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价检测(四)
第五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
A.青铜时代 B.铁器时代
C.石器时代 D.牛耕时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夏、商、西周是我国青铜文化发展、繁荣时期,历史上称为青铜时代。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殷墟发掘的重要文物是 ( )
A.甲骨文、陶器 B.宫廷遗迹、青铜器
C.玉琮、青铜器 D.甲骨文、青铜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甲骨文、青铜器在殷墟的出土,不仅对人们了解商朝的社会面貌有了丰富的史料,而且使世人知道了我国汉字的渊源和灿烂的古代文明——青铜文明,因此二者与其他文物相比,更具有历史价值。故本题选D项。
3.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下列关于中国青铜器表述错误的是 ( )
A.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B.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C.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整体结构、造型、纹饰上
D.河南出土的青铜立人像、青铜树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青铜立人像、青铜树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故本题选D项。
4.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中最能反映战国社会生活的是 (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极大地推动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中修建于咸阳附近的郑国渠,主要造福于下列哪一地区的人们 ( )
A.成都平原 B.关中平原
C.中原地区 D.南中地区
【解析】选B。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6.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秦朝初年,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修筑了“长城”,所以D项符合题意。
7.我国人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记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这种环保理念,下列哪一个人的创新过程体现出了这一点 ( )
A.秦朝工匠制成兵马俑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司马迁写《史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造纸原料,制成“蔡侯纸”,这些造纸原料是对资源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符合环保理念,故选B。
8.中国(北京)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精华和中医优秀成果,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华佗”成为中医的形象大使。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的是
( )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
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①③为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②④为东汉著名民间医生华佗的医学成就。
9.右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农学家——贾思勰》。贾思勰的重大贡献有 ( )
A.《兰亭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兰亭序》——王羲之,行书名作;《齐民要术》——贾思勰,农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数学著作。
10.下列图片所示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图A为甲骨文,图B为金文,图C为小篆,图D为隶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这四种字体出现最早的是甲骨文。
11.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
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
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公元前210年,属于秦朝时期。据此分析题中四个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的为C项。因为A项出现于商朝,B项不属于中国史实,D项应该出现于汉朝后期。
12.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13.与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新旧交替和百家争鸣这些历史现象相吻合的历史时期是 ( )
A.尧舜禹时期 B.夏商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统一时期
【解析】选C。春秋时期为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度,各国纷纷变法,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
14.看完电影《墨攻》后,小丽非常想知道主人公所代表的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你能帮他在下列选项中找出来吗 ( )
A.实行“仁政”
B.反对侵略战争
C.“治”不如“不治”
D.以法治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A、C、D分别是儒家孟子、道家老子和法家韩非的主张。故选B。
15.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意可知,秦王嬴政所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提倡法治。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主张法治的思想家是韩非,他认为应该大大加强国君的权力,用法律统治人民。
16.在湖南汨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里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 ( )
A.司马迁 B.屈原 C.张仲景 D.蔡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离骚》”“孤忠报楚国”可知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其代表作是《离骚》《天问》。
17.(2013·重庆中考)右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 ( )
A.《史记》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水经注》是郦道元编写的地理学专著;《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写的医学著作;《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写的一部农书。
18.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都能麻痹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解析】选C。佛教宣扬人的今生如果能够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两种宗教都麻痹了人们的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非常有利。故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
19.“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
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
【解析】选D。由所学知识可知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可以演奏各种乐曲,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它的发现和成功演奏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可谓古代乐器中的珍品。故本题选D。
20.下列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见右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体现了秦朝的雕塑艺术水平
B.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C.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大体相当
D.体现了佛教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所以秦朝的雕塑——兵马俑不可能体现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全长万余里。 ( )
(2)南朝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 )
(3)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道家学派的庄周主张把“礼”和“法”结合起来。
( )
(4)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 ( )
(5)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
答案:(1)× (2)× (3)× (4)√ (5)√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1)指出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名称和重要作用。(4分)
材料二 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写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六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世界最有影响100人之内的理由。(2分)
材料三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 100年。”
(3)祖冲之取得的“这项成果”是什么?(2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值得青少年学习?(2分)
(4)依据这三则材料,你认为该班级学生这次讨论活动的主题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是“成都平原”“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可知是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材料二中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价格低廉,使用普遍,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 100年。第(1)、(2)题、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第二问、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都江堰。灌溉、防洪、运输等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数字。注意学习古人勤奋钻研,但不盲从,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答出一点即可)
(4)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文明成果。(意思相近即可)
23.简答下面问题:
(1)图片中的人物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他是谁?(2分)他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什么学派?(2分)
(2)秦、汉两朝统治者对待他的学说持怎样不同的态度?(4分)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这位伟人的教育思想两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请你列举两点他的教育思想。(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第(1)题,由题干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万世师表”可判断图片中的人物为孔子,他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进行了“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则采纳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第(3)题,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为我国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在教学上,他主张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他提倡“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态度上,他强调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
(2)秦朝:“焚书坑儒”(或抵制儒学发展);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大力推崇儒学发展,或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影响:自汉武帝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4.温家宝同志在访问印度泰戈尔国际学院时说:“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2 000多年来,汉字不仅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也不断变化。……中国的书法是心与力的结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文物图片反映了汉字的演变,请你将相应的汉字字体名称写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4分)
(2)请按照汉字的演变过程将以上文物图片重新排列顺序。(2分)
(3)汉字自古至今一脉相承,从以上文物图片及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中,你能看出我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4分)
(4)“中国的书法是心与力的结合”,请你对《兰亭序》这一书法作品及其作者作简要的介绍。(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图①的关键“商朝牛骨”,文字书写在骨头上,可判断是甲骨文;图②“李斯”是秦朝人,可以断定是小篆;图③“司母戊鼎”是青铜器可以断定是“金文”;图④《兰亭序》是行书。第(2)题,根据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判断出图片出现的顺序。第(3)题,从图片中可以判断字体变化的特点从复杂到简单,而且越来越规范。第(4)题,《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答案:(1)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金文(钟鼎文)
④行书。
(2)①③②④
(3)由繁到简(或更便于书写),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4)《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7张PPT。阶段复习课
第五学习主题 一、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课标: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技术
(1)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
(2)司母戊鼎:商朝后期铸造,充分体现了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2.青铜艺术: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等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卓越的工程
课标:以都江堰、长城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秦长城:秦初为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而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三、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课标: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1.造纸术:西汉时候我国开始用麻造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2.数学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2)祖冲之: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 100年。
3.医学: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医圣”张仲景和著名民间医生华佗。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五禽戏”。 4.农学: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地理学: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四、汉字的演变
课标: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2.金文: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叫金文。金文为后人研究商周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小篆和隶书: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书写简便的隶书也逐渐流行。
4.草书、楷书和行书:形成于汉朝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时期。 五、活跃的学术思想
课标: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中
(1)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2)教育上
①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②编订《诗》、《书》和《春秋》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古代文化。
③教学中,他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2.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形成众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3)影响: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 六、文学、史学与宗教
课标: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1.史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史记》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2.宗教
(1)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
(2)道教:东汉时期创立,尊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七、多姿多彩的艺术
课标:列举古代音乐、雕塑、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音乐: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编钟可以演奏各种乐曲。
2.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的杰作,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3.书法:东晋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4.绘画: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画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青铜工
艺的杰出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文化精湛绝伦、巧
夺天工,堪称我国上古文明的瑰宝。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郑
国渠、灵渠设计合理、结构科学,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
先进水平,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防御工程万里长城是中国
古代文明的象征。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造纸术的发明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成就卓著。商
朝出现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之后陆续出现了金
文、小篆、草书、楷书和行书。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大批思想家,以孔子影响最大。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成为文学、史学的杰出代表作。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宗教在我国发展起来,战国编钟的出土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使艺术成就也大放异彩,同时还涌现出王羲之、顾恺之等伟大的艺术家。一、之最类
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2.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的国家——中国。
3.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出自——《九章算术》。
4.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 100年的是南朝伟大数学家——祖冲之。5.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是东汉著名民间医生——华佗。
6.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7.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二、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三、总结归纳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儒家和墨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孟子和庄子的思想对维护生态平衡也具有现实意义;而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