4.都江堰的建成,使这里成为千里沃野,人称“天府之国”。“这里”指的是
 (  )
A.秦国 B.成都平原 C.关中平原 D.黄河流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都江堰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5.《史记·河渠书》说它长“三百余里”,灌溉之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率并诸侯”。“它”指的是 (  )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长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灌溉”“关中沃野”等信息可知“它”指的是郑国渠。
6.“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这首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胡”是指(  )
A.匈奴 B.越族 C.羌 D.鲜卑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由材料中“秦皇”可知“万里城”是指秦长城,当时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强大的匈奴。
7.秦朝修建的长城已浓缩为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8.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故事中长城指的是秦长城,全长为 (  )
A.万余里 B.千余里 C.二万余里 D.二千多里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初年,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秦始皇让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
9.秦朝末年,若有人要从水路由长江流域到达珠江流域,需要经过的人工河流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灵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知识迁移能力。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湘江和漓江分别属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故答案选D。
10.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中,值得肯定的是 (  )
①长城 ②都江堰 ③骊山陵墓 ④灵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②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而不是秦朝;③劳民伤财,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故选①④。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分别说出这两幅图片的名称。并分别说出这两大工程修筑的时间及主持修筑的人物。
(2)这两大工程在目的及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图二中的工程在修建上有何值得称颂的优点?
(4)在这两个重大工程中,你更赞成哪一工程的兴建?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识记、分析及比较等能力。第(1)题,图一为秦长城,秦朝初年,秦始皇让蒙恬主持修筑而成;图二为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修建的。第(2)题,关于秦长城和都江堰的目的及作用的不同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对于二者的共同点,可以从其修建过程、影响等方面入手归纳。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具有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等优点。第(4)题,对长城和都江堰两伟大工程,支持哪一工程都可以,但必须说明理由,理由可以依据两工程的影响来归纳。
答案:(1)长城和都江堰。长城修筑于秦始皇时期,由蒙恬主持修筑;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筑。
(2)长城修筑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作用是在当时抵御了匈奴的进攻。都江堰修筑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和灌溉。其作用是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共同点是这两大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雄辩地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有创造人间奇迹的智慧和力量。
(3)图二中的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
(4)观点一:我最支持都江堰的兴建。理由: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城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都江堰却在两千多年里一直造福于人类。
观点二:我最支持长城的兴建。理由:虽然长城最初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它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它会永远激励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创造更为灿烂的文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4张PPT。第18课
卓越的工程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都江堰修建时间、人物、位置、特点、作用。
(2)郑国渠修建时间、位置、作用。
(3)秦长城修筑的时间、目的、起止点、地位。
(4)灵渠开凿的时间、目的、作用。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水利工程
1.都江堰:
(1)时间:_____后期。
(2)人物:秦国蜀守_____。
(3)位置:成都附近的_____上。
(4)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_________,工省
效宏。
(5)作用:使_________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
国。战国李冰岷江自流灌溉成都平原【图文要点】2.郑国渠:
(1)时间:_____后期。
(2)位置:_____附近。
(3)作用:灌溉_________的农田。
3.灵渠:
(1)时间:秦灭六国后不久。
(2)目的:为征服战争保障_____等物资的供应。
(3)作用:联通_____和珠江两大水系。战国咸阳关中平原粮食长江二、防御工程:秦长城
1.时间:_____初年。
2.目的:防御_____,巩固北方边防。
3.概况:
(1)构成:由_____和城堡构成。
(2)起止:西起_____,东至_____,全长万余里。
4.地位:是中国_________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秦朝匈奴城墙临洮辽东古代文明【易错提醒】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而非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明长城是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要旨提醒】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同时也是秦朝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判断抢答】
1.秦朝蜀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 )
提示:都江堰修建于战国后期,由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注
意秦朝与秦国的区别。
2.都江堰建成后,关中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
府之国。( )
提示:都江堰修建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由于它设计科学,发
挥着巨大的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3.都江堰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 )
提示: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而且它还积极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四川盆地的气候,增加了空气湿度,使四川盆地变为了天府之国。因此,都江堰是一座生态综合性水利枢纽。
4.秦长城修筑的目的是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
提示:秦灭六国时,北方防御力量减弱,强大的匈奴乘机南下占领了河套地区。对此,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为了巩固边防,秦始皇让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5.灵渠联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 )
提示:灵渠的修建者巧妙地利用地势落差,将长江的支流湘水和珠江的支流漓水贯通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内地与岭南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创造人间奇迹的能力。在战国后期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郑国渠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农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秦朝修建的灵渠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有利于交通运输。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探究主题1 都江堰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又说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今它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余秋雨【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有何贡献?观察图二,说出都江堰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组成:都江堰由“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功能:“分水堤”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的通路,内江之水通过它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飞沙堰”是泄洪排沙设施。(2)材料二体现了都江堰哪一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功能?它的建成,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灌溉。防洪、运输、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
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参考答案:防洪和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2 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水利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探究主题2 秦长城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材料二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材料三 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然彼自度扫大漠而灭匈奴,有所未能也……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
——孙中山《建国方略》【探究思考】
(1)结合材料一说一说秦始皇当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长城由哪几部分构成?它的东西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目的: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长城由城墙和城堡构成。
起止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2)上述三则材料均表达了各自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是否一致?并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不一致。
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观点相对立。材料一认为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其暴政的体现,秦朝灭亡的祸根;材料二、三两则材料的作者则对秦始皇修筑长城持肯定态度,认为长城的修筑不仅起到了防御作用,而且造福后代。(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长城的修筑评价褒贬不一。谈谈你对长城的修建持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虽修筑长城是对天下民力的严重损耗,但在千秋万代之后,作用绵长,福泽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