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南京建邺区八下期末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江苏南京建邺区八下期末试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09:16:40

文档简介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涂黑。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百景千华,风光如画。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成了南京的网红打卡点啦!毕业的同学纷纷来抢拍寻找记忆。小王同学回来看望陈老师,陈老师当起了导游,一起游河西校园。
第一站,打卡“镜澄湖”。(10分)
曾经的学子正在演奏《河西少年》,小王心有所感创作了一首小诗。请你阅读,完成任务。
⑥ ▲
新生的荷塘
在校园的怀抱里尽展 ⑤▲
石径①wān蜒
飞瀑②xuān嚷
裕光榭③伫立沉思
河西少年
唱响整个儿金中季的④绚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wān( ▲ )蜒 ②xuān( ▲ )嚷 ③伫( ▲ )立 ④绚( ▲ )丽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宾语填入空白处⑤,你选的一项是:( ▲ )(3分)
A、仪态 B、笑靥 C、丰韵
3. 最后,陈老师建议给小诗加个题目填入⑥处。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填写一个偏正短语。(3分)

二、第二站,驻足“诗文长廊”。(24分)
小王同学把“诗文长廊”里展示的古诗文进行了梳理,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4.根据要求完成表格。(8分)
情感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关心民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1) ▲ ! 杜甫(2)《 ▲ 》
求仕心切 (3) ▲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社会昌明 (4) ▲ ,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难舍难分 浮云游子意,(5) ▲ 李白《送友人》
(6) ▲ 可怜身上衣正单,(7) ▲ 。 白居易《卖炭翁》
孤高自许 (8) ▲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品味战国人物风采(16分)
【甲诗】
公孙弘
(宋)刘克庄
极力排舒黯,联翩去不回。
惟应刀笔吏,时得到翘材。
【乙文】
公孙弘①不辱使命
孟尝君为从②。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如使人先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奚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之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③之秦。
昭王④闻之,而欲丑⑤之以辞。公孙弘见,昭王曰:“薛公之地,大小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昭王笑而曰:“寡人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人⑥,大王不好人。”昭王曰:“孟尝君之好人也,奚如?”公孙弘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志不惭为人主,不得志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而治可为管、商之师⑦,说义听行,能致其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也,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洿其衣,如臣者十人。”昭王笑而谢之,曰:“客胡为若此,寡人直与客论耳!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谕寡人之志也!”公孙弘曰:“敬诺。”
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国也;孟尝,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可谓足使⑧矣。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 ①公孙弘:战国中期齐国相邦孟尝君的门客。
②从(zòng)合纵联盟。孟尝君想联络齐、韩、魏对抗秦。
③乘(shèng):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④昭王:指秦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⑤丑:羞辱。⑥孟尝君好人:孟尝君爱惜人才。⑦而治可为管、商之师:如果谈到治理国家,可以做像管仲、商鞅这样的军师。
⑧足使:有才能的使者。
5.小王整理了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请你一起填写。(4分)
序号 方法借鉴 文言字词
(1) 查阅字典法:谢:A.感谢 B.道歉 C.辞去 昭王笑而谢之:▲(填序号)
(2) 联系成语法:之死不渝 以车十乘之秦: ▲
(3) 课内迁移法:策之不以其道 不臣乎天子: ▲
(4) 语境推测法:“必以其血洿其衣”从语境中可推断,“洿”是沾染的意思。 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 ▲
6.“从微表情中读懂人物的内心”,小王关注到秦昭王的两次“笑”,请分析这两次“笑”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4分)
(1)昭王笑而曰 ▲
(2)昭王笑而谢之 ▲
7.文章结尾处称赞公孙弘“可谓足使矣”,请结合链接材料和乙文内容,简要分析原因。(4分)
链接材料:做好应对,首先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回应。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常用的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
——部编教材八下“口语交际”

8.甲文中诗句“惟应刀笔吏,时得到翘材”,请你结合乙文陈述刘克庄这样评价公孙弘的理由。(4分)

第三站:邂逅偶像之“学术报告厅”。(16分)
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
苏童
①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在明孝陵漫步,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座陵墓的石墙,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
②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③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翻开中国历史,这个城市作为一个政权中心作为一国之都,就像花开花落那么令人猝不及防,怅然若失。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文人墨客读它,江湖奇人也在读它,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息,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八百年前,一个做过乞丐做过和尚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江湖奋斗多年以后,选择了应天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风华绝代。可惜风华绝代不是这城市的命运,很快明朝将国都迁往北京,将一个未完成的首都框架和一堆王公贵族的墓留在了南京。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广东的“拜上帝会”的不成熟的基督徒洪秀全,忽然拉上一大帮兄弟姐妹揭竿而起,一路从广东杀到南京,他们也非常宿命地把这个城市当作太平天国的目的地,可是这地方也许有太平而无天国,也许有天国就无太平,一个湖南人曾国藩带着来自他家乡的湘军战士征伐南京城,踏平了洪秀全的金銮梦。
④多少皇帝梦在南京灰飞烟灭,这座城市是一个圈套重重的城市,它从来就不属于野心家,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似乎很难说清楚这城市心仪谁属于谁,但是它不属于谁却是清楚的。
⑤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这一类人不爱繁华喧闹也不爱沉闷闭塞,无法拥有自己的花园但希望不远处便有风景如画的去处;这类人对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观察,然后对比着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智商超群强干,而他们淳朴厚道容易相处;这类人如果是鱼,他们发现这座城市是一条奔流着的却很安宁的河流。无疑地,我就属于这样的人。
⑥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普遍的埋怨,外来者们几乎不忍心用言辞伤害这个城市平淡安详的心。中山陵在游客的心目中永远处于王者地位。当你登上数百个台阶极目远眺,方圆十里之内一片林海,绿意苍茫。这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革命与奋斗过后,南京城总是显得很休闲的样子,而东郊的森林好像一只枕头,一个城市靠在这枕头上,以一种自得的姿势开始四季酣畅的午后小憩。
⑦午后小憩过后,在南京的街巷里,一些奇怪的烤炉开始在街角生火冒烟。无数的小店主与鸭子展开了遍布全城的战役,他们用铁钩子把一只只光鸭放进炉火之中,到了下午,几乎每条街巷都能闻见烤鸭的香味,黄昏时分,当骑车下班的家庭主妇们在回家途中顺便准备一家的晚餐,那些油光光的烤鸭和先期制好的盐水鸭以及鸭肫、鸭头、鸭脚之类的,一个庞大的鸭家族已经在各家熟食店的橱窗里恭候她们的挑选了。不知道南京人一年要吃掉多少鸭子,还有鹅。
⑧我从来无意去探究其中的起源,但无意中读到一个意大利人的小说,写一个没落潦倒的贵族家庭设宴招待一个贵宾,主人所想到的第一道菜便是鸭肉,我不禁会意地笑了,看来鸭子成为这个城市的朋友不是偶然的,勉强也好,自然也好,食物里面确实是可以拉出一条文化的线索的。
⑨20世纪末急剧推进的全球化浪潮使每个地方的日常生活趋于雷同,但有时候一只鸭子也能提醒你,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缅怀和梦想。
⑩直到现在,许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胜之地我还没去过,但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会耐心地发现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丽。夏天我会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见是黑蓝色的夜空和满天的星斗,耳边除了水声,便是四周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湖边的草木和树叶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多好!
这份感动至今未被岁月抹平,因此我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个历史书上的凄凉之都,感受一个普通人在这座城市过平淡而绚烂的生活。我仍然执着于去发现这座城市——但众所周知,这座城市不必来发现我了。
(选自《读城》,有删减)
9. 梳理作者的城市发现之旅,完成下列图表。(3分)
城市之旅:明孝陵漫步——(1) ▲ ——(2) ▲ —— 湖中游泳——……
城市特点: 历史悠久—— 平淡安详—— 文化悠远——(3) ▲
10. 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括号内问题作答。(3分)
(1)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息,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尊贵的气息”和“悲剧的心跳”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因此我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个历史书上的凄凉之都,感受一个普通人在这座城市过平淡而绚烂的生活。(简要阐述你对“无怨无悔”一词的理解。)

11. 联系全文,推测本文适合放在以下哪个IP板块,并写出推断理由。(4分)
风俗IP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习俗风尚,能发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 游记IP 在这里,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遇见城市风光、人文胜迹和形形色色的人,丰富见闻,理解作者的情思。

12.《读城》序言中说:“作家,是人文城市的知己,是城市中生活土壤的耕耘者与探索者。”这句话恰如其分的概括了苏童与南京的关系。小王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两者之间的三种关系,请你结合本文为他解惑。(6分)

第四站:论辩“校广播台”。(17分)
时事直播间
今天,陈老师邀请小王一起参加班队活动,带领学生在校广播台开展主题为“虚拟与真实”的时事播报。2023年是元宇宙元年,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流行的年份,一起来看看有关材料并积极参与活动吧。
材料一:元宇宙概念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现指在XR(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生活形态。
元宇宙的主要核心技术:(一)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扩展现实技术可提供沉浸式体验。比如当别人跟你说他的家乡有多美,你只能在脑海中想象,没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VR和AR就能把这个感觉带给你。(二)数字孪生,即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三)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大部分人在网络游戏里都是花钱,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模拟程度的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是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
首先利用数字孪生,把清华大学的现实世界完全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包括每一栋楼,也包括现在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和历史上的知名的校友师生。
第二步,让虚拟世界里面的人运转起来,你自己的虚拟分身,可以到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面去看书,身边坐着20岁的林徽因,20岁的钱学森,你可以跟他们聊天、合影。这个合影意味着你们有第二步的动作——虚拟原生。
第三步,你在虚拟世界里跟钱学森合了影,你觉得还不过瘾,把合影发到你的朋友圈,这叫虚实融生。
你想在现实世界碰到钱学森就到清华大学的图书馆,20岁钱学森的高仿人机器人就坐在那里看书,你过去跟他聊天。这个机器人和虚拟人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引擎来进行支撑,这样就形成了第四步虚实联动。
材料二:
虚拟现实补偿论
人在现实世界所缺失的,将努力在虚拟世界进行补偿;
在有可能的时候,他会在现实世界实现虚拟世界中的补偿。
现实世界是唯一的,它只能“是其所是”,但意义只
有在比较中才浮现,“只活一次等于没活”。而虚构世界
可以“是其所不是”,从而挖掘出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因此,虚构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底层冲动。
古代 文学、绘画、戏剧 绘声绘色
近代 电影 视听造梦
现代 VR 如临其境
未来 元宇宙 生活其中
(节选自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三:有人把元宇宙吹捧为人类的未来,显然言过其实了。元宇宙起于游戏,肯定会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虚拟世界交互、虚拟世界学习、虚拟世界工作等形态,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元宇宙需要人在现实世界里形成基本的意识、语言能力和价值判断,才能在这个人造的数字世界里畅游。
因此,我们也应该提前思考元宇宙可能给学习带来的困扰。元宇宙实际上是人类意识的数字化,并非世界本身,有些人可能是元宇宙的王者,但在现实世界里有可能一塌糊涂。因此,学习应该是通过元宇宙来促进人在现实世界里的智慧和尊严,而不是相反。过度地沉浸在元宇宙世界里,不仅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更会对人的意识世界产生反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大脑基础连接产生严重影响。
(选自《学习强国·教育家杂志》,有删改)
13. 读完上述材料,你认为下列哪些项运用元宇宙技术是可能做到的( ▲ )。(多选题,3分)
A.身临其境地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再发个朋友圈。
B.品尝南京小笼包,感受其美味。
C.参与庄子、惠子的论辩并和他们合影。
D.在其中阅读《经典常谈》、工作并赚钱。
14. 小王对“数字孪生”这个概念不理解,陈老师决定在【材料一】划线句后加上“比如阿凡达是通过人的灵魂进入到某个躯体来控制一个生物,从而实现你的分身,他的实体化”这句话,你觉得这样能帮助小语理解“数字孪生”这个概念吗?为什么?(3分)

提问环节,小王朗诵了《最后一次讲演》选段,请教同学:假如有条件的话,如何利用元字宙技术回到最后一次讲演的现场去支持闻一多先生?请你支招。(3分)

讨论环节,暑假即将来临,陈老师的两位学生发出如下声音:
学生1:人只能活一次,你看,专家都说了,现实世界缺失的,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补偿,这个假期我要好好补偿,多去网络世界里畅游。
学生2:不错,还读什么书呀!“保尔”已死,我要首选各种游戏场的VR体验,迈入元宇宙时代,沉睡自我。
请你写一段即席演讲稿,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物和具体情节,呼吁同学们更多地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不能迷失于虚拟世界里。字数150字左右。(8分)

笔底人生
17.写作(30分+3分)
山水诗词IP、非遗文创IP、特色美食IP……南京IP不仅要做火爆的“网红”,更是于城市蕴根塑魂。“寻找南京IP”研学夏令营邀你一起活动,请任选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写作情境 内容参考 写作文体
任务一 向外地学员讲述你与南京相关的故事。 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表达情感。 记叙类
任务二 向同营伙伴分享一次自己的游览体验。 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表达思考感悟。 游记或散文类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下期末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4分)①蜿 ②喧 ③zhù ④xuàn
2.(3分)选A得3分,选B得0分,选C得1分
3.(3分)中心语是“池塘”或“校园”,前面加上修饰语。示例:秀丽的池塘、绚丽的校园等等。
4.(8分)(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坐观垂钓者(4)选贤举能 (5)落日故人情 (6)同情百姓(意近即可)(7)心忧炭贱愿天寒 (8)拣尽寒枝不肯栖
5.(4分)(1)B(2)到,往(3)以……为臣(或者是:臣子,作动词)(4)欺侮/欺凌/侮辱
6.(4分) 秦昭王第一次笑,是嘲笑,带有盛气凌人的蔑视意味。他在公孙弘面前提出一副强者的姿态,以自己拥有的实力嘲笑孟尝君,想用言语使公孙弘受辱而达到侮辱孟尝君的目的。秦昭王第二次笑,是在公孙弘表示自己不堪受辱将“退而自刎”“血洿其衣”之时,这时他的笑带有一些尴尬和虚伪,甚至是讨好。(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人物心理,各2分)
7.(4分)秦昭王讥笑孟尝君只有百里土地就想对抗秦国,公孙弘看出秦昭王不屑的态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换话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爱惜人才,国家才会强大。面对秦昭王的质疑,公孙弘针锋相对,列举了孟尝君门下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忠心耿耿的三类人物,可谓人才济济。他凭借冷静沉着的应变能力,极具震慑力的话语使得秦昭王的态度发生急剧改变,维护了小国的正义,不受凌辱,圆满完成使命。(结合链接材料2分,结合乙文内容2分)
8.(4分)答:(1)作为门客,关键时刻能出谋献策,敢于直言,力劝孟尝君。如“君不如使人先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奚暇从以难之?”。(2)作为门客,能与危难中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使秦国。如“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3)作为小国使者,能守正义,斥强秦,既维护了孟尝君的尊严,又赢得了秦王的敬重。如“孟尝君好人,大王不好人。”等。(4)作为战国时期典型的说客,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展现了个人巧辩能力和勇气,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表现了说客这个特殊阶层于战国各诸侯的重要性。如“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国也;孟尝,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可谓足使矣。”(观点加乙文的材料,任写两点,就可以得4分)
参考译文
孟尝君想要施行合纵政策。公孙弘对孟尝君说:“您不如派人先观察泰昭王?猜想泰王可能是帝王一样的君主,您将来恐怕不能做他的臣下,哪有空闲施行合纵来与他为难?猜想秦王可能是个不才的君主,那时您再施行合纵与他为难,也不算晚。”孟尝君说:“好,希望您趁机前往观察一下吧。”公孙弘答应后,率领十辆兵车到了秦国。
秦昭王听到这个消息,想要用言辞羞辱他。公孙弘拜见秦昭王,昭王问:“薛公的封地有多大?”公孙弘回答说:“一百里。”昭王笑着说:“我的土地有数千里,还不敢跟别人为难。如今孟尝君的封地方圆百里,而还想要与我为难,这行吗?”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爱惜人才,大王不爱惜人才。”昭王说:“孟尝君爱惜人才,像什么样子?”公孙弘说:“他坚持正义,不向所谓的天子臣服,不在诸侯面前讨好,得志的时候不愧为民众之主,不得志的时候不肯做别人的臣仆,像这样做事的只有三个人;并且治理国家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师。所讲的道理符合义,如能听从实行,可以使他们的君主称王称霸,像这样的有五个人;拥有万辆兵车的威严君主,如果侮辱使者,使者将退下一步自杀,一定用他的血污染君王的衣服,像我这样的有十个人。”昭王笑着向公孙弘道歉,说:“客人为什么这样,我只是跟客人谈论问题罢了!我跟孟尝君很友好,希望客人一定把我的心意转告孟尝君!”公孙弘说:“好吧。”
公孙弘可以称得上不可侵犯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国的君主。孟尝君不过是千乘的公卿。(公孙弘)树立起千乘公卿的正义,不受侵犯和侮辱,可以说是完全足以做使者的人了。
9.(3分)(1)中山陵远眺 (2)街巷烤鸭 (3)美丽美好(每空1分,意近即可)
10.(3分)(1)示例一:“尊贵的气息”“悲剧的心跳”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南京既有灿烂悠久的文明,又有历经更迭动荡的凄苦。 示例二:这两个拟人化又矛盾对立的短语,在赋予城市性格的同时,又呈现了南京多元的城市特点。(手法1分,分析城市特点即得2分,意近即可)
(2)示例一:南京在历史上历经凄风苦雨,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仍喜欢这个居住地,发现它一草一木的美丽,平淡悠闲的生活;也体验它灿烂的文明和悠远的文化等。所以我无怨无悔。 示例二:这个城市有推窗可见的山水和历史遗迹,有灿烂的文明光环,有平淡闲适的平民生活,我发现南京是“我”这类人理想的居住地,它也让“我”认识自己。所以我无怨无悔。(写出“我”在城市里获得的多种体验和情感,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11.(4分)示例一:适合放在风俗IP。街巷烤鸭是南京的食俗,彰显城市的市井烟火和悠远文化;烤鸭店主、家庭主妇、“我”这类知识分子等,共同构成这座城市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读城背后有作者对烤鸭习俗的细腻叙述,对烤鸭文化的探索、对烤鸭城市的喜爱和这一习俗风尚价值的意义追寻。(围绕某一“习俗风尚”得2分,发现其蕴藏着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作者情思”等,得2分)
示例二:适合放在游记IP。我们随着苏童游湖,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在明孝陵联想南京绚丽凄苦的历史/在中山陵和街巷感受这个城市的平淡惬意/发现这个城市中野心家、安息的伟人、市井平民以及作者这类智商超群强干的人)。这些人和自然风景、人文胜迹共同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特色。苏童发现南京,读懂南京,表达对南京的喜爱,也思考城市与人的关系——发现城市也是在发现和认识自我。(能关联一点“所见”得2分,分析“我”对城市的情感或思考,得2分)
12.(6分)(1)苏童是南京的知己。他读懂南京的历史,更读懂南京的灵魂。在他笔下,南京是传说中的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光荣与耻辱并行;南京不属于任何野心家,却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南京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街巷满是人间烟火的气息等。(2分)
(2)苏童是南京城市的耕耘者。他在南京的历史里耕耘,他在南京文化里耕耘,他在南京民风里耕耘,在南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里耕耘;沉静在南京的人文和自然世界中耕耘普通人的生活。耕耘体现在他“执着于去发现这座城市”。(2分)(3)苏童是南京城市的探索者。在南京的石墙、明孝陵里探索南京的灵魂;在南京残破的历史里探索南京的灵魂;在南京人间烟火气中探索南京灵魂;在南京风景秀丽中探索南京灵魂。南京的灵魂从来不属于某个野心家,南京自带紫气又沉在烟火中,是属于淳朴厚道、安宁、平淡的普通人。探索是源于作者对南京的热爱,源于生活在南京心中拥有南京的“所属”。(2分)
13.(3分,选对一个给1分)ACD
14.(3分)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列举了阿凡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数字孪生能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数字孪生这一陌生概念。(2分)(说明方法正确1分,答到“具体”这一作用1分,结合选文内容来答1分)
15.(3分)首先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将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情景完全镜像到虚拟世界里(1分);接着将里面的闻一多、青年学生、进步人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等人物运转起来,“我”的虚拟分身加入其中,(1分)热烈地鼓掌以支持闻一多,为民主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1分) (“数字孪生”“虚拟原生”必须使用的技术,分别1分,学生另外还运用到“虚拟融生”“虚实联动”也可,不扣分不加分。在现场加入青年学生、进步人士等,有积极行为即可得1分)
16.(8分)答案略
17.(33+3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共14张PPT)
八下期末考试评析
满分100
1.(4分)①蜿 ②喧 ③zhù ④xuàn
2.(3分)选A得3分,选B得0分,选C得1分
3.(3分)中心语是“池塘”或“校园”,前面加上修饰语。
示例:秀丽的池塘、绚丽的校园等等。
知识点:短语类型
(偏正、补充、主谓、并列、动宾)
4.(8分)(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坐观垂钓者(4)选贤与能
(5)落日故人情
(6)同情百姓(意近即可)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拣尽寒枝不肯栖
考查:关注名篇名句,作者和诗题
5.(4分)(1)B (2)到,往
(3)以……为臣(或者是:臣子,作动词)
(4)欺侮/欺凌/侮辱
题型:文言词语的迁移运用,重要实词和虚词
6.(4分)(1) 秦昭王第一次笑,是嘲笑,带有盛气凌人的蔑视意味(1分)。他在公孙弘面前提出一副强者的姿态,以自己拥有的实力嘲笑孟尝君,想用言语使公孙弘受辱而达到侮辱孟尝君的目的(1分)。
(2)秦昭王第二次笑,是在公孙弘表示自己不堪受辱将“退而自刎”“血洿其衣”之时(1分),这时他的笑带有一些尴尬和虚伪,甚至是讨好(1分)。(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人物心理,各2分)
7.(4分)(1)秦昭王讥笑孟尝君只有百里土地就想对抗秦国,公孙弘看出秦昭王不屑的态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换话题(1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爱惜人才,国家才会强大(1分)。
(2)面对秦昭王的质疑,公孙弘针锋相对(1分),列举了孟尝君门下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忠心耿耿的三类人物,可谓人才济济。他凭借冷静沉着的应变能力,极具震慑力的话语使得秦昭王的态度发生急剧改变,维护了小国的正义,不受凌辱,圆满完成使命(1分)。
(结合链接材料2分,结合乙文内容2分)
8.(4分)答:(1)作为门客,关键时刻能出谋献策,敢于直言,力劝孟尝君(概括特点1分)。如“君不如使人先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奚暇从以难之?”(联系原文1分)。
(2)作为门客,能与危难中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使秦国(概括特点1分)。如“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联系原文1分)
(3)作为小国使者,能守正义,斥强秦,既维护了孟尝君的尊严,又赢得了秦王的敬重。如“孟尝君好人,大王不好人。”等。
(4)作为战国时期典型的说客,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展现了个人巧辩能力和勇气,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表现了说客这个特殊阶层于战国各诸侯的重要性。如“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国也;孟尝,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可谓足使矣。”
(题型:人物形象分析。观点加乙文的材料,任写两点,就可以得4分)
9.(3分)(1)中山陵远眺 (2)街巷烤鸭 (3)美丽美好(每空1分,意近即可)
(题型:游踪及所见梳理)
10.(3分)
(1)示例一:“尊贵的气息”“悲剧的心跳”用拟人/对比的手法(1分),写出南京既有灿烂悠久的文明,又有历经更迭动荡的凄苦(2分)。
示例二:这两个拟人化又矛盾对立的短语(1分),在赋予城市性格的同时,又呈现了南京多元的城市特点(2分)。
题型:赏析语言
(手法1分,分析城市特点即得2分,意近即可)
(2)示例一:南京在历史上历经凄风苦雨,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仍喜欢这个居住地,发现它一草一木的美丽,平淡悠闲的生活;也体验它灿烂的文明和悠远的文化等。所以我无怨无悔。
示例二:这个城市有推窗可见的山水和历史遗迹,有灿烂的文明光环,有平淡闲适的平民生活,我发现南京是“我”这类人理想的居住地,它也让“我”认识自己。所以我无怨无悔。
(写出“我”在城市里获得的多种体验和情感,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11.(4分)示例一:适合放在风俗IP。街巷烤鸭是南京的食俗,彰显城市的市井烟火和悠远文化;烤鸭店主、家庭主妇、“我”这类知识分子等,共同构成这座城市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地域文化(2分:所见)。读城背后有作者对烤鸭习俗的细腻叙述,对烤鸭文化的探索、对烤鸭城市的喜爱和这一习俗风尚价值的意义追寻(2分:所感)。
(围绕某一“习俗风尚”得2分,发现其蕴藏着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作者情思”等,得2分)
示例二:适合放在游记IP。我们随着苏童游湖,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在明孝陵联想南京绚丽凄苦的历史/在中山陵和街巷感受这个城市的平淡惬意/发现这个城市中野心家、安息的伟人、市井平民以及作者这类智商超群强干的人)(所见:2分)。这些人和自然风景、人文胜迹共同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特色。苏童发现南京,读懂南京,表达对南京的喜爱,也思考城市与人的关系——发现城市也是在发现和认识自我(所感:2分)。
(能关联一点“所见”得2分,分析“我”对城市的情感或思考,得2分)
12.(6分)(1)苏童是南京的知己。他读懂南京的历史,更读懂南京的灵魂。在他笔下,南京是传说中的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光荣与耻辱并行;南京不属于任何野心家,却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南京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街巷满是人间烟火的气息等。(2分)
(2)苏童是南京城市的耕耘者。他在南京的历史里耕耘,他在南京文化里耕耘,他在南京民风里耕耘,在南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里耕耘;沉静在南京的人文和自然世界中耕耘普通人的生活。耕耘体现在他“执着于去发现这座城市”。(2分)
(3)苏童是南京城市的探索者。在南京的石墙、明孝陵里探索南京的灵魂;在南京残破的历史里探索南京的灵魂;在南京人间烟火气中探索南京灵魂;在南京风景秀丽中探索南京灵魂。南京的灵魂从来不属于某个野心家,南京自带紫气又沉在烟火中,是属于淳朴厚道、安宁、平淡的普通人。探索是源于作者对南京的热爱,源于生活在南京心中拥有南京的“所属”。(2分)
13.(3分,选对一个给1分)ACD
14.(3分)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列举了阿凡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数字孪生能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数字孪生这一陌生概念。(2分)
(说明方法正确1分,答到“具体”这一作用1分,结合选文内容来答1分)
15.(3分)首先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将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情景完全镜像到虚拟世界里(1分);
接着将里面的闻一多、青年学生、进步人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等人物运转起来,“我”的虚拟分身加入其中,(1分)
热烈地鼓掌以支持闻一多,为民主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1分)
(“数字孪生”“虚拟原生”必须使用的技术,分别1分,学生另外还运用到“虚拟融生”“虚实联动”也可,不扣分不加分。在现场加入青年学生、进步人士等,有积极行为即可得1分)
16.(8分)
要求:观点明确(最好在开场白后提出)(2分)
思路清晰(用关联词增强“辨识度”)(4分)
开场白、结束语有一定技巧(提炼”金句“)(2分)
17.(33+3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