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5 泥石流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5 泥石流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16 14:02:43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5 泥石流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泥石流是指在   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以及   的特殊洪流。
【答案】山区;泥沙;石块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解答】泥石流是指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故答案为:山区;泥沙;石块。
2.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
【答案】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开矿、工程建设等;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解答】】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故答案为: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3.泥石流引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会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   土层。
【答案】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水源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
【解答】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侯、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其中山区和上坡土层松散属于地貌原因,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和积雪熔化属于气候原因,地震属于地质原因,开荒毁林和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属于人为原因。
故答案为: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4.泥石流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以   、   、   、   等省区最为严重。
【答案】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因为降水多,而且山体风化度高,加之,过度森林砍伐,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山体裸露严重。
【解答】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湖北省的西部、四川省、云南省,到西藏自治区东部一带。由此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故答案为: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5.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答案】突发性;历时短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点评】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故答案为:突发性;历时短。
6.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   方向往上游或下游方向逃生,要向两边的   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答案】顺沟;山坡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千万不要返回收拾物品或锁门。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故答案为:顺沟;山坡。
二、选择题
7.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形区主要是 (  )
A.山区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极重度分布区集中在我国西南以及辽东半岛地区。这些地区山体坡度陡、植被稀少;岩体、土体多裂隙,稳定性差。
【解答】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速度较大,冲刷力较强。
故答案为:A.
8.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具有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降水的的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水源条件。其气候成因是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此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如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矿山开采中的滥挖、滥采和不合理弃渣以及山区修建公路、铁路时非科学地就地取料。
【解答】泥石流发生的地区由于大部分位于山区,且一般表层有松散堆积物,如遇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会容易被水流冲刷走,形成泥石流。
故答案为:D.
9.下列属于我国泥石流频繁发生地区的是(  )
A.浙江 B.河北 C.四川 D.山东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自湖北省的西部、四川、云南省,到西藏东部一带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解答】我国是一个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的国家,其中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故答案为:C.
10.下列有关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泥石流的发生与强降水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冲刷成泥石流
③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④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向上或向下逃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解答】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等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故答案为:B.
11.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山上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向上爬
B.马上向泥石流的上游方向逃生
C.马上向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D.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开、远离泥石流路径,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应该,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BCD选项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A。
12.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的是(  )
A.山区地形 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降水 D.人类活动频繁
【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多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区以及高原的边缘地区,而且这里土质疏松,植被条件较差,大雨暴雨多发地区。容易形成集水的地形,土质疏松,大雨暴雨或洪水,是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
【解答】泥石流的形成必要条件有容易集水的地形,大量的流水,以及疏松易流失的泥沙碎石堆积。
故答案为:D。
13.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打草稿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解答】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节约了资源,行为恰当。故A不符合题意;就餐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来源于木材,砍伐森林、毁林开荒会破坏地表植被,加速泥石流的形成,是不恰当的。故B符合题意;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是保护环境的正确做法,行为恰当。故C不符合题意;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节约了资源,行为恰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三、综合题
14.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集中在第一级阶梯上,以   、   、
   、   四省区最为明显。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
B.多暴雨,降水量较多
C.地质基础不稳定,多断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3)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等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答案】(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2)B
(3)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原因。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应向沿着垂直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解答】(1)从
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地区,涉及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由平原向山区过渡的地带,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故B正确。
(3)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2)B;(3)A。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5 泥石流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泥石流是指在   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以及   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
3.泥石流引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会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   土层。
4.泥石流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以   、   、   、   等省区最为严重。
5.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6.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   方向往上游或下游方向逃生,要向两边的   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二、选择题
7.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形区主要是 (  )
A.山区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8.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具有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降水的的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
9.下列属于我国泥石流频繁发生地区的是(  )
A.浙江 B.河北 C.四川 D.山东
10.下列有关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泥石流的发生与强降水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冲刷成泥石流
③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④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向上或向下逃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山上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向上爬
B.马上向泥石流的上游方向逃生
C.马上向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D.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12.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的是(  )
A.山区地形 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降水 D.人类活动频繁
13.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打草稿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三、综合题
14.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集中在第一级阶梯上,以   、   、
   、   四省区最为明显。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
B.多暴雨,降水量较多
C.地质基础不稳定,多断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3)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等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山区;泥沙;石块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解答】泥石流是指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故答案为:山区;泥沙;石块。
2.【答案】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开矿、工程建设等;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解答】】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故答案为: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3.【答案】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水源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
【解答】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侯、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其中山区和上坡土层松散属于地貌原因,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和积雪熔化属于气候原因,地震属于地质原因,开荒毁林和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属于人为原因。
故答案为: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松散堆积土层。
4.【答案】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因为降水多,而且山体风化度高,加之,过度森林砍伐,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山体裸露严重。
【解答】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湖北省的西部、四川省、云南省,到西藏自治区东部一带。由此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故答案为: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5.【答案】突发性;历时短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点评】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故答案为:突发性;历时短。
6.【答案】顺沟;山坡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千万不要返回收拾物品或锁门。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故答案为:顺沟;山坡。
7.【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极重度分布区集中在我国西南以及辽东半岛地区。这些地区山体坡度陡、植被稀少;岩体、土体多裂隙,稳定性差。
【解答】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速度较大,冲刷力较强。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水源条件。其气候成因是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此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如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矿山开采中的滥挖、滥采和不合理弃渣以及山区修建公路、铁路时非科学地就地取料。
【解答】泥石流发生的地区由于大部分位于山区,且一般表层有松散堆积物,如遇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会容易被水流冲刷走,形成泥石流。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自湖北省的西部、四川、云南省,到西藏东部一带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解答】我国是一个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的国家,其中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解答】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等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开、远离泥石流路径,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应该,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BCD选项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分析】泥石流多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区以及高原的边缘地区,而且这里土质疏松,植被条件较差,大雨暴雨多发地区。容易形成集水的地形,土质疏松,大雨暴雨或洪水,是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
【解答】泥石流的形成必要条件有容易集水的地形,大量的流水,以及疏松易流失的泥沙碎石堆积。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解答】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节约了资源,行为恰当。故A不符合题意;就餐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来源于木材,砍伐森林、毁林开荒会破坏地表植被,加速泥石流的形成,是不恰当的。故B符合题意;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是保护环境的正确做法,行为恰当。故C不符合题意;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节约了资源,行为恰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2)B
(3)A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中西部的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原因。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应向沿着垂直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解答】(1)从
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周边地区,涉及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省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由平原向山区过渡的地带,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故B正确。
(3)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对居民点、对公路、铁路、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等的危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四川、云南、甘肃、西藏;(2)B;(3)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