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课时 观察细胞
第2节
1
1
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重点)。
2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
归纳所观察细胞的异同,并对实验结果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难点)。
自然界的生物千差万别,种类繁多,组成这些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异,但又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植物到动物,它们的细胞结构究竟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不同?借助什么工具进行比较观察呢?
目标一
>
<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颠倒,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度。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如图左边是要观察的目标,右边是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请总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欲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怎样移动装片?
P
观察目标
物像
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2)某同学在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在围绕装片中的一个气泡逆时针运动,草履虫实际上围绕气泡以________方向围绕气泡运动。
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逆时针
气泡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1)某目镜标注放大倍数为5×,这里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时,某同学使用的是放大倍数为10倍的目镜和放大倍数为40倍的物镜,实际上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面积放大了多少倍?
2.放大倍数及相关计算
目镜标注的放大倍数“5×”的意思是将观察对象的长和宽分别放大5倍,即在横向和纵向上各放大5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实际上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面积放大了400×400倍。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2)某同学使用低倍镜(10×,10×)观察了两个装片,视野中的物像情况如图1、2所示。当该同学换用高倍镜(10×,40×)后,分别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______。
2.放大倍数及相关计算
图1
图2
1/4
1/4
1/4
4个、4个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1. _______:用从生物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 _______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制成。
3. _______ :用从生物材料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切片
涂片
装片
3.制作临时装片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2)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装片为例)
取表皮
滴清水
放在水滴中
盖盖玻片
3.制作临时装片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3)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什么植物细胞用清水,而动物细胞用生理盐水?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吸水后不会涨破,便于观察。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为了防止细胞失水过多影响生理活性或吸水过多而破裂,要用与细胞质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以维持动物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4.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使用低倍镜观察:
(2)使用高倍镜观察:
①转动_________使视野明亮。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__________________ 。
③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调焦并观察。
反光镜
移至视野中央
高倍镜
细准焦螺旋
对光
调焦
_____
_____
取镜
安放
压片
低倍镜观察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1)使用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请根据使用显微镜的情况,从以下方面比较低倍镜和高倍镜,完成表格:
低倍镜
高倍镜
目镜 长度 物镜 长度 物像 大小 细胞 数目 视野 亮度 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低倍镜
高倍镜
小
大
多
少
亮
暗
远
近
大
小
长
短
短
长
5. 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以及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2)若将高倍镜下的视野调亮,应该换用 。
(3)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亮→移→转→调,能否将“移”和“转”颠倒顺序?为什么?
(4)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为什么?
不能,因为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
大光圈和凹面镜
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玻片或损坏物镜镜头,且容易错过清晰物像。
5. 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以及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导思
1.实验结果分析:试归纳所观察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细胞壁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细胞壁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细胞质
细胞壁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壁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二、结果分析
导思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细胞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自然选择等原因造成的;或者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
1.实验结果分析:试归纳所观察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2.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二、结果分析
导思
3.污染物位置的判断
(1)怎样判断污染物是否在装片上?
(2)怎样判断污染物是否在目镜上?
(3)怎样判断污染物是否在物镜上?
若移动装片,污染物同时移动,则污染物在装片上;污染物不动,则污染物不在装片上。
若移动装片,污染物同时移动,则污染物在装片上;若污染物不动,则污染物不在装片上。
若转动目镜,污染物同时移动,则污染物在目镜上;若污染物不动,则污染物不在目镜上。
二、结果分析
导思
4.视野模糊原因分析
(1)整个视野模糊—— 。
(2)视野一半清晰,一半模糊—— 。
(3)有异物存在。
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观察材料有重叠,观察材料应薄而透明
二、结果分析
导思
5.调节视野亮度的操作
(1)观察染色标本或高倍镜观察——光线宜 。
(2)观察无色或未染色标本或低倍镜观察——光线宜 。
(3)视野一半暗一半亮——应调 。
强
弱
反光镜
二、结果分析
导思
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片表皮,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视野甲比视野乙亮
B.在视野甲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比视野乙时小
C.由视野甲到视野乙需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
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观察物像清晰后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 个
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的流向是逆时针,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线,用较大的光圈
√
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