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 2022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教学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奔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
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奢摩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2.作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冷兵器作战的骑士阶层纵横欧洲近 1000 年,他的衰
落受中国古代发明的影响,这项发明应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3.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其中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
他们积 325 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
A.近代史的开端 B.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近代化的起步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5.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
价的是( )
A.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6. 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 年的《资
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7.图 1 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政府年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
图 1
A.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 B.中日经济差距急剧缩小
C.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D.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
8. 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
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9. “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
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白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A.领导了公车上书 B.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参与了北伐战争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10.叶圣陶在 1911 年的日记中写到:“10 月 12 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
所……14 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 日,知南昌、西安亦
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11.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
吟……由此可知他提倡( )
A.民主科学 B.兼容并包
C.白话文 D.文学革命
12. 1919 年 5 月 3 日晚,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集会,血书“还我青岛”,群情激愤;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5 月 4 日,学生齐聚天安门游行示威。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B.商人市民纷纷响应
C.青年学生充当先锋 D.中共发挥领导作用
13.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条分界线”。之所以称之
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4.据统计,1938 年日本陆军共有 34 个师团,其中 32 个师团用于中国战场,占其陆军总
兵力的 9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 10 个师团,不及在华兵
力的 20%。材料表明中国战场( )
A.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反法西斯斗争时间长 D.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
15.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
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封建行会的发展
C.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D.庄园经济的兴起
16.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种种欺诈、巧取豪夺使印第安人的权益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
戮和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给美洲带来严重的灾难 D.把欧洲文化传播到殖民地
17.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
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王位继承法》把王位继承用议会立法固定下来。这表明( )
A.国王处于无权地位 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国王不能世袭产生 D.君主制度最终废除
18. 1803 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
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分权制衡 B.联邦体制
C.中央集权 D.国会至上
19.拿破仑说:“在欧洲我注人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拿
破仑对欧洲的主要贡献是( )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A.扩大了法国疆域 B.打败了反法联盟
C.稳定了法国政局 D.传播了民主思想
20.图 2 所示数据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图 2
A.促成了钢铁工业的产生 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
C.密切了生产与市场联系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21.《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作者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化学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指出人类用
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作者呼吁大家重视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化学武器危害
C.全球气候变暖 D.自然资源浪费
2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
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
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B.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C.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D.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23. “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破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
该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
A.政治体制转变 B.国家统一为重
C.独立战争胜利 D.种族歧视消除
24.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914 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
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欧洲年轻人的生命。”作者认为这场战争( )
A.促进亚非拉民族觉醒 B.目的是进一步瓜分世界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C.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D.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
25.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
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
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26.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美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
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C.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 D.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
27. 1921 年春,列宁基于现实的考虑,决定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
问环节”。这里的“现实”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D.苏联已经转变为工业国
28.中、英、苏、美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该认识的产生得
益于( )
A.德国对法国宣战 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美英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9.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 (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
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30.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税(惩罚性关税)。下列能够解决这一国际贸易争
端,捍卫企业正当权益的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二十国集团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共 3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一 这场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运动保生出众多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他们以诗作、
画作,画作等来宣扬人性,其强大的冲击力政府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不能在思想和行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为上钳制广大民众,为欧洲迈入“新时期”奠定基础。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速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
幸福。在理性的引导下,法国迎来了一次“壮丽的日出”。正如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
灭亡了法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运动带来的影响。(3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壮丽的日出”是指什么?(1 分)你是否同意路易十六
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 图 3 是二战后反映美苏两国关系的漫画。
图 3
(1)指出材料漫画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格局(2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实质。(2 分)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
技力量,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是,中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
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向多极
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2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多
极化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2 分)
材料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变革期……经济全球化
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对这一重大命题,
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百年变局,中国作出的“明智选择”。(2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
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指出材料中“这场战争”的名称以及此时中国共产党依靠的阶级力量。(3 分)
材料二 (20 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让厂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
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
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2 分),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3 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
“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请举一例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并用该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 分)
三、活动与探究:共 10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事件 背景 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改革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习俗的
华民国成立 转变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土地改革 A 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经济困难, 社会矛盾加剧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
苏俄“新经济政策”
展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
B 经济大危机
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请完成材料表格中 A、B 两处的内容。(2 分)
(2)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共同的主题(2 分),结合中、外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分别举例
符合该主题的史实,完成下列表格内容。(6 分,不得重复材料已列史实)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事件 背景 影响
中国
世界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A 3.D 4.A 5.B 6.D 7.C 8.A 9.B 10.B
11.D 12.C 13.D 14.B 15.A 16.C 17.B 18.A 19.D 20.D
21.A 22.B 23.B 24.D 25.C 26.B 27.C 28.D 29.A 30.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共 30 分。
31.
(1)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1 分);
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或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1 分);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1 分)
(2)法国大革命(1 分)
同意。(1 分)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制度;对民
众进行启蒙教育;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1 点 1 分,任答三点得 3 分)
不同意。(1 分)大革命的爆发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制约资本主义发展;国内社会矛盾激
化;财政危机严重;三级会议的召开激化矛盾;伏尔泰的个人作用有限。(1 点 1 分,任
答三点得 3 分)
32.
(1)两极格局(2 分)本质: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2 分)(答到美苏争霸、两种社会制
度或意识形态的对立可各得 1 分)
(2)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中国、欧盟等力量的崛起。(2 分)
作用: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
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任答两点得 2 分)
(3)“明智选择”: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一带一路”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发挥联合国协调国际事务的作用。(任
答两点得 2 分)
33.
(1)名称:北伐战争(1 分)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2 分。答到“无产阶级”给 1 分)
(2)措施:打土豪、分田地(或土地革命 2 分)(答到深人发动群众确立农民的政治优
势、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可各得 1 分)
原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争取农民对革命和中共的支持。
(3 分)
(3)示例 1:
史实: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 分);
说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或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实现。(2 分)
示例 2:
史实: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2 分)
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农民和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示例 3:
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 分)
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学生、工人、农民、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民族资产阶级等爱
国力量,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取得抗战的胜利。(2 分)
三、活动与探究:共 10 分。
34.
(1)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或解放战争的开展,1 分);
B:罗斯福新政(1 分)
(2)主题示例:改革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2 分)
(主题词涉及“改革”均可酌情给分)
表格内容一空 1 分,共 6 分
事件 背景 影响
内忧外患(太平天国打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 击清政府统治,列强入 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
中国 侵第二次鸦片战争) 作用
民族危机严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
戊戌变法
响;促进近代化进程
彼得一世改 俄国封闭落后,与西欧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革 差距越来越大
世界
明治维新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
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国内农奴制阻碍经济发 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改革 展;农奴暴动频繁;内
外交困
{#{QQABCYKAgggAABIAABhCUQXwCgMQkACCCIgGRFAAsAABS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