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在中国历史上,秦汉与隋唐是两个极为相似的历史阶段,而秦始皇与隋文帝又是两个经历极为相似的开国帝王。这主要反映在两人都( )
A.被外戚夺取帝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废除了分封制度
2.(2022·徐州高二阶段练习)据史料记载,大运河上的“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
A.使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巩固了隋王朝统治 D.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3.(2023·徐州高一阶段练习)《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唐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王。’”这体现了唐太宗的治政理念是( )
A.身先士卒,垂范至高 B.洁身自好,忠奸自辨
C.韬光养晦,廉洁自律 D.纳谏自新,明辨是非
4.(2022·福清西山学校高一阶段练习)杜甫《忆昔二首》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据此诗我们可以感知,唐代开元年间( )
A.太宗治国理政的成效显著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社会治安环境为历史之最
D.小农经济稳定发展
5.曲辕犁(如下图,又名“江东犁”)是唐朝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它的发明说明( )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人民生活质量根本改变
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 D.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6.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7.(2023·沧州高一阶段练习)下表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由此可以推知,唐朝( )
作者 诗名 诗句
窦威 《出塞》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 《送入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张籍 《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元稹 《西凉伎》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A.强化了对西北诸民族的控制
B.有意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实行了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
D.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8.(2023·徐州高一阶段练习)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制的作品《步辇图》(如图),集中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和亲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管辖
B.政治婚姻需经册封制度认可
C.大唐先进文明的影响力与向心力
D.少数民族画风影响中原地区绘画
9.(2022·麻城高一阶段练习)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富裕
D.地方官吏贪腐横行
10.公元907-979年,南方各地出现南唐等多个割据政权,这些政权虽辖区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在发行货币方面却花样百出,中国货币史进入多样化时期。这反映了( )
A.东晋十六国货币杂乱
B.南朝货币铸造的混乱
C.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
D.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
11.隋文帝时期一面崇儒,一面兴学,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又令所有学校都要勤训导、严考课。同时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使儒学中的“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的不同特点逐渐融合。这主要是因为隋朝( )
A.新交通运输方式开创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商业贸易不断发展
D.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12.《隋书》记载隋炀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巡游江都,所乘“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等数千艘……又有平乘等数千艘……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还赋诗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上述材料反映了( )
A.隋代交通运输能力增强
B.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景象
C.政府控驭地方能力提升
D.战乱导致北人大量南迁
13.(2022·北京卷)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14.(2022·6月浙江选考)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豸区。……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15.(2022·昆明高一期中)(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修缮长城的原因。(3分)
(2)指出材料二运河修筑的朝代,并分析其修建的历史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这两项伟大工程蕴含的历史价值。(6分)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B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两者都没有被外戚夺取帝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开国帝王”,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废除了分封制度不是两人的共同点,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和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南北贯通,便利了南北运输,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排除A项;材料强调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未体现巩固统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北人口布局的变化,排除D项。]
3.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以明镜比喻谏臣,强调“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体现了其纳谏自新,明辨是非的治政理念,D项正确。]
4.D [根据材料可知,杜甫的诗作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粮食丰收,社会秩序安定,百姓“男耕女桑”的场景,可见唐代开元年间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商业发展状况,排除B项;“历史之最”的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
5.A [曲辕犁较直辕犁有了重大改进,它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A项正确;曲辕犁是农业生产工具,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的生活质量,排除B项;曲辕犁是劳动人民发明的,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
6.C [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这些都属于金融业务,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的金融业务,C项正确;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商人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7.D
8.C [《步辇图》中请求通婚的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大唐先进文明的影响力与向心力,C项正确;唐朝时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还未建立,排除A项;政治婚姻需经册封制度认可与《步辇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少数民族画风影响中原地区绘画,排除D项。]
9.A [“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突出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的膨胀,A项正确;据材料不能得出对中央官吏的严密控制,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得出中央财政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地方势力的膨胀,未提及地方官的贪腐,排除D项。]
10.D [材料“割据政权”“货币多样”说明这一时期处于分裂割据时期,D项正确;东晋十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南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907年,唐朝灭亡,排除C项。]
11.D [隋文帝“一面崇儒,一面兴学”和“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表明隋朝统治者向全国推崇儒学思想,是因为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发展,D项正确;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隋文帝时期政府统一思想和兴办教育,与商业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
12.A [材料描述船只大且数量多,反映隋代运河通行能力较高,即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A项正确;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景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政府控驭地方能力提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战乱导致北人大量南迁,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13.D [“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从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情况,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4.A [根据材料可得出诗作反映的是民间草市的发展情况,A项正确;明清时期才出现会馆,排除B项;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内航船的规模,排除D项。]
15.(1)原因: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袭扰;加强边防,巩固统治。
(2)朝代:隋朝。
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造福后世。
(3)历史价值: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展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