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2 20: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颓圮(pǐ) 百舸(gě) 流岚(luán) 中流击楫(jí)
B.狭隘(ài) 悲怆(chuàng) 墟场(xū) 挥斥方遒(qiú)
C.菜圃(pǔ) 跫音(qióng) 慰藉(jiè) 锲而不舍(qì)
D.遏制(è) 灰烬(jìng) 脊骨(jǐ) 什刹海(chà)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C.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慨莫能外。
D.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读书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__ 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 ,越来越有意义。
②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______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A.麻醉 高尚 沉沦 领略 B.麻醉 崇高 沉浸 领会
C.麻痹 高尚 沉浸 领略 D.麻痹 崇高 沉沦 领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生们参与“金点子”活动的热情之高、想象之奇、创意之新真是不堪设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
B.不少网民认为,尽管网络无疆,然而言行应有界,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C.文艺创作切忌远离观众孤芳自赏,音乐剧《妈妈咪呀》就因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而获得了成功。
D.某项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热”仍在持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发展核电产业具备投资大的问题,核电开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最主要的办法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他只要做一点好事,老师就不失时机地在全班面前表彰他。
B.外婆年纪大了,每天还要出门采购全家的蔬菜,能不累吗?
C.我们很荣幸请到张先生来给我们作专题报告,大家鼓掌欢迎。
D.作为晚辈,我们应该在生活上多关怀自己的父母。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烟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B. 朦胧诗,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的一类诗歌的统称。他们是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诗人,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北岛等。
C.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D. 荀子,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提倡“性恶论”,时人尊称“荀卿”,今存《荀子》,为其门人所编著。
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A.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C.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D.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
9.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断章》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组优美的意境,构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很好地承载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
C.《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错误》一诗中,诗人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虽有槁暴 D.句读之不知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生乎吾前 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 D.圣人无常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1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渐之滫 渐:渐渐 B.白沙在涅 涅:黑土
C.不临深溪 临:面对 D.游必就士 就:接近
1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
②不扶而直 蟹六跪而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18.(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人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比喻人是可以塑造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9分)
微博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段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意即网络遮住了每个人的真面孔,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游戏”人生的地方,人们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及地宣泄。而在Web2.0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与“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粉丝”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来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
  “微”是一种琐碎的表达。140个字符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来吸引关注,留住“粉丝”。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仰望”而略显“遥远”的政府机关化身为自己关注的列表中的一个普通的ID,“政府机关”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政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选自2010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下列对“微博的本质”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
A.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C.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D.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20.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也拥有发言权了。
D.“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21.下列对“‘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政府和机构只要在微博平台上,就能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B.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者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可以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试卷II
二、(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2—23题。(7分)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 ) ”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22.第一段括号内应填“花草儿”还是“草花儿”?至少说出两个理由。(4分)

23.作者笔下的花菜果子寄托了怎样的审美趣味及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4—26题。(9分)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难,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睛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24.“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11分)
27.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3) 吾师道也, 。(《师说》)
(4) ,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四、(60分)
29.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划破长空,热力四射,是流星的精彩;吐丝结茧,破涌而出,是春蚕的精彩;裙角飞扬,婀娜多姿,是舞者的精彩……大千世界,谁没有自己的精彩呢?
请以“我有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高一期中答案
10.B 11.C 12.A
13.C(族:类)
14.D(都是语气词。)
15.B(“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选段中未提及)
22.应填“草花儿”。原因:花草儿是花儿和草儿,草花儿是指花,草花儿符合文意;草花儿的称谓可以暗示花儿便宜可以多养;草花儿的称呼虽价贱却反而见其非同一般的喜爱的情感。(填对词语1分,分析3分。)
23.虽清贫但热爱平凡有趣的生活,有一种平民意识;亲近自然;对花菜果子的喜爱就是对北平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
28.(1)良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参考译文: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同课章节目录