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1-09 09:09:01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1.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小明刻度尺分度值是cm;小华的分度值是mm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都是1cm,B符合题意;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A、D不符合题意;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都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有估计值,根据估计值和单位可以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2.(2017八上·巴中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B符合题意;
C、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C不符合题意;
D、方法正确,但是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圆的直径属于特殊的长度测量,由等效替代的思想: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住,这样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通过两直角三角板上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并得到圆柱体的直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v= 可知,(1)物体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路程大,速度不一定大,运动时间短,速度不一定大,AB不符合题意;(2)在相同时间t内,路程s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C符合题意;(3)路程s相同时,所用时间t越多,物体的速度v越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当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路程越长。
4.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v甲大于v乙 B.v甲小于v乙
C.v甲等于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s-t图象知道,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并比较。
5.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羚羊、汽车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汽车、羚羊、运动员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短跑运动员刘易斯的速度是:v=s/t=50m/5s=10m/s;羚羊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速度是:54km/h=15m/s;,所以,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羚羊、汽车、运动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6.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s运动了10 m的路程,第2s、第3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那么该物体在3s内的运动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沿平直公路在每秒运动的路程相等,但在各个1s内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运动时,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v1+ v2)/2 B.2 v1 v2/(v1+ v2)
C.v1 v2/2(v1+ v2) D.(v1+ v2)/2 v1 v2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是t1,则t1 = ,设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是t2: , 故物体全程用的时间是:t=t1 +t2 = 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总/t=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8.如图所示,是“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开始比赛后,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要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得出的结论,故①正确;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即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得出的结论,故②正确;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故③正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利用相同时间比距离,或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9.南北朝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水的参照物,则水就是静止的,而桥和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A符合题意;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B不符合题意;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C不符合题意;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时,物体就是运动的。
10.(2016八上·阜康期中)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乙船一定向左运动,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故选C.
另外也可以用排除法:
若船静止,船上的旗帜随风飘动与岸上的旗帜状态相同,所以甲船可能静止,故B、D不符合题意;
同样,若乙船静止则乙船上的旗帜也会与岸上的旗帜相同,所以A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风向左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左;
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吹向左;
三是乙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左.
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4cm,25.98cm,26.0cm,25.39crn,26.05cm,请你对他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数据是:   。不合理的原因是:   。
【答案】26.0cm和25.39cm;26.0cm的读数上没有估读;25.39cm和其他数据偏差太大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mm,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中26.0cm这一数据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26.0cm这一数据属于读数错误,即是不合理的;25.39cm与25.94cm、25.98cm、26.05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属于读数错误,所以25.39cm也是不合理的数据,故不合理的数据是26.0cm和25.39cm。
故答案为:26.0cm和25.39cm;26.0cm的读数上没有估读;25.39cm和其他数据偏差太大。
【分析】利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数据会有一位小数是估计值,可以减小误差。
12.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137km,一列火车约用1.5h从北京到达天津。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km/h,合   m/s。
【答案】91.33;25.37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是:s=137km,所用时间是:t=1.5h,故这列火车的速度是:v=s/t=137km/1.5h=91.33km/h,且91.33km/h=91.33×1/3.6m/s=25.37m/s。
故答案为:91.33 ;25.37。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就是速度,速度的单位换算是1m/s=3.6km/h.
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是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观察百米赛跑,借助于这两个图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左图表明:   ;右图表明:   。
【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左图知道,这三个人跑的时间是相同的,在相同时间内跑在前面的,即跑的路程长的跑得快,即相同时间比路程;由右图知道:这三个人跑的路程是相同的,在相同路程内用时少的,跑得快,即相同路程比时间。;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分析】比较物体快慢时,可以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14.“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的“游”是以   为参照物的;“青山”在“走”是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河岸(其它合理即可);竹排(其它合理即可)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小小竹排江中游”中的“游”是竹排发出的,所以应选竹排之外相对于竹排位置变化的青山或江岸为参照物; “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发出的,所以应选青山之外相对于青山位置变化的竹排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河岸(其它合理即可) ;竹排(其它合理即可)。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
15.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5m,接着用10s钟通过的路程是25m,那么它在这15s内做的是   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变速;2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在开始5s内的速度是:v=s/t=5m/5s=1m/s;物体在接下来的10s内的速度是:v=s/t=25m/10s=2.5m/s,因为物体前后速度不一致,所以是做变速直线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s/t=5m+25m/15s=2m/s。
故答案为:变速;2m/s。
【分析】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16.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1mm;3.65cm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9.65cm,物体长度为9.65cm﹣6.00cm=3.65cm;
故答案为:1mm;3.65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刻度值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17.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再利用一个测   器材,就可粗略地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某汽车中有一乘客,看见路边标牌写有124 km,此时乘客开始用手表计时,此时时间如图A所示,当乘客看到路边标牌显示125 km时,手表上显示如图B,则该车在此路段的车速是   
【答案】时间;90km/h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因此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
再利用一个测时间器材即可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
, ,
.
故答案为:时间;90km/h。
【分析】计算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18.(2017八上·江津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
信息三:   .
【答案】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速度为13.3m/s;跑步的速度为8m/s等.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
①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②两人的距离都是均匀变化的,故说明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由图可知,骑车达到200m时用时15s,而跑步达到200m时用时25s,故说明骑车的速度要大于跑步的速度;
而两人的速度分别为:V骑车= ≈13.33m/s;V跑步= =8m/s;
故答案为: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速度为13.3m/s;跑步的速度为8m/s等.
【分析】由图象可知,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两人完成200m时所需要的时间,则可知两人的速度快慢关系.
三、简答题
19.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⑴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⑵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⑶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L/10。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①   ;
②   ;
③   。
【答案】不能从封面开始,封面和厚度和内芯厚度不同;10页纸的数量太少;应该用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1)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因为封面与内芯厚度不同;(2)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因为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3)应该用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因为页数与张数同,一张纸是两页。
【分析】测量微小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利用累积法。
20.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问:
⑴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⑵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⑶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答案】解: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 以在同一条路上向北行驶,且比甲车开得更快的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⑴根据题意知道,对地面而言,甲乙均向北运动,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⑵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是向后退的,即向南运动;
⑶若有比甲车更快的向北运动的物体,则甲乙对此车均向后退,即向南运动,即以在同一条路上向北行驶,且比甲车开得更快的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21.小明同学每天都骑自行车上学,他想用自行车和一个钢卷尺测出自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请问如何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答案】解: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 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
【分析】利用车轮的转数可以计算路程,需要计算车轮的周长,记录轮转圈数。
四、实验题
22.夏天的傍晚,小明为了驱蚊,点燃了一盘蚊香,他琢磨着想测量蚊香的燃烧速度,看一看一个晚上点一盘蚊香够不够。
(1)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   ;
(2)写出测量的步骤:   。
(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   。
【答案】(1)刻度尺、细棉线、手表
(2)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s/t
(3)v=s/t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实验器材:刻度尺、细棉线、手表,(2)实验步骤: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s/t;(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是:v=s/t
【分析】要测量速度时,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弯曲量时,利用细棉线便于测量。
23.请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说明你用到的主要器材、方法、原理等,也可以画图说明你的测量过程。
【答案】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结合数学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设计该实验。⑴实验器材是:卷尺、木棒;⑵测量方法是:在晴天的中午,将木棒竖直放在旗杆旁边,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木棒的长度L1 、木棒的影长L1 ′和旗杆的影长L2 ′;⑶测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正比;⑷旗杆的长度为L2 =L2′L1/L1′测量过程如图: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旗杆较高,不能直接测量长度,利用已知物体的长度和影子,利用比例可以测量。
五、计算题
24.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入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隧道全长2660m,设计车速为60km/h,现已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人口处到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500m需15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4路公交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路公交车节省多少时间
【答案】(1)解:根据题意知道行驶路程是:s1 =4500m,运动时间是:t1 =15min=900s,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s/t=4500m/900s=5m/s
(2)解:公交车行驶路程是:s2 =2660m,公交车的速度是:v=36km/h=10m/s,由t=s/v得公交车行驶的时间是:t2 =2660m/10m/s=266s,
故节省的时间是:△t=t1 -t2 =900s-266s=634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计算速度的大小,利用路程和速度可以计算时间。
1 / 1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1.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小明刻度尺分度值是cm;小华的分度值是mm
2.(2017八上·巴中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v甲大于v乙 B.v甲小于v乙
C.v甲等于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羚羊、汽车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汽车、羚羊、运动员
6.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s运动了10 m的路程,第2s、第3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那么该物体在3s内的运动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v1+ v2)/2 B.2 v1 v2/(v1+ v2)
C.v1 v2/2(v1+ v2) D.(v1+ v2)/2 v1 v2
8.如图所示,是“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南北朝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10.(2016八上·阜康期中)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4cm,25.98cm,26.0cm,25.39crn,26.05cm,请你对他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数据是:   。不合理的原因是:   。
12.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137km,一列火车约用1.5h从北京到达天津。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km/h,合   m/s。
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是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观察百米赛跑,借助于这两个图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左图表明:   ;右图表明:   。
14.“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的“游”是以   为参照物的;“青山”在“走”是以   为参照物的。
15.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5m,接着用10s钟通过的路程是25m,那么它在这15s内做的是   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16.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
17.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再利用一个测   器材,就可粗略地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某汽车中有一乘客,看见路边标牌写有124 km,此时乘客开始用手表计时,此时时间如图A所示,当乘客看到路边标牌显示125 km时,手表上显示如图B,则该车在此路段的车速是   
18.(2017八上·江津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
信息三:   .
三、简答题
19.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⑴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⑵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⑶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L/10。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①   ;
②   ;
③   。
20.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问:
⑴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⑵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⑶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21.小明同学每天都骑自行车上学,他想用自行车和一个钢卷尺测出自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请问如何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四、实验题
22.夏天的傍晚,小明为了驱蚊,点燃了一盘蚊香,他琢磨着想测量蚊香的燃烧速度,看一看一个晚上点一盘蚊香够不够。
(1)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   ;
(2)写出测量的步骤:   。
(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   。
23.请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说明你用到的主要器材、方法、原理等,也可以画图说明你的测量过程。
五、计算题
24.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入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隧道全长2660m,设计车速为60km/h,现已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人口处到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500m需15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4路公交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路公交车节省多少时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都是1cm,B符合题意;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A、D不符合题意;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都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有估计值,根据估计值和单位可以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2.【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B符合题意;
C、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C不符合题意;
D、方法正确,但是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圆的直径属于特殊的长度测量,由等效替代的思想: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住,这样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通过两直角三角板上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并得到圆柱体的直径.
3.【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v= 可知,(1)物体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路程大,速度不一定大,运动时间短,速度不一定大,AB不符合题意;(2)在相同时间t内,路程s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C符合题意;(3)路程s相同时,所用时间t越多,物体的速度v越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当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路程越长。
4.【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s-t图象知道,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并比较。
5.【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短跑运动员刘易斯的速度是:v=s/t=50m/5s=10m/s;羚羊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速度是:54km/h=15m/s;,所以,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羚羊、汽车、运动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6.【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沿平直公路在每秒运动的路程相等,但在各个1s内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运动时,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7.【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是t1,则t1 = ,设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是t2: , 故物体全程用的时间是:t=t1 +t2 = 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总/t=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8.【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开始比赛后,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要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得出的结论,故①正确;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即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得出的结论,故②正确;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故③正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利用相同时间比距离,或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9.【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水的参照物,则水就是静止的,而桥和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A符合题意;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B不符合题意;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C不符合题意;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时,物体就是运动的。
10.【答案】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乙船一定向左运动,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故选C.
另外也可以用排除法:
若船静止,船上的旗帜随风飘动与岸上的旗帜状态相同,所以甲船可能静止,故B、D不符合题意;
同样,若乙船静止则乙船上的旗帜也会与岸上的旗帜相同,所以A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风向左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左;
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吹向左;
三是乙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左.
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
11.【答案】26.0cm和25.39cm;26.0cm的读数上没有估读;25.39cm和其他数据偏差太大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mm,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中26.0cm这一数据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26.0cm这一数据属于读数错误,即是不合理的;25.39cm与25.94cm、25.98cm、26.05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属于读数错误,所以25.39cm也是不合理的数据,故不合理的数据是26.0cm和25.39cm。
故答案为:26.0cm和25.39cm;26.0cm的读数上没有估读;25.39cm和其他数据偏差太大。
【分析】利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数据会有一位小数是估计值,可以减小误差。
12.【答案】91.33;25.37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是:s=137km,所用时间是:t=1.5h,故这列火车的速度是:v=s/t=137km/1.5h=91.33km/h,且91.33km/h=91.33×1/3.6m/s=25.37m/s。
故答案为:91.33 ;25.37。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就是速度,速度的单位换算是1m/s=3.6km/h.
13.【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由左图知道,这三个人跑的时间是相同的,在相同时间内跑在前面的,即跑的路程长的跑得快,即相同时间比路程;由右图知道:这三个人跑的路程是相同的,在相同路程内用时少的,跑得快,即相同路程比时间。;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分析】比较物体快慢时,可以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14.【答案】河岸(其它合理即可);竹排(其它合理即可)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小小竹排江中游”中的“游”是竹排发出的,所以应选竹排之外相对于竹排位置变化的青山或江岸为参照物; “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发出的,所以应选青山之外相对于青山位置变化的竹排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河岸(其它合理即可) ;竹排(其它合理即可)。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
15.【答案】变速;2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在开始5s内的速度是:v=s/t=5m/5s=1m/s;物体在接下来的10s内的速度是:v=s/t=25m/10s=2.5m/s,因为物体前后速度不一致,所以是做变速直线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s/t=5m+25m/15s=2m/s。
故答案为:变速;2m/s。
【分析】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16.【答案】1mm;3.65cm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9.65cm,物体长度为9.65cm﹣6.00cm=3.65cm;
故答案为:1mm;3.65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刻度值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17.【答案】时间;90km/h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因此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
再利用一个测时间器材即可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
, ,
.
故答案为:时间;90km/h。
【分析】计算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18.【答案】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速度为13.3m/s;跑步的速度为8m/s等.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
①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②两人的距离都是均匀变化的,故说明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由图可知,骑车达到200m时用时15s,而跑步达到200m时用时25s,故说明骑车的速度要大于跑步的速度;
而两人的速度分别为:V骑车= ≈13.33m/s;V跑步= =8m/s;
故答案为: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速度为13.3m/s;跑步的速度为8m/s等.
【分析】由图象可知,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两人完成200m时所需要的时间,则可知两人的速度快慢关系.
19.【答案】不能从封面开始,封面和厚度和内芯厚度不同;10页纸的数量太少;应该用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1)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因为封面与内芯厚度不同;(2)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因为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3)应该用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因为页数与张数同,一张纸是两页。
【分析】测量微小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利用累积法。
20.【答案】解: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 以在同一条路上向北行驶,且比甲车开得更快的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⑴根据题意知道,对地面而言,甲乙均向北运动,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⑵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是向后退的,即向南运动;
⑶若有比甲车更快的向北运动的物体,则甲乙对此车均向后退,即向南运动,即以在同一条路上向北行驶,且比甲车开得更快的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21.【答案】解: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 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
【分析】利用车轮的转数可以计算路程,需要计算车轮的周长,记录轮转圈数。
22.【答案】(1)刻度尺、细棉线、手表
(2)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s/t
(3)v=s/t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实验器材:刻度尺、细棉线、手表,(2)实验步骤: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s/t;(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是:v=s/t
【分析】要测量速度时,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弯曲量时,利用细棉线便于测量。
23.【答案】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结合数学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设计该实验。⑴实验器材是:卷尺、木棒;⑵测量方法是:在晴天的中午,将木棒竖直放在旗杆旁边,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木棒的长度L1 、木棒的影长L1 ′和旗杆的影长L2 ′;⑶测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正比;⑷旗杆的长度为L2 =L2′L1/L1′测量过程如图: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旗杆较高,不能直接测量长度,利用已知物体的长度和影子,利用比例可以测量。
24.【答案】(1)解:根据题意知道行驶路程是:s1 =4500m,运动时间是:t1 =15min=900s,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s/t=4500m/900s=5m/s
(2)解:公交车行驶路程是:s2 =2660m,公交车的速度是:v=36km/h=10m/s,由t=s/v得公交车行驶的时间是:t2 =2660m/10m/s=266s,
故节省的时间是:△t=t1 -t2 =900s-266s=634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计算速度的大小,利用路程和速度可以计算时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