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实验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实验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2-12 20: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弱酸电离 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
A.②③④⑤ B.①⑥⑦ C.②③④ D.①③⑤
2、下列物质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水溶液能导电 B. 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
C. 熔融状态能导电 D. 可以溶于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成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4、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 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A(s)+2B(g)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混合气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A的质量不再改变 D.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6、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8、某固体酸性燃料电池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10、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11、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
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
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 2H2O = 4OH-
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12、在298 K时,实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2H2O+I2,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见下表,由此可推知当c(HI)=0.500 mol·L-1,c(H2O2)=0.400 mol·L-1时的反应速率为
实验编号
1
2
3
4
5
c(HI)/mol·L-1
0.100
0.200
0.300
0.100
0.100
c(H2O2)/mol·L-1
0.100
0.100
0.100
0.200
0.300
v/mol·L-1·s-1
0.00760
0.0153
0.0227
0.0151
0.0228
A.0.0380 mol·L-1·s-1 B.0.152 mol·L-1·s-1 C.0.608 mol·L-1·s-1 D.0.760 mol·L-1·s-1
13、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2O(g)===H2O(l);ΔH1=-Q1 kJ·mol-1
C2H5OH(g)===C2H5OH(l);ΔH2=-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ΔH3=-Q3 kJ·mol-1
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A.Q1+Q2+Q3 B.0.5(Q1+Q2+Q3)
C.0.5Q1-1.5Q2+0.5Q3 D.1.5Q1-0.5Q2+0.5Q3
14、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15、可逆反应mA(g)+nB(l)pC(g),改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其他条件不变)、对上述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p,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mC.m+n>p,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m+n>p,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6、电解84.7 mL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8 g·cm-3),过一段时间后,电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5%(用石墨为电极),这是因为
A.溶质增加了3.5 g B.有1.5 mol水被电解
C.在阳极生成2 g H2 D.在阳极生成16 g O2
17、下列四个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相应反应符合的是(a、b、c、d均大于0)
18、CO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在容积均为1L
的a、b、c、d、e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1mol?CO和2mol?H2混合气体,控温。实验测得相
关数据如下图1和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
B.K1<K2 (K为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C.反应进行到5min时,a、b两容器中平衡正向移动,d、e两容器中平衡逆向移动
D.将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d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减压
19、用惰性电极电解2 L 1.0 mol/L CuSO4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 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继续电解,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此时溶液中c(H+)为(假设体积不变)
A.1.5 mol/L B.0.75 mol/L C.0.5 mol/L D.0.25 mol/L
20、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成分及体积比不可能是
A.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B.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C.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D.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21、如图所示,向A和B中都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VA=0.8aL,VB=a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x(g)+Y(g) 2Z(g)+w(g),达到平衡时,VA=0.9 aL,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容器中达到平衡的时间A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25%,且比B容器中X的转化率小
C.打开K达新平衡后,升高B容器温度,A容器体积一定增大
D.打开K一段时间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0.8a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22、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H﹤0。反应达到平衡后,已知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其它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新的平衡时,已知S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mol和0.9mol,则此时容器内SO3的物质的量应为
A 1.8mol B 2mol C 2.2mol D 2.4mol
二、填空题
23、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其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g。
24、如图所示,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棒,乙池中的______棒。
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池中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池碳极的电极反应属于________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碳极附近,发现试纸变蓝,过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退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又将生成的I2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乙池转移0.02 mol e-后停止实验,池中溶液体积是200 mL,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
25、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c(N)=2.4 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c(N)=a mol/L;达到平衡后,c(P)=2 mol/L,a=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 mol/L,达到平衡后, M的转化率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26、在量热计中(如图)将100 mL 0.5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98.0 K升高至300.7 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 K所需要的热量)是150.5 J·K-1,溶液密度均为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4 J·(g·K)-1。
(1)试求CH3COOH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_。
(2)CH3COOH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6.1 kJ·mol-1,你认为(1)中测得的实验值有偏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NaOH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CH3COOH的中和热与HCl的中和热数值相比,________较大,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7、如图:V(NO):V(O2)==3:1。当抽去NO和O2之间的隔板后,NO和O2反应后成NO2,部分NO2聚合成N2O4(N2O4此时为气态)。当体系达到平衡后,U形毛细管两端汞面高度差由反应前10cm变为7.1cm。假设温度不变,且隔板及U形毛细管的体积都忽略不计,求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20:(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 87
21:(1)①碳 铁 ②4OH--4e-―→2H2O+O2↑ (2)①2Cl-+2H2OCl2↑+H2↑+2OH- ②2H2O+O2+4e-―→4OH- 氧化反应 ③5Cl2+I2+6H2O===2HIO3+10HCl ④13
22:(1)25% (2)增大 (3)6 (4)4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