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龟裂( jūn) 浸渍(zì) 逶迤(wěi) 门衰祚薄(zuò)
B.昼夜(zhōu) 鹰隼(shǔn) 笑靥(yè) 茕茕独立(qióng)
C.脖颈(gěng) 逋慢(bū) 缧绁(xiè) 强颜欢笑(qiǎng)
D.螫针(shì) 挣揣(chuài)谂知(rěn) 莞尔而笑(wán)
2.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
A.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说明核已经完全蜕化了。
B.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C.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D.细末里头不免掺合着铁臼上摩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据《2013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2014年、2015年,市场也将进入成熟期。?
②春节后,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 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③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 ,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
A.预算??漫延???一衣带水????B.预算??蔓延???同病相怜?
C.预测 漫延???同病相怜????D.预测??蔓延???一衣带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举行的法律知识考试中,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B.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C.小李在单位人缘很好,因为他很会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不尴不尬,恰到好处。
D.经过公安部门几个月的侦查,这个恶魔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惩罚,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B.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 近日有游客在故宫博物馆内一口清宫遗存的铁缸上刻字,其实要想让“到此一游”真正“到此为止”,除了需要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惩戒力度,还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D. 我们的经济正在转型,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以前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方式,转变
到主要依靠投资和国内消费拉动的方式上来。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学经典能帮助我们齐家、安邦、平天下,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 ,经济学经典能帮助我们 ,伦理学经典能促使我们 ,文学经典能促使我们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①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②富人民、兴地方、强国家 ③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7.下列比喻不尽恰当的一项是
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8.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9. 对下面句子所对应的人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白居易)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C.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诸葛亮)
D.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故述往事,思来者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3.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B.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来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D.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9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历职:曾经任职
B.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 则刘病日笃 笃:沉重
D.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15.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9分)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要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调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调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18.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条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乱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试卷II
三、(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3题。
肖复兴
这是1900年的冬天,威尔第87岁。饭吃得越来越少,觉睡得也越来越少。一觉醒来,夜色沉沉,窗外再也看不到圣阿加塔乡间那明亮的星空。四周是一片墨汁一般浓重的夜色,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往事不时会格外清晰地跳出来,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排着队向威尔第涌来。
他太想念圣阿加塔了。那里有开阔的田野、谷地、葡萄园、玉米地,以及乡间的小路和路旁参天的白杨树,还有他在花园里亲自种植的郁金香、杜鹃和蔷薇……
他是1848年买下圣阿加塔的,那一年,他38岁,《纳布科》、《欧那尼》等歌剧,让他声名大震,让他彻底告别了服苦役般的艰苦时日。之后,他所有的歌剧都是在圣阿加塔写下的,乡间给了他在城市里绝对没有的灵感.每写完一部歌剧的时候,他庆祝的方式都有些特别,他不喜欢觥筹交错的宴会,更反感官方或出版商搞的附庸风雅、陈词滥调的那一套,而是一个人回到圣阿加塔,拉上妻子,悄悄地在花园里栽种下一株树苗:《茶花女》是柳树,《游吟诗人》是橡树,《阿依达》是苹果树……
他想起了那株柳树,想起了妻子朱塞平娜。
那一年,他50岁,写完了钟爱的《茶花女》,他问妻子:“亲爱的,我们种一株什么树好呢?”妻子想了想,说:“就种一株柳树吧。”连想都没有多想,他叫老花匠皮佐拉买来一株柳树,和妻子一起把它种了下去。妻子尤其喜欢这株柳树,她亲热地管它叫做“茶花女柳”。每次陪威尔第到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老远看见了那株柳树,她都要叫道:“看,茶花女柳!我们先去看看它吧。”
每年复活节到来的时候,朱塞平娜都要特别到那株柳树前,她总会为第一眼看到了嫩叶像小鸟啄破蛋壳探出头来而高兴得大呼小叫。威尔第愿意跟着她,俯身看着这大自然的奇迹。在威尔第的眼里,那柔韧轻飏的枝条,如同妻子那一头飘逸的金发,在阳光下动人地闪耀。
威尔第也忍不住想起了花园里那个老花匠皮佐拉,他的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些对不起他。
威尔第是个怪人,他的音乐是那样豁达、细致、温情,但生活中却是那样的刻板,甚至粗暴得像头黑熊。而且,他还格外看重金钱,对待那登门找他要新歌剧的剧院老板们,他索要高价,毫不客气,对待为他干活的农民,他也一样锱铢必较,他还常常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火冒三丈,没头没脸地训斥他们一顿。
那一天,他就是这样把皮佐拉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通。其实,只是为了那株“茶花女柳”。那株柳树也真是奇怪,妻子死后,它也渐渐地枯萎。皮佐拉找到威尔第,告诉他那株柳树已经死了,是不是要把它砍掉?威尔第一听,立刻火冒三丈,冲皮佐拉大骂道:“谁告诉你说,‘茶花女柳’死了?我看要死的是你这个畜牲!”皮佐拉一气之下,提出辞职。威尔第更为大怒:“滚吧,我不缺少你这样的蠢货!”结果,气急败坏的威尔第无理地扣下3000里拉的工钱,就是不给人家。
……
第二天天蒙蒙亮,冬天的米兰,晨雾浓重地遮挡住了窗户,屋子里有些晦暗。
威尔第把玛丽亚叫进来。玛丽亚是33年前他和妻子收养的一个小姑娘,妻子死后,一直都是她在照料着威尔第。威尔第从被子里伸出枯枝一样的手臂,指了指窗户,说:“请帮我把窗户打开。”接着,威尔第让她去请人来帮助写遗嘱。
当玛丽亚带着人走进屋里时,威尔第已经昏迷在床上。他们慌忙把他叫醒,又赶紧叫来医生。
威尔第睁开了眼睛,突然精神了起来,一条条地列着他遗嘱的条目,先从慈善机构开始,音乐家的养老院、医院,佝偻病人和聋哑人的福利机构,再说到家属、朋友和一直伺候他的玛丽亚,以及其他仆人们……他的头脑清醒而清晰,有条不紊,无一遗漏。
最后,他把玛丽亚叫到身边,问道:“皮佐拉,你还记得他吧?”
玛丽亚点点头。
威尔第也点点头说:“我死后,立即付给他3000里拉。我很愧疚,这是我欠他的工钱。而且,我还对他发了脾气,其实,他是对的,请转告他,请他把那株柳树砍掉吧。”
冬天还没有过去,88岁的威尔第与世长辞。米兰街头有20万群众为他送葬,意大利按照民族英雄的仪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老花匠皮佐拉也来到了米兰,加入长长的送葬队伍中。但他没有听从威尔第的遗嘱,把那株老柳树砍掉。在圣阿加塔威尔第的花园里,那株“茶花女柳”依然在。
(文字有删改)
20.简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对刻画威尔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人公威尔第的形象特征。 (3分)
23.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茶花女柳依依”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四、(共16分)
24、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任选三句即可)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 , 。(《长亭送别》)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报任安书》)
(4) , ,是以见放。(《渔父》)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26、请指出下面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和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言外之意:
第一层:
第二层:
五、作文 6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诗歌)。
很久没有这样一部影片,上映后几乎收获零差评——它便是前段时期热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影片广受赞誉的背后,有这样一些数据尤其值得我们品味:这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整整花费了近4年时间;为了说服投资方,导演李安花了一年时间,亲自将海上70分钟的漂流过程画成卡通;参与电影制作的工作人员超过14000名,累计工作时间超过600000小时。
浙江省湖州中学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
二(共57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共17分)
20.
21.
22.
23.
四、(共16分)
24、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任选三句即可)
(1)
(2)
(3)
(4)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2)
26、请指出下面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1)
(2)
五、作文 60分
写在作文纸上
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4、D.(A项,素昧平生:指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B项,年富力强:指年轻人。C项,“不尴不尬”指很为难,怎么办都不好。)
5.D(A.成分残缺。改正:把……作为……的基础工程。 B.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C. 搭配不当,应为“加大惩戒力度”。)
9.A
10.B(均为名作状 A意动,C名作动,D使动)
11.D(不行,不会走路;发愤,抒发内心的愤懑;告诉,报告申诉)
12.B(ACD均为定语后置句)
13.D
14. A (历职:连续任职)
15. B(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表转折;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取独。)
19. D(原文是最后一段“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这句话,这个地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而写文章仅仅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而已。)
20.(4分)第一段写了威尔第生命末期的生存状态,并借夜色的沉重黑暗,暗示威尔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2分)运用比喻,说明此时威尔第念念不忘圣阿加塔,引出下文的回忆。(2分)
21.(4分)这段文字不回避威尔第的性格弱点,写了他的吝啬、固执,丰富了其性格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2分)同时为下文写威尔第的自省、博爱张本,有力地烘托出其人格的高尚,使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2分)
22.(3分)超凡脱俗,特立独行;(1分)挚爱妻子,充满柔情;(1分)为人真诚,勇于反省;(1分)热爱乡村,倾心自然;(1分)善良慈爱,慷慨大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3.(6分)①“茶花女柳”是朱塞平娜的象征,体现了威尔第对妻子至死不渝的爱情;(2分)②“茶花女柳”是威尔第艺术事业辉煌的一个见证,体现了威尔第对它的一腔衷情;(2分)③“茶花女柳依依”是主人公临终人格升华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他的由衷赞美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