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将复何及
B.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答案】A
【知识点】狼;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项,复:都解释为“再,又”;
B项,行:走/行为举止;
C项,意:企图,打算/神情、态度;
D项,故:原先、原来的样子/学过的知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平时学习对于常见的实词,要注意积累词语的多重意思,注意词语的演变,注意分析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A.一狼洞其中 B.屠自后断其股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
【答案】B
【知识点】狼;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例句,代词,代指狼;
A项,代词,代指柴草堆;
B项与例句都是代词,代指狼;
C项,代词,代指屠户;
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对重点虚词,要勤查词典注意积累,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答案】D
【知识点】狼;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项,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B项,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C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D项没有。径:径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词类活用,这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狼
【解析】【分析】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故答案为:B。
【点评】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答案】C
【知识点】狼;历法
【解析】【分析】C项错误,丑时应为凌晨1时至3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题时 注意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二、字词书写
6.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 窘境 苫蔽
尻尾 顷刻 假寐
chí 担持刀 bì 命 狡xiá
【答案】zhuì;jiǒng;shàn;kāo;qǐnɡ;mèi;弛;毙;黠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狼
【解析】【分析】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苫”不要取半边“占”的读音。注意“弛”不要写成“驰”,另外注意“黠”“毙”的书写。
故答案为:zhuì;jiǒng;shàn;kāo;qǐnɡ;mèi;弛;毙;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三、情景默写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的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字 ,世称 ,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
(2)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 。
(3)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 。
(4)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 。
【答案】(1)清;蒲松龄;留仙;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狼
【解析】【分析】⑴《狼》的作者是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聊斋志异》。
⑵—⑷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根据题目提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默写时,要注意“眈、诈、哉”几个易错的字形。
故答案为:⑴清 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恐前后受其敌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1)攻击;像狗似的;从通道;从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4)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知识点】狼;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⑴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敌”,这里是“攻击”。词类活用词,“犬”,名词做状语,像狗似的。“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⑵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几何:多少。哉,语气助词,啊。耳:语气助词,罢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⑶疏通文意,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这时“屠大窘”,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屠户杀了眼前假寐的狼,又杀死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
⑷第一问根据“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的贪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狼的狡诈。“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第二问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屠户与狼的斗智斗勇这一故事的描述,表达他对屠户勇敢无畏精神的赞赏,对“貌似”聪明的狼的“变诈”的不屑与耻笑。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故答案为:⑴攻击;像狗似的;从通道;从
⑵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⑶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⑷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对于重点实词,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对于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注释要注意识记,翻译时要把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到位。
⑶此题考查对作品人物的行为、思想变化过程的理解分析。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⑷此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分析和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对作品形象、思想的理解分析,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一块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上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迫,为难,恐怕前后遭受到它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将柴草堆放在那儿,覆盖得像小山一样。于是屠户奔过去,躲避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直瞪眼。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接着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身体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了它。才明白前面那只狼为何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昼寝厅室/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忘其为狼
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6)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1)D
(2)B
(3)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②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4)阴险狡诈。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6)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狼;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A项,昼:白天;
B项,寐:睡觉;
C项,止:仅,只;
D项,前:向前/前面。
⑵A项,代指主人;
B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
C项,指示代词,这;
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
⑶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亦:也。颇:很。贻:留下。”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⑷此句话是意思是“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联系文章的内容,狼被主人养大,对主人“颇顺”,可等主人熟睡“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可知狼阴险狡诈的特点不会改变。
⑸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都是伪装出来的,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就是文中所写的狼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原句是“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⑹这句话的意思是:野兽这样凶狠残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因而这句话还有讽刺主人的意思:对狼的野心认识不足,竟忘记其狼子野心。
故答案为:⑴D;⑵B
⑶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②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⑷阴险狡诈。
⑸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⑹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重点实词,要勤查词典注意积累,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其”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见用法是作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等。有时也可以作副词和连词等。
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亦:也。颇:很。贻:留下。”等要解释准确。
⑷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题干给出句子内容,要注意不要脱离题干,要结合题干的句子来作答。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根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答案。
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要注意理解作者通过本文传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又躺下,快睡着了,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它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多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将复何及
B.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A.一狼洞其中 B.屠自后断其股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二、字词书写
6.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 窘境 苫蔽
尻尾 顷刻 假寐
chí 担持刀 bì 命 狡xiá
三、情景默写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的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字 ,世称 ,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
(2)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 。
(3)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 。
(4)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 。
四、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恐前后受其敌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昼寝厅室/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忘其为狼
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6)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狼;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项,复:都解释为“再,又”;
B项,行:走/行为举止;
C项,意:企图,打算/神情、态度;
D项,故:原先、原来的样子/学过的知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平时学习对于常见的实词,要注意积累词语的多重意思,注意词语的演变,注意分析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2.【答案】B
【知识点】狼;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例句,代词,代指狼;
A项,代词,代指柴草堆;
B项与例句都是代词,代指狼;
C项,代词,代指屠户;
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对重点虚词,要勤查词典注意积累,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
3.【答案】D
【知识点】狼;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项,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B项,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C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D项没有。径:径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词类活用,这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4.【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狼
【解析】【分析】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故答案为:B。
【点评】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5.【答案】C
【知识点】狼;历法
【解析】【分析】C项错误,丑时应为凌晨1时至3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做题时 注意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6.【答案】zhuì;jiǒng;shàn;kāo;qǐnɡ;mèi;弛;毙;黠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狼
【解析】【分析】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苫”不要取半边“占”的读音。注意“弛”不要写成“驰”,另外注意“黠”“毙”的书写。
故答案为:zhuì;jiǒng;shàn;kāo;qǐnɡ;mèi;弛;毙;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7.【答案】(1)清;蒲松龄;留仙;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狼
【解析】【分析】⑴《狼》的作者是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聊斋志异》。
⑵—⑷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根据题目提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默写时,要注意“眈、诈、哉”几个易错的字形。
故答案为:⑴清 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8.【答案】(1)攻击;像狗似的;从通道;从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4)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知识点】狼;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⑴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敌”,这里是“攻击”。词类活用词,“犬”,名词做状语,像狗似的。“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⑵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几何:多少。哉,语气助词,啊。耳:语气助词,罢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⑶疏通文意,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这时“屠大窘”,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屠户杀了眼前假寐的狼,又杀死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
⑷第一问根据“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的贪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狼的狡诈。“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第二问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屠户与狼的斗智斗勇这一故事的描述,表达他对屠户勇敢无畏精神的赞赏,对“貌似”聪明的狼的“变诈”的不屑与耻笑。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故答案为:⑴攻击;像狗似的;从通道;从
⑵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⑶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⑷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对于重点实词,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对于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注释要注意识记,翻译时要把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到位。
⑶此题考查对作品人物的行为、思想变化过程的理解分析。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⑷此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分析和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对作品形象、思想的理解分析,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一块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上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迫,为难,恐怕前后遭受到它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将柴草堆放在那儿,覆盖得像小山一样。于是屠户奔过去,躲避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直瞪眼。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接着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身体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了它。才明白前面那只狼为何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答案】(1)D
(2)B
(3)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②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4)阴险狡诈。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6)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狼;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A项,昼:白天;
B项,寐:睡觉;
C项,止:仅,只;
D项,前:向前/前面。
⑵A项,代指主人;
B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
C项,指示代词,这;
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
⑶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亦:也。颇:很。贻:留下。”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⑷此句话是意思是“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联系文章的内容,狼被主人养大,对主人“颇顺”,可等主人熟睡“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可知狼阴险狡诈的特点不会改变。
⑸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都是伪装出来的,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就是文中所写的狼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原句是“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⑹这句话的意思是:野兽这样凶狠残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因而这句话还有讽刺主人的意思:对狼的野心认识不足,竟忘记其狼子野心。
故答案为:⑴D;⑵B
⑶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②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⑷阴险狡诈。
⑸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⑹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重点实词,要勤查词典注意积累,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其”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见用法是作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等。有时也可以作副词和连词等。
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亦:也。颇:很。贻:留下。”等要解释准确。
⑷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题干给出句子内容,要注意不要脱离题干,要结合题干的句子来作答。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根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答案。
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要注意理解作者通过本文传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又躺下,快睡着了,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它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多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