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23年中考真题分单元分题型汇编(原卷版)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23·山东东营)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2.(2023·贵州贵阳)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3.(2023·山东济宁)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2023·安徽)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5.(2023·辽宁锦州)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主要是因为他( )
A.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C.创建兴中会,建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D.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2023·黑龙江牡丹江)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7.(2023·辽宁营口)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
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2023·四川乐山)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
中国历史 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 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 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
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9.(2023·湖南张家界)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段歌谣:“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就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若要中国真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这首歌谣充分反映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下列人物与歌谣相符的是( )
①黄兴 ②曾国藩 ③左宗棠 ④康有为 ⑤谭嗣同 ⑥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0.(2023·广东)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城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2023·山西)晋华中学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设了地方史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人文山西》。下面是该书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录第一章 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第二章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第三章 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 第四章 称雄商海五百年的晋商 第五章 多彩多姿的文化艺术 第六章 奋斗中的近代山西 第七章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山西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山西 ……
11.下面内容能入选该书第三章的是( )
A.叔虞封唐——晋国建立 B.走西口——艰苦创业
C.鲜卑内迁——建立北魏 D.山西票号——汇通天下
12.下面是该书第七章中节选的片段,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13.(2023·天津)“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4.(2023·四川泸州)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A.电视剧 B.话剧 C.研究著作 D.志士手稿
15.(2023·四川自贡)《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16.(2023·江苏宿迁)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行动( )
A.推翻了北洋政府 B.终结了封建专制
C.结束了清朝统治 D.创建了人民军队
17.(2023·山东聊城)“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2023·山东潍坊)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
A.君主专制仍存在 B.革命果实被窃取
C.辛亥革命不彻底 D.民主共和难实现
19.(2023·四川内江)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20.(2023·湖北鄂州)读下面两幅图,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
21.(2023·新疆)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22.(2023·湖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23.(2023·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24.(2023·湖北随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25.(2023·江苏苏州)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26.(2023·湖南岳阳)“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27.(2023·江西)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8.(2023·辽宁阜新)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29.(2023·湖南常德)“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国第一人”分别是( )
A.宋教仁 黄兴 B.黄兴 蔡锷
C.陈天华 黄兴 D.宋教仁 蔡锷
30.(2023·黑龙江哈尔滨)“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31.(2023·湖南邵阳)邵阳市某历史人物(见下图)故居管理局举行其诞生14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材料中有“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该历史人物是( )
A.魏源 B.邓世昌 C.黄兴 D.蔡锷
32.(2023·湖南怀化)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
1.(2023·贵州铜仁)【艺术成就】九年级(3)班小明同学研究中国电影史时,发现民国二十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为了便于研究,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年。
1.(2023·湖北宜昌)【民主共和 丰碑巍然】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903年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1905年8月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使》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及新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1.(2023·湖南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23年中考真题分单元分题型汇编(解析版)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23·山东东营)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故选B项;孙中山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排除A项;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黄兴,排除D项。
2.(2023·贵州贵阳)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项;师夷长技是魏源以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不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3.(2023·山东济宁)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就是“创立民国”,故选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AB项;“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
4.(2023·安徽)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故选B项;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
5.(2023·辽宁锦州)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主要是因为他( )
A.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C.创建兴中会,建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D.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故选C项;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维新变法,排除B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
6.(2023·黑龙江牡丹江)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1905年建立的同盟会,故选D项;兴中会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排除A项;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排除B项;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排除C项。
7.(2023·辽宁营口)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
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武昌有关,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武汉三镇光复,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走向土崩瓦解,故选C项;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但起义迅速归于失败,时间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B项;1915年,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D项。
(2023·四川乐山)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
中国历史 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 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 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
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答案】D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这一过程充满曲折和坎坷,这一过程中国人民既要反抗封建专制,又要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还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故选D项;ABC属于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组成部分,排除ABC项。
9.(2023·湖南张家界)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段歌谣:“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就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若要中国真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这首歌谣充分反映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下列人物与歌谣相符的是( )
①黄兴 ②曾国藩 ③左宗棠 ④康有为 ⑤谭嗣同 ⑥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若要中国真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可知,湖南人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结合所学可知,①黄兴、②曾国藩、③左宗棠、⑤谭嗣同都是湖南人,他们为挽救民族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B项;④康有为、⑥孙中山都是广东人,与湖南不符,④和⑥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
10.(2023·广东)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城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占领楚望台军城库”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故选A项;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人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宴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辆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排除B项;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排除C项;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与材料命令无关,排除D项。
(2023·山西)晋华中学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设了地方史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人文山西》。下面是该书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录第一章 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第二章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第三章 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 第四章 称雄商海五百年的晋商 第五章 多彩多姿的文化艺术 第六章 奋斗中的近代山西 第七章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山西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山西 ……
11.下面内容能入选该书第三章的是( )
A.叔虞封唐——晋国建立 B.走西口——艰苦创业
C.鲜卑内迁——建立北魏 D.山西票号——汇通天下
12.下面是该书第七章中节选的片段,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11.C 12.B
【解析】11.根据材料“第三章 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并结合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即位后,494年迁都洛阳,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据上述所述,故选C项;叔虞封唐——晋国建立,是政治方面的,而第三章是民族交融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走西口——艰苦创业,与民族交融不符,排除B项;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是经济方面的,排除D项。
12.根据材料“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再联系“第七章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山西”和孙中山的演讲内容可知,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故选B项;孙中山的演讲强调的是山西起义的作用,而不是武昌起义,排除A项;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与孙中山的演讲不符,排除C项;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
13.(2023·天津)“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D
【详解】据题干“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被称为首义之城。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故选D项;安庆起义发生于1907年,是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排除A项;广西起义发生于1907年,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排除C项。
14.(2023·四川泸州)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A.电视剧 B.话剧 C.研究著作 D.志士手稿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志士手稿是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故选D项;电视剧、话剧是后人编写演绎的艺术作品,研究著作是学术研究成果,均不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排除ABC项。
15.(2023·四川自贡)《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加速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所以,“千年壮举”是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故选B项;戊戌变法主张兴民权,开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冲击旧制,思想启蒙”是指戊戌变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因此,“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是指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维护国家主权,因此,“拒绝签字,维护主权”是指五四运动,排除D项。
16.(2023·江苏宿迁)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行动( )
A.推翻了北洋政府 B.终结了封建专制
C.结束了清朝统治 D.创建了人民军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很快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清朝统治结束,故选C项;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排除A项;各省纷纷响应,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的结束,不能体现终结了封建专制,排除B项;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排除D项。
17.(2023·山东聊城)“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所以,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故选C项;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也不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B项;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清政府已垮台,当时是民国时期,排除D项。
18.(2023·山东潍坊)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
A.君主专制仍存在 B.革命果实被窃取
C.辛亥革命不彻底 D.民主共和难实现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可知,清帝退位,仍保留尊号和待遇,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妥协性,不彻底,故选C项;保留尊号和待遇并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仍存在,排除A项;题干内容无法说明革命果实被窃取,排除B项;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
19.(2023·四川内江)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答案】B
【详解】根据“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宣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选B项;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是在1911年,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是在护国战争中,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爆发,排除D项。
20.(2023·湖北鄂州)读下面两幅图,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信息涉及清朝灭亡和中华民国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反映了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趋势,故选C项;中华民国建立,并未真正实现独立,排除A项;从封闭走向开放,与材料反映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趋势不相符,排除B项;从落后走向富强,与材料反映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趋势不相符,排除D项。
21.(2023·新疆)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答案】B
【详解】据题干“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终结君主专制制度。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B项;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终结君主专制制度的目的和决心,“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 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鼓舞全国人民斗志”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CD项。
22.(2023·湖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故选A项;题干重在强调分权,而不是以民为本,排除B项;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排除C项;题干与驱除鞑虏无关,排除D项。
23.(2023·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与“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结合所学知识,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说毕业证书上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政权的变革,也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C项;新式学校清朝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纪年方式的变化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结束于土地改革,排除D项。
24.(2023·湖北随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选A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排除C项;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排除D项。
25.(2023·江苏苏州)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C
【详解】题干观察思维导图“武装反清斗争”“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可知,框架图主要在说明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1年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故选C项;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旨在实现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D项。
26.(2023·湖南岳阳)“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中华民国,材料表述了辛亥革命的功绩,故选D项;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
27.(2023·江西)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反抗侵略和压迫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治理中国的工具,在这种危急关头,中国需要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来解放中国,解放中华民族。此时“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革命,最终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1911年10月10日晚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排除A项;洋务运动试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救中国,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不能做到民族解放,排除C项。
28.(2023·辽宁阜新)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联络其他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二次革命”。所以,上述事件均与孙中山有关,故选C项;康有为、梁启超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们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表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B项;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党的创建工作等,排除D项。
29.(2023·湖南常德)“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国第一人”分别是( )
A.宋教仁 黄兴 B.黄兴 蔡锷
C.陈天华 黄兴 D.宋教仁 蔡锷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再造民国第一人”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建立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为宋教仁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再造民国第一人”是蔡锷。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锣在云南起义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奉调入京。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秘密离京返至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故选D项;因蔡锷在反袁斗争中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与黄兴无关,排除AC项;“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是孙中山为宋教仁的题词,不是黄兴,排除B项。
30.(2023·黑龙江哈尔滨)“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答案】C
【详解】依据“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七年指的是1918年,可见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民国初年又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中国的社会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故选C项;列强瓜分中国是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宣告失败,本人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排除B项;国民政府腐败与“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无关,排除D项。
31.(2023·湖南邵阳)邵阳市某历史人物(见下图)故居管理局举行其诞生14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材料中有“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该历史人物是( )
A.魏源 B.邓世昌 C.黄兴 D.蔡锷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领导护国军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蔡锷将军,蔡锷将军生于1882年的湖南邵阳,2022年正是其140周年诞辰,在袁世凯复辟时,蔡锷将军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维护了共和制度,故选D项;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邓世昌是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因抗击日寇英勇牺牲,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黄兴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为近代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领导护国军起义的并不是他,排除C项。32.(2023·湖南怀化)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的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故选D项;陈天华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黄兴是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宋教仁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均与题干“再造民国第一人”不符,排除ABC项。
1.(2023·贵州铜仁)【艺术成就】九年级(3)班小明同学研究中国电影史时,发现民国二十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为了便于研究,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年。
【答案】1931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是: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2+1。因此民国二十年是公元1931年。
1.(2023·湖北宜昌)【民主共和 丰碑巍然】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903年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1905年8月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使》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及新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答案】(1)革命志士早期的革命活动壮大了革命力量,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积累了革命经验,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2)辛亥革命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可知,这体现的是,革命志士早期的革命活动壮大了革命力量;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可知,这体现的是,宣传了革命思想;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可知,这体现的是,鼓舞了革命斗志,积累了革命经验,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可知,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2023·湖南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一:
观点: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示例二:
观点: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
论述: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但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示例三:
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所给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明确观点,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加以论述,论述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述要充分,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最后根据论述得出结论。
如示例一:
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再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成果进行论述,最后得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一结论。
示例二:
据材料“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再结合说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论述,最后得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一结论。
示例三:
据材料“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再结合辛亥革命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加以论述,最后得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这一结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